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當今流行樂壇可以分為兩個門類,一個叫刀郎,一個叫其他人。 五、未來 本系列最后一個話題,關于時代和刀郎的未來。 現(xiàn)在可以肯定地說,21世紀上半葉,影響力最大的流行音樂創(chuàng)作人無疑就是刀郎。他可能會一再被黑被刻意壓制,但是他是繞不開的,尤其對于創(chuàng)作者來說。 從時代背景來說,中國人的文化自信強烈覺醒,開始對固有的傳統(tǒng)進行深入挖掘和再認識、再創(chuàng)作。這意味著,無論是吹捧西方還是哈日哈韓的文化掮客文化買辦的時代終結了。對于中國大陸來說,民眾思想感情的獨立性越來越凸顯,就是說,港臺歌曲越來越不能表達大陸人的心態(tài)和訴求,將來能夠進入大陸主流文化視野的港臺歌手和作品只會越來越少。黃綺珊們竭澤而漁的賣情懷,只會加速時代的更迭,加速上個世紀90年代的高峰紅利的衰竭。 ![]() 沒有優(yōu)秀原創(chuàng)支持,綜藝必將沒落。 從技術上說,靠模仿剽竊西方音樂類型、結構來混飯吃的時代結束了,唯一的紅利,只能來自對中國傳統(tǒng)音樂元素的挖掘和與世界潮流的有機結合。這就是刀郎所走的道路,也是被西方價值觀洗腦的學院派和被資本控制的奶頭樂制造商的短板。 刀郎厲害的地方,不僅是對中國民樂的深入挖掘,他對世界各地,尤其是西方的音樂類型和元素也有很深的研究,并且融會貫通,形成自己的風格。他也很清楚怎樣揚長避短,使各種元素恰到好處地搭配。舉例來說,中國人對和聲、復調和爵士確實天賦不足,缺乏自知之明,就容易出丑。一段時間,圈子里流行爵士化,什么歌曲都要改編成爵士樂,結果是一塌糊涂。劉家昌的《往事只能回味》就是魔改重災區(qū),但只有姜育恒的版本比較成功,原因在于兩個字:分寸。爵士樂,就是中國(包括港臺地區(qū))作曲、編曲、演唱的噩夢。但反觀刀郎,在不少作品中都用了爵士元素,都很成功,可以成為后世典范。 ![]() 他也很清楚怎樣揚長避短,使各種元素恰到好處地搭配。 刀郎的兩次橫空出世,都是吃了互聯(lián)網(wǎng)的紅利。《2002年的第一場雪》就是網(wǎng)絡草根對傳統(tǒng)的以電視為權威的主流媒體的顛覆性沖擊,《羅剎海市》則是發(fā)動了自媒體的強大二創(chuàng)三創(chuàng)能力的核聚變。從這個意義上說,刀郎深諳新興媒體的規(guī)律和關鍵,也就是所謂的“流量密碼”。目前來看,以自媒體為主要傳播方式、以移動互聯(lián)網(wǎng)為主要傳播載體的格局不會有很大改變,刀郎的流量密碼在未來十年內依然有效。所以刀郎只需要關注一個問題,那就是創(chuàng)作,只要作品夠好,效果不必擔心。 刀郎什么時候回歸,會帶來什么作品,不清楚。但是很值得期待,同時,也要打個預防針。 刀郎掉粉是大概率事件,因為他的音樂主題和境界早已超出所謂流行音樂的范疇,不排除讓人越來也有聽不懂的可能。我只知道,一個人思想境界提高了,就不有可能再降低,所以別指望刀郎將來再出《沖動的懲罰》這樣的作品。但是,好消息是,一旦聽懂,那就是不得了的事情,會給人帶來無與倫比的享受和啟迪。最近我才聽懂了《世間的每個人》,這個專輯其實就是講兩個字:生死。這不是娛樂性的作品該有的主題,也不是一般大眾愿意面對的話題,盡管這是關乎生命本質和品質的最基本的命題。娛樂業(yè)需要的是自我欺騙和自我陶醉:死和我沒關系,我活著就享受。奶頭樂文化不是一般人能夠覺察和抵擋的,大浪淘沙,刀郎只能帶走愿意跟他走的人,一小部分人。 ![]() 刀郎只能帶走愿意跟他走的人,一小部分人。 盡管我希望刀郎這樣的優(yōu)秀創(chuàng)作者能越多越高,但是,這僅僅是一個奢望,學院派和商業(yè)化的培訓體系,都不可能制造出優(yōu)秀的創(chuàng)作人,刀郎的孤絕,也是大概率事件。 但是刀郎還在,還是有那么多人被感動被震撼被鼓舞,這就是時代的希望所在。 截稿于甲辰年正月初六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