|
我獨異于人,而貴食母。
“我之所以和別人不一樣,那是因為我能深入地思索世界萬物之本源和根本”。此言出自《道德經》,表達了老子獨特之人生追求。 《遙遠的救世主》中,丁元英是一個迷一般的人物。丁元英未出場,就被評價為“可以是魔,是鬼,但絕對不是人”。他的獨異于人,是因為他有著超常人之思維方式,不按常規(guī)出牌,為人處世也與眾不同。 丁元英之底層邏輯是天道。何謂天道,用元英的話來說,“神即道,道法自然,如來”,此言表明他集基督佛道各種思想于一身。 “無所從來,亦無所去”,“如”,意為真如或不變;如來即“如同來了”或“不來不去”之義。所謂如來,如同于道家的自然而然。在丁元英看來,克制自己,便多了一個不起心動念的念,屬于一種戒,依然是一種有為法。 任何東西皆是中性的,由于有了“我”之存在,便有了主觀,有了執(zhí)念,也就有了各種各樣的痛苦。 丁元英之獨異于人,最大之表征即是,他試圖沖破傳統(tǒng)文化之壁壘,那種幾千年農耕文化沿襲下,已滲透到每個中國人汗毛孔里的觀念,他稱之為“文化屬性”。這種觀念有個簡單、好聽的名字,叫“人情”,其背后則出于舊的經濟規(guī)則與權力關系的需要,早在一百年前就不符合社會進步的方向了,丁元英要從點滴的生活間將殘存的舊文化、舊觀念的問題參透并施以破除。 本質上,丁元英強調的是依據(jù)客觀規(guī)律而為。因此,實事求是,是人間最大之天道。所謂神話,不過是常人思維不易理解的平常事。 丁元英一心參禪悟道,對人性有著清晰的把握——“人性皆是貪婪的、自私的”。即使他自己可以不理會良心之譴責,人性之貪婪最終也會把他推向萬劫不復之深淵。他欲參悟天道,就須遠離人道,就須抵制人性的貪婪和自私,在私募基金風生水起之時,他選擇果斷退出,這也引起種種猜測。 “三分靜氣,三分貴氣,三分殺氣,一分痞氣”,此智玄大師對丁元英之精彩點評。 所謂靜氣,源自對天道規(guī)律之探究。通過洞察真相,增長自己內在之精神財富,讓自己之身心得以安靜,此人生最大之福氣;所謂貴氣,源自對于生命深層次之認知。對于萬事萬物,皆可寵辱不驚。此深得道家文化的底色,即謙卑謙和。“江海之所以能為百谷王者,以其善下之,故能為百谷王”;所謂殺氣,源自生存之法則,懷菩薩心腸,行霹靂手段。 人,真正的高貴,不是人前顯貴,而是精神品質的高貴。是包容,是真誠,是慈悲,是愛。 |
|
|
來自: 新用戶97560OBk > 《待分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