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日直播 一鍵預約 作者:主創(chuàng)團·小番茄 每個家長都希望孩子在學業(yè)上有所成就,我也不例外。 隨著兒子小宇上了初中,他的成績就一直在班級下游徘徊。 每次我面對他那成績單上平平無奇、甚至不堪入目的分數(shù),都忍不住抓狂。 而且他對學習嚴重缺乏興趣,每天回家就像完成任務一樣匆匆寫完作業(yè),然后沉迷于電子游戲。 那段時間,我焦慮萬分,嘗試過各種方法,從嚴厲的管教到溫柔的勸導,但都無濟于事。 我甚至還給他在網(wǎng)上報了幾個課后輔導班。 一開始,兒子還能裝模作樣地上課、學習,到后來,直接在上網(wǎng)課的時候趴桌上昏睡過去了,更別說按時做什么課后作業(yè)了。 真的讓人心力交瘁。 直到有一天,我在圖書館偶然翻閱到一本關于青少年心理的書籍,書中提到了“內(nèi)驅(qū)力”的概念。 我才知道: 天賦也好,家庭環(huán)境也罷,真正想要推動一個孩子不斷努力、持續(xù)進取,還是要喚醒他們內(nèi)心強大的內(nèi)驅(qū)力。 所以,要想讓兒子改變,必須找到能夠點燃他內(nèi)心火花的方法。 于是,我在一系列精心策劃之后,開始了我的“套路”之旅。 ![]() ![]() 激發(fā)孩子的成就感 教育博主@阿留 曾經(jīng)講過自己媽媽的套路。 他在小學三四年級的時候,計算題就老是出錯,尤其是帶7和8的計算,遇到一個就錯一個。 他越是出錯越不想練習,一看到數(shù)字就腦袋疼。 于是,媽媽準備了兩張紙,寫上一模一樣的題目,兩人同時做,做完之后互相批改。 結(jié)果媽媽老是出錯,他反而做對的比媽媽多,每次都是他贏。 贏了幾次之后,他就感覺特別有成就感,后來做題的時候,就慢慢對自己有了更高的要求,對的數(shù)量越來越多。 其實學習本身就是很枯燥也很難的事情,短時間內(nèi)很難獲得成功的喜悅。 為什么游戲這么吸引人?是因為玩游戲的時候我們通過一道道關卡,通過關卡可以得到成功的喜悅,有滿滿的成就感。 沒有人天生喜歡被虐,想要孩子愛上學習,首先得讓他體驗到學習的成就感。 想通了這點,我決定聯(lián)合隊友一起裝傻充愣。 我知道兒子數(shù)學基礎不錯,便讓隊友找了一道比較簡單的題去問他: “兒子,爸爸最近想考研,很多以前的知識都忘了,你來幫爸爸看看啊?“ 兒子一開始很得意“這么簡單的題你們也不會?” 我們總是擺出謙卑的姿態(tài),認真聽講做筆記,還時不時向兒子提問。 隨著我們給他的題越來越難,兒子也經(jīng)常要思索好幾天,甚至請教老師才能給我們講解。 在這個過程中,兒子越講越起勁,慢慢對自己有了更高的要求,經(jīng)常獨自在屋里研究數(shù)學題。 我們看時機成熟了,便開始慢慢地和他求教其他學科的知識。 就這樣,在我們有意地“培養(yǎng)”下,兒子的探索欲爆棚,在家儼然一個“小老師”。 想起一位教育家說的話,激發(fā)孩子內(nèi)驅(qū)力最好的方法,就是讓他成為小老師。 這種“我比父母厲害”的成就感,就是提升孩子學習信心和熱情的最好動力。 ![]() ![]() 讓孩子動力十足 把一對子女先后送進哈佛的虎媽于巾幗,在講到小兒子時提到: 這孩子從小就不讓人省心,每次讓他練琴,他都表現(xiàn)出抗拒,要么撒潑耍賴混時間、要么干脆不練; 為此,于巾幗和他定了一個規(guī)矩: “按時練琴,結(jié)束就可以看他最喜歡的動畫; 耍賴不練,這個星期都別想看動畫; 如果練得好,就可以增加看動畫時間。” 這招果然奏效,兒子的練琴效率越來越高。 每一個孩子生來都是貪圖享樂的,尤其是在學習過程中,孩子習慣畏難、想逃避,也非常正常。 在孩子養(yǎng)成自覺學習的習慣之前,是需要父母適當推一推的。 但是,如果父母手段過于強制,很容易讓孩子產(chǎn)生叛逆之心,難以持久; 這時候父母可以采用適當?shù)莫剟顧C制,讓學習變得更有吸引力,激發(fā)孩子的學習熱情。 我兒子以前特別討厭背課文,正好那段時間他特別喜歡玩王者,我便做了一個表格貼在墻上。 最底層是青銅,每背下來一篇課文,便積累一顆星星,每5顆星升一個等級,每升一個等級,便可以開一個我準備的驚喜盲盒。 盲盒里面有“帶他去看一次電影”、“去吃他最喜歡的烤肉”、“送他一件喜歡的衣服”等等。 如果他能升到最強王者,我就帶他去看心心念念的林俊杰的演唱會。 兒子果然一下子來了興趣,每天放學不用催,都會積極主動地找我背課文,可謂動力十足。 到了后來,他逐漸掌握了背課文的技巧和經(jīng)驗,背得越來越快,也沒有最開始那么費勁了,每天形成了習慣。 當父母讓孩子感受到學習的樂趣,并且逐漸養(yǎng)成習慣時,就是這個孩子從外驅(qū)力到內(nèi)驅(qū)力的轉(zhuǎn)換過程。 ![]() ![]() 給予孩子充分自由 之前因為焦慮小宇的學習,我總是忍不住在一旁監(jiān)督他、催促他。 并且時不時地就要“敲打”一下他: “今天作業(yè)做完了嗎?快點做!” “馬上期中考了,抓緊時間復習哦!” “語文是短板,自己要多花點心思。” 每次小宇都特別不耐煩,“知道了,不用你說!”然后對待學習也沒什么熱情。 后來,我看到兒童教育家楊杰曾分享過一個案例。 有個男孩剛上一年級時,媽媽就每天盯著他寫作業(yè)。 男孩覺得煩躁,做作業(yè)時,總是東摸摸西搞搞,媽媽不催他就不動。 時間久了,他更直接無視媽媽的催促,自顧自地跑到一邊玩。 本來用不了多長時間就能完成的作業(yè),他總是拖到很晚。 媽媽氣得只能動手打他,但孩子越發(fā)叛逆,每次都跟她對著干。 媽媽打他一下,他就還媽媽兩下。 甚至,母子倆常常對峙一晚上,孩子的作業(yè)最后一筆沒動。 尹建莉老師說:“在教育中,想要他排斥什么,就去強迫他?!?/strong> 孩子沒有內(nèi)驅(qū)力,往往是父母陪伴的過程,用言語催促、批評鞭策,剝奪了孩子的自主感。 學習和寫作業(yè),本就是需要孩子獨立完成的事,所以,我決定從今往后做個懶媽媽,把學習的主動權和掌控權還給兒子。 我找到兒子,告訴他以后自己不會再看著他學習了,以后只要能按時完成作業(yè),他的時間都可以自行安排。 包括他在成功到達最強王者后,我就取消了這個獎勵制度。 兒子很緊張地說:“媽,那難道我以后就沒有獎勵了嗎?” 我搖搖頭:“不是的,你想要出去吃飯,媽媽就可以帶你吃飯,你喜歡什么,媽媽也可以給你買; 你已經(jīng)能很好地管理自己了,所以媽媽覺得你不需要這些東西了,媽媽可以把學習的權力交給你了?!?/span> 兒子點點頭,果然之后也沒讓我失望,每天都能按時完成作業(yè)。 當孩子在學習上有足夠的自主權,孩子就會自覺自愿地投入學習中去,對待學習有持續(xù)的熱情和動力。 ![]() ![]() 點燃他的學習激情 心理咨詢師陳瑜講過一件事: 她認識一個初二的女生,沒有什么補課,但是對生物有非常強的興趣。 所以女生花時間看大量的BBC紀錄片,有些要看三四次。 女生還喜歡看尸檢報告,會和她探討如何透過尸斑去看這個人到底是什么時候死的,是趴著死的,是躺著死的。 因此,她對于初三的生物課極其期待,因為有機會解剖鯽魚了。 她講這些的時候,我覺得非常生動,這就是所謂的學習動力。 然而很多父母因為“學業(yè)至上”,剝奪了孩子的興趣,也抹殺了孩子對這個世界的好奇,以及對自我價值的探索。 所以,我覺得可以通過挖掘孩子興趣,幫孩子找到自己的價值,以及發(fā)自內(nèi)心的動力。 比如我通過觀察,發(fā)現(xiàn)小宇平常特別喜歡打籃球,對于NBA球員的數(shù)據(jù)非常感興趣,經(jīng)常在課余時間查閱資料和觀看比賽。 于是,我找到了一本有關數(shù)學的籃球統(tǒng)計書籍,里面詳細介紹了如何使用統(tǒng)計學的方法來分析和預測籃球比賽的結(jié)果。 我把這本書放在小宇的書桌上,并附上一張便簽,寫道:“兒子,這本數(shù)學書里有很多有趣的籃球統(tǒng)計知識,你一定會喜歡的!” 果然,小宇看到這本書時,眼睛一下子亮了起來,他興奮地翻開書頁,開始閱讀起來。 他甚至開始主動學習數(shù)學,希望能夠更好地理解籃球比賽中的各種數(shù)據(jù)。 當一個孩子的興趣被徹底激發(fā)出來,學習就變得不再枯燥無味,從“要我學”轉(zhuǎn)變成了“我要學”。 ![]()
就這樣,三個月的時間過去了。 兒子開始主動閱讀,積極思考,甚至在學校里也能夠積極參與各種學科討論。 他的成績自然而然地提上去了,更重要的是,他對知識的熱情被徹底點燃了,開始自發(fā)地學習了。 我們就這樣,一同經(jīng)歷了從平凡到卓越的華麗轉(zhuǎn)身。 如今,回望那三個月的旅程,不得不說,每一步都充滿了挑戰(zhàn)與收獲。 我也想告訴所有家長:孩子的內(nèi)驅(qū)力并非天生就有,它需要我們用愛和智慧去培養(yǎng)。 不要急于求成,給孩子時間和空間,他們才能在探索中找到自己的熱情和方向。 希望每個孩子都能熱血沸騰、向陽而生,不待揚鞭自奮蹄。
|
|
|
來自: 真是麻煩的要死 > 《精常重~教育(父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