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涉及方劑:柴葛解肌湯、柴胡達原飲、柴胡桂枝湯、人參敗毒散、荊防敗毒散、柴仁湯、蒿芩清膽湯、甘露消毒丹、新加升降散、銀翹散、白虎湯類方、藿香正氣散、新加香薷飲、參蘇飲、杏蘇散、桑杏湯、葳蕤湯及加減方、柴芩四物湯、桂枝湯及加減方、補中益氣湯、清暑益氣湯、四逆湯、麻附辛湯) 好,我們今天要開始講感冒類方,就如何治感冒這個類方很多,我們這邊分了十四大類,所以這個講的內(nèi)容就比較多了,其實不止十四個方,是有二十個方左右了。 柴葛解肌湯柴胡 葛根 黃芩 白芷 羌活 石膏 生姜 大棗 白芍 桔梗 甘草 第一個類方,是柴葛解肌湯,這個方是從三陽經(jīng)來治的,也就是說病邪并沒有入三陰,是在太陽、陽明、少陽這三陽經(jīng)為主,脈往往是見弦緊數(shù)。特別是小孩子,往往發(fā)高燒到三十九、四十度,但是脈是弦緊數(shù),人甚至有適當?shù)膼汉?,就是外在有惡寒,?nèi)在稍有燥熱,就太陽、陽明、少陽三經(jīng)感邪的這個就可以用柴葛解肌湯來治。柴葛解肌湯我們分析過多次的,由少陽往外透的是柴胡配黃芩,柴胡治感冒有的時候可以用15到30克;陽明經(jīng)是葛根配白芷往外透,還有一個石膏是辛涼外透,這樣力量就很大;再一個太陽經(jīng)是羌活往外透,還有它配了桔梗這個藥,桔梗配甘草可以把手太陰肺經(jīng)這個氣機也往外透,這樣就比較全面了,所以是四經(jīng)的氣機外透。外透的基礎上的然后加生姜、大棗、甘草調(diào)一下營衛(wèi),再配白芍、甘草是斂營,就是不要氣分的藥一透給透過頭傷血分了,加生姜、大棗、白芍、甘草,既不會傷血分又能起到斂的作用,配伍上非常的妙。這個是明朝陶華(陶節(jié)庵)的方,非常著名,因為非常實用,真的能解決問題,很多小孩的問題,凡是符合這個問題的都可以治。柴葛解肌湯余國俊老師用的很好,可以參考。 柴胡達原飲柴胡 黃芩 知母 白芍 甘草 石菖蒲 厚樸 草果 檳榔 第二個類方是柴胡達原飲,達原飲是明朝吳又可先生的方,朱進忠老師用的特別好,大家可以參考。柴胡達原飲,特別是朱老70歲左右的時候用的爐火純青,就是原來達原飲的基礎上加上柴胡,但朱老有一些具體的加減的。有的時候外在風寒比較明顯,他會加桂枝、羌活外散,那么沒有的時候當然不加。原來的達原飲的方主要是草果、檳榔、厚樸,非常的雄厚有力,配上石菖蒲,就是把這個郁著的膜原,我們說是三焦膜原的寒濕之氣用這幾味辛燥的藥都給透開,透開以后用黃芩、知母來清。因為不清這個郁熱,你寒濕透開了,里面化著的郁熱就會熱的不得了,然后白芍、甘草斂一斂。因為這些藥都燥,白芍配甘草好比是潤滑劑水一樣的來斂一斂,加上柴胡以后就往外透了,配上黃芩,三陽經(jīng)里面的少陽經(jīng)就可以往外透了,有這個目的在。柴胡達原飲再還有一個它還可以治這個腹部痛的問題,和柴葛解肌湯的區(qū)別就是如果腹部有的時候有痛,外在又有嚴重感冒就可以配合著用這個方。如果三陽經(jīng)也都是有寒或者是中了邪氣的問題,可以配合柴葛解肌湯里的一些藥,比如說葛根、白芷、羌活,甚至其它的桂枝,都可以考慮合進來用的,這方面希望大家能夠靈活運用,具體可以參考朱進忠老師柴胡達原飲的用法,他用的爐火純青。 柴胡桂枝湯桂枝 黃芩 人參 甘草 半夏 白芍 大棗 生姜 柴胡 第三個類方是柴胡桂枝湯,柴胡桂枝湯是可以治虛人感冒的。它是既調(diào)營衛(wèi)又能夠有小柴胡這個格局往外透這個邪,小柴胡樞機往外透,營衛(wèi)不足的情況虛人感冒再合上桂枝湯,所以是桂枝湯合小柴胡的格局。這個方據(jù)我用的實際經(jīng)驗來看呢,有時候要和柴葛解肌湯里面這個桔梗甘草的配伍,宣肺的配伍來配合使用。因為手太陰肺經(jīng)有的時候有郁,單用這個小柴胡合桂枝湯透不出去,有的時候手太陰肺經(jīng)這方面也需要加開的藥,比如說蘇葉、桔梗來開,這是要根據(jù)實際情況定的,這是柴胡桂枝湯。但是你不要明顯郁熱的方你這么來用那就出問題了,前面這三個方都不能治郁熱的,郁熱后面有方。比如我們下面講的新加升降散包括是銀翹散,這兩個方專門是郁熱外透的,所以千萬不能治錯啊,如果前面這三個方你治成郁熱了,那就禍不旋踵。意思是說啊這個災禍啊在病人吃下去這個湯方的時候已經(jīng)出現(xiàn)了,非常危險,希望大家一定要注意。柴胡桂枝湯是治虛人感冒特別合適,上次有一個老年人非常重的感冒,我們是柴胡桂枝湯的格局幫他解決問題,后來有些咳嗽,加宣肺的藥,看兩次徹底解決,他拖了很久解決不了,那么這個就是柴胡桂枝湯的妙用,非常不可思議,就是比你拼拼湊湊的藥啊效果好的多,因為這是經(jīng)方嘛。柴胡桂枝湯很多醫(yī)家在適當?shù)臅r候都用的非常好的。 人參敗毒散黨參(人參) 羌活 獨活 川芎 茯苓 甘草 柴胡 前胡 桔梗 枳殼 薄荷 荊防敗毒散 羌活 獨活 川芎 茯苓 甘草 柴胡 前胡 桔梗 枳殼 荊芥 防風 薄荷 第四個類方是人參敗毒散和荊防敗毒散。人參敗毒散是什么情況呢,就是正虛風寒濕外侵的時候,用人參敗毒散來治這種感冒;荊防敗毒散呢,是正不虛但是風寒濕外侵,用荊防敗毒散。這兩個方的區(qū)別在于人參敗毒散有人參,那么荊防敗毒散呢它就是不加人參加上荊芥、防風。薄荷的話兩個方都可以考慮加的,中焦呢要根據(jù)實際情況配生姜、大棗。我們先分析人參敗毒散,黨參(人參)來扶中,它的脈往往會見緊象,緊有的時候偏數(shù),但是并不想喝水,化熱的情況并不明顯,然后呢羌活、獨活外開太陽經(jīng),然后前胡配上桔梗是外開太陰肺經(jīng)。桔梗配枳殼呢是調(diào)這個升降氣機,川芎配上羌活、獨活也能夠外散寒氣,它是行血中的氣的。中焦的話配茯苓甘草,然后再配生姜、大棗,桔梗是往上,主要是這么一個通調(diào)上下,扶正外散風寒濕為主,力量很大很能解決問題,一旦脈象結合癥狀確定是這個情況就可以用。再還有一個是荊防敗毒散,如剛才所說,如果風寒外束比較明顯但正不虛,那么可以去掉黨參不用,再加荊芥、防風,如果正虛的合上黨參再用,都可以,黨參力度不夠需要用人參也可以用人參,這方面注意下,這是人參敗毒散和荊防敗毒散。 柴仁湯杏仁 薏仁 柴胡 黃芩 法半夏 黨參 生姜 大棗 甘草 厚樸 白通草 滑石 竹葉 第五個類方是柴仁湯,柴仁湯是既治少陽樞機不利兼有濕不化,就它不再是單單少陽樞機不利了還夾著濕,那么你就要小柴胡湯和三仁湯合用才能解決了。既要調(diào)這個樞機解決少陽經(jīng)的邪氣內(nèi)侵,把它給外散出去,同時又要解決三焦的濕氣不化,那把這個三仁湯給合上。三仁湯就是杏仁、白蔻仁、生苡仁,上中下宣化氣機,法半夏中焦辛開苦降,配上厚樸氣機往下走,然后白通草、滑石、淡竹葉通條三焦的水濕往下走,這是柴仁湯。那么我們講到柴仁湯要補充一個方,這里臨時補進,叫做蒿芩清膽湯。 蒿芩清膽湯青蒿 黃芩 竹茹 法半夏 茯苓 枳殼 陳皮 滑石 甘草 青黛 蒿芩清膽湯是有什么組成的呢,就是青蒿、黃芩、青黛再合上溫膽湯,再合上六一散就是滑石加甘草,是這個方組成。它和這個柴仁湯的區(qū)別在哪里呢?它也是外透少陽樞機的郁熱,但它就不再是小柴胡的那個扶正透邪了,它是少陽經(jīng)膜原有郁熱。所以用青蒿來外透,青蒿配黃芩,一個由血分往氣分外透郁熱,黃芩是往內(nèi)清,再加一個青黛,青黛可以入肝經(jīng)血分來清這個郁熱的,力量很大。青黛就是那個板藍根的那個葉子大青葉,經(jīng)過制作成的這個青黛,所以是青出于藍而勝于藍。這個青黛啊是勝于大青葉和板藍根的這個力量,那么合溫膽湯,溫膽湯是竹茹、枳殼、陳皮、法半夏、茯苓,就是可以化這個痰熱之氣,然后從小便走,滑石、甘草從小便這么往下利,也就是說主要的目的扶正的力量就少了,生姜、大棗、黨參不再用了,只是用了甘草。那么用藥上呢因為是濕熱為主,就是痰濕熱郁阻在三焦,就要用蒿芩清膽湯的格局,這個方直接用的機會比較少,但實際情況可以用的還是有的,這兩個方對照應用,有不同的地方的,一個是正虛少陽樞機不利兼夾濕(柴仁湯),一個呢是正不虛少陽樞機、三焦那里夾著郁熱兼濕熱不化(蒿芩清膽湯),是這個病機。 甘露消毒丹射干 連翹 茵陳 黃芩 薄荷 浙貝母 石菖蒲 藿香 白蔻仁 木通 滑石 第六個類方是甘露消毒丹,我們記過很多次了,一定要記,甘露消毒丹是專門治濕熱的。濕熱的感冒,凡是符合濕熱的情況,濕和熱并重的就可以用甘露消毒丹。甘露消毒丹外散風熱的是薄荷、連翹;上焦清郁熱痰熱的是射干和浙貝母;清濕熱往下的是黃芩、茵陳;濕熱從下焦走的是木通、滑石;中焦開宣化濕的是石菖蒲、藿香、白蔻仁,是這個格局。甘露消毒丹能解決很多很多問題,這個方一定要會用,你才能用的好。 新加升降散蟬蛻 僵蠶 大黃 片姜黃 薄荷 連翹 梔子 豆豉 銀翹散 金銀花 連翹 桔梗 薄荷 荊芥 豆豉 牛蒡子 竹葉 蘆根 甘草 第七個類方轉到我們說的溫病郁熱上來了,它是簡單的郁熱,沒有濕熱,濕熱你就要用甘露消毒丹的類似格局。它是郁熱,那么郁熱的話我們這邊一個是新加升降散,另一個就是銀翹散。新加升降散是李士懋老師定的方,是在蟬蛻、僵蠶、大黃、片姜黃這個原來升降散的基礎上,加連翹、薄荷、生梔子、豆豉。原來升降散是用來調(diào)郁熱氣機的,血分的郁熱可以往外透,又可以從大便來走。但是呢原方往外透的力量不夠,加上連翹、薄荷以后透的力量才夠,再加生梔子、豆豉,力量就更大了。所以往外透郁熱為主,然后稍微有部分的郁熱可以從大便來走,是這個形式,所以是治溫病郁熱的,因為溫病的本質(zhì)就是郁熱。所以主要就是把郁熱往外透、清透,如果是傷陰了就要適當?shù)那鍧櫟膩眇B(yǎng)一養(yǎng)。 再接下來就是銀翹散,銀翹散這個方不要小看,凡是屬于郁熱的都可以用的,只不過我們常亂用而用錯。它往外透的是荊芥、薄荷、豆豉、桔梗、牛蒡子這五味藥,配合銀花、連翹往外透,輕輕的既透風熱又稍清風寒,然后竹葉、蘆根、甘草在適當養(yǎng)陰的基礎上又可以通調(diào)三焦,所以有這個清宣郁熱的作用,這是這一方面。 白虎湯石膏 知母 粳米 甘草 桂枝白虎湯 桂枝 石膏 知母 粳米 甘草 蒼術白虎湯 石膏 知母 粳米 甘草 人參 蒼術 竹葉石膏湯 竹葉 石膏 麥門冬 法半夏 黨參 甘草 粳米 第八個是白虎湯類方,白虎湯類方它是專門清陽明經(jīng)郁熱為主的,這個方和前面講的這個郁熱的方有什么區(qū)別,郁熱剛開始能不能用白虎湯呢?不能用,剛開始比較輕在表皮的時候你要這么外透,但如果郁熱比較深,比如深到陽明經(jīng)了比較明顯了,那你用這個銀翹散啊,升降散啊都解決不了,郁熱比較深入了,這個時候就要用白虎湯。白虎湯的類方外透它力量才大,所以那個銀翹散和加味的升降散其實都可以合用白虎湯,白虎湯就是郁熱比較深,深到陽明經(jīng)很深的內(nèi)部了我們才用。它主要就是大量的用石膏,配知母,然后配粳米、甘草,所以是這四味藥,石膏外透,知母內(nèi)清,粳米、甘草是護脾胃。因為用白虎湯石膏量就很大了,常常生石膏最起碼要用30--60克左右,甚至更多100克左右都有,那要根據(jù)情況了,一定要和前面幾個郁熱的方聯(lián)系起來。那么如果白虎湯里面正虛又不足的,明白了這個郁熱基礎那就加黨參,或者正虛特別不足那就加人參,如果是陰虛不足的那就加西洋參,這就靈活面對了啊。那么白虎湯內(nèi)在有郁熱基礎上如果有外寒束縛,或者經(jīng)絡里有寒束縛又有這個郁熱的,那就是桂枝白虎湯了,加桂枝。那么如果它是夾寒濕的,郁熱這么明顯又夾寒濕,那就是蒼術白虎湯了,再如果這個是正虛氣陰兩虛基礎上最后調(diào)理的有郁熱的,那就是竹葉石膏湯了,七味藥。石膏是清內(nèi)在郁熱往外散,竹葉通調(diào)三焦把這個郁熱從小便往下走,又能往外散,然后養(yǎng)陰用麥門冬,扶正用黨參,中焦辛開苦降用的是法半夏,然后再合上粳米、甘草來潤養(yǎng)脾胃之陰,是這么七味藥。這幾個方都可以和溫病的治法聯(lián)合起來用的,主要它是治比較深層的,一開始比如用白虎湯來治溫病明顯過頭了,完蛋了它透不出去了。因為這個就是殺雞用牛刀過頭了,結果是過猶不及反而更差,這方面大家要明白。 藿香正氣散藿香 蘇葉 白芷 桔梗 法半夏 陳皮 茯苓 白術 甘草 厚樸 大腹皮 新加香薷飲 香薷 金銀花 連翹 扁豆 厚樸 第九個類方就是藿香正氣散和新加香薷飲。前面剛剛講了濕熱、三焦有濕或者三焦的濕熱,再講到郁熱,再講到完全寒濕為主的感冒,或者是寒濕里面夾郁熱的感冒,寒濕為主的藿香正氣散,寒濕夾郁熱的是新加香薷飲。藿香正氣散外透的是藿香、蘇葉、桔梗、白芷,從中焦、上焦往外宣這個寒濕,中焦呢是法半夏、陳皮、茯苓配上甘草、白術來溫化這個寒濕,下焦厚樸、大腹皮往下通,所以這個方主要就是這么十一味藥。那么新加香薷飲呢它就有更妙的地方,它不僅是寒濕而且夾郁熱,因為它是暑濕嘛,或者是暑里面夾寒濕。寒濕外散它是用香薷,中焦用扁豆,下焦用厚樸,這個基礎上郁熱它用金銀花、連翹來清透。所以是一個寒濕夾郁熱怎么來處理的思路,新加香薷飲這么五味藥給我們提出了這個處理方法,這是一類。 參蘇飲黨參 紫蘇葉 葛根 木香 陳皮 法半夏 茯苓 桔梗 枳殼 前胡 生姜 大棗 甘草 杏蘇散 紫蘇葉 杏仁 前胡 枳殼 桔梗 陳皮 法半夏 茯苓 葛根 甘草 桑杏湯 桑葉 杏仁 浙貝母 梨皮 南沙參 生梔子 豆豉 第十個類方里面又是有三個方,一個是參蘇飲,一個是杏蘇散,一個是桑杏湯。這個參蘇飲治的是什么呢,它跟人參敗毒散有點像但是更溫和。它是扶正往外化寒濕的,相對來說更溫和而且可以顧及中焦。扶正的是黨參,往外開的是紫蘇葉、葛根、前胡,調(diào)中焦氣機的是木香,再還有一個化中焦寒痰濕的是陳皮、法半夏、茯苓,上下調(diào)氣機的是桔梗、枳殼。然后扶中的是生姜、大棗、甘草,它這個格局和人參敗毒散有點像,但人參敗毒散外開的力量很強,中焦化的力量比較弱一些,這個方呢外開比較溫和,又可以化中焦寒濕,有這個區(qū)別。那么接下來這個杏蘇散和荊防敗毒散也可以對照著來看,杏蘇散就是在參蘇飲的基礎上把人參和木香去掉加杏仁,就這個區(qū)別,其他都一樣。也就是說扶正的藥去掉,加杏仁以后呢配合紫蘇葉可以來宣化氣機,這個我們是綜合對照著來看。那么桑杏湯呢,它是起到一個過度作用,它治的是熱燥,它是既有郁熱又有適當傷陰,即郁熱傷陰的情況可以來治,這是燥邪。杏蘇散也可以來治寒燥的,所謂寒燥就是寒把這個津氣給凝住了,桑杏湯來治熱燥就是在適當潤養(yǎng)的基礎上往外透郁熱,透郁熱是桑葉、杏仁、生梔子、豆豉,那么養(yǎng)陰透郁熱的是梨皮、沙參、浙貝母,所以它是潤養(yǎng)的基礎上往外透郁熱,這是桑杏湯的整個格局。 葳蕤湯葳蕤(玉竹) 白薇 麻黃 獨活 杏仁 川芎 甘草 青木香 石膏 加減葳蕤湯 葳蕤(玉竹) 白薇 淡豆豉 生姜 桔梗 薄荷 大棗 甘草 柴芩四物湯 川芎 當歸 白芍 生地 柴胡 黃芩 第十一個類方我們要講的是葳蕤湯,因為葳蕤湯這個方為主的就是那個《重訂通俗傷寒論》的加減葳蕤湯,它過度過來剛剛好。加減葳蕤湯就是陰不足的基礎上有郁熱,所以是養(yǎng)陰透郁熱往外,它這個跟桑杏湯是同一個格局的。我們趁機講葳蕤湯、加減葳蕤湯呢,把這個千金要方的葳蕤湯也講一下,再把柴芩四物湯也配合講一下,其實是同一個格局,就是養(yǎng)陰透郁熱這個類型里面不同的轉換。加減葳蕤湯養(yǎng)陰透郁熱,它養(yǎng)陰的是玉竹、白薇,養(yǎng)而不燥,白薇呢是辛咸寒,玉竹呢是甘涼,養(yǎng)陰的基礎上往外透,往外透開肺的是桔梗,既開肺又宣肝的是薄荷配淡豆豉,淡豆豉是往外開的,也是開肺為主,然后中焦配生姜、大棗、甘草,潤養(yǎng)的基礎上往外開,所以非常的通俗,開的力量相對呢可能還是桑杏湯來的更大一點,這兩個方可以配合著應用。然后這個千金方里的葳蕤湯湯呢,它是葳蕤(玉竹)潤養(yǎng)陰,然后它往外開呢不是辛涼開,是用另一種方式開的,是辛溫配生石膏的辛涼。辛溫往外開的是麻黃、杏仁、獨活配川芎,所以這個完全是辛溫的,脈必須見弦緊而數(shù),甚至是弦緊而數(shù)帶精虛。然后內(nèi)在是生石膏,辛涼的,然后行氣是青木香配甘草。青木香是那個馬兜鈴的根,馬兜鈴的藤是天仙藤,所以青木香行氣力量要比木香強得多,而且是苦寒的,我們現(xiàn)在很少用,因為它破氣力量非常強,是這么一個方。古方里面很多都是辛溫配苦寒,或者辛溫配辛涼的格局,現(xiàn)在溫病里面提煉的專門辛涼外透稍佐辛溫的格局,那這就有不同的應用的地方,需要注意。再接下來是柴芩四物湯,就四物湯的基礎上加柴胡、黃芩往外透,就是既有血虛的基礎上又有郁熱,那么它通過少陽養(yǎng)了這個厥陰肝血以后,厥陰和少陽相表里,通過少陽柴胡、黃芩往外開,是這個格局。雖然只是這么幾味藥,但它的用法很妙,用了厥陰和少陽相表里,血分養(yǎng)了以后通過少陽往外透,少陽是樞機,少陽一透力量大甚至有的時候可以把太陽、陽明的邪氣也可以外透,前提是太陽、陽明的邪氣本身不重,重呢就要加用其他藥了,比如柴葛解肌湯里的藥用進來,綜合配合四物湯來用,這就靈活來對待了,這個是葳蕤湯類方。 桂枝湯桂枝 白芍 生姜 大棗 甘草 桂枝新加湯 桂枝 白芍 生姜 大棗 甘草 人參 桂枝湯加附片 桂枝 白芍 生姜 大棗 甘草 附片 第十二個是桂枝湯類方,桂枝湯類方呢當然很多,我們這邊只能夠選用三個。第一個是桂枝湯方本身方,營衛(wèi)不足,營衛(wèi)不足基礎上的感冒直接用桂枝湯就可以。這個脈必須是軟,軟而無力的基礎上帶數(shù)才可以用,你如果這個脈把錯用錯就麻煩了。因為桂枝湯是辛溫而潤的解表劑,其實它不是解表的,它本身是調(diào)營衛(wèi)的,在調(diào)營衛(wèi)的基礎上有一定的解表的作用。你如果正不虛用桂枝湯那就要出大問題,如果是一個郁熱用桂枝湯又要出大問題,如果是一個濕熱用桂枝湯更是出問題出的不知道多大,人家可能肝都被你吃壞了,我們這邊講的這么仔細有這么多的類型,希望大家能夠明白。桂枝新加湯呢它是桂枝湯的基礎上加大白芍、生姜的用量,再加黨參或者人參,是這個區(qū)別。就是說桂枝湯的力量還不夠,主要是養(yǎng)陰方面加白芍,然后扶五臟之陰兼扶氣方面加人參或黨參,往外宣再加生姜,目的就是加大這個力量。然后桂枝湯加附片呢,那就是它本身下焦不單單是營衛(wèi)虛了,是下焦這個根本都陽虛了,那就要把附片加進來,這樣子它這個的力量才足,所以這還是一個施人以法度的問題。具體呢可以非常靈活的應用,可以和我們下面的四逆湯類方來進行應用,也可以和我們講的補中益氣湯的類方來進行應用。 補中益氣湯黃芪 黨參 當歸 升麻 柴胡 白術 陳皮 甘草 清暑益氣湯(李東垣) 黃芪 黨參 當歸 麥門冬 五味子 甘草 升麻 葛根 青皮 陳皮 蒼術 白術 澤瀉 黃柏 神曲 清暑益氣湯(王孟英) 西洋參、竹葉、黃連、石斛、麥門冬、知母、甘草、粳米、荷梗、西瓜翠衣 第十三個是補中益氣湯的類方,補中益氣湯和桂枝湯有的時候可以合用,補中益氣湯主要是中氣不足這個感冒類型,一般這個虛人感冒了你不能補中益氣湯直接用,薛立齋先生的用法常常是虛人感冒用補中益氣湯的加減,比如上面加蘇葉、杏仁啊,總之是要治肺,肺經(jīng)的氣機你能夠外透,補中以后我們說是補土生金,然后呢這個肺經(jīng)之氣又能外透、宣降才可以。如果補中益氣湯這個方還不夠,意思說他不僅氣虛還有陰虛一面,要把生脈飲的格局給合上,五味子不急著用,麥門冬這邊可以加上,或者再加上山藥,加上生姜、大棗,如果是陰虛也比較明顯甚至要把玉竹、白芍這個都可以合上來,那么前提是要氣陰兩虛都扶的基礎上還要外透,你可以把這個清暑益氣湯的格局合進來用,就李東垣先生的清暑益氣湯十五味藥。清暑益氣湯它扶正的是哪幾味藥?生黃芪、黨參是扶氣的,養(yǎng)陰養(yǎng)血的是當歸、麥門冬、五味子、甘草,這是這六位藥。那么接下來往外透達的是升麻、葛根,調(diào)氣的是青皮、陳皮,扶中的是蒼術、白術,往下透濕的是澤瀉、黃柏,中間化痰的是神曲,主要就是這么十五味藥,配合成一個運化的格局。我們趁機講一下王孟英先生的清暑益氣湯,因為王孟英先生的清暑益氣湯他不是氣虛為主的感冒或者是犯了這個暑邪了,他是以陰虛為主的,我們趁機也在這里講,那么王孟英先生的清暑益氣湯它是在《溫熱經(jīng)緯》里面,它是有西洋參、竹葉、黃連、石斛、麥門冬、知母、甘草、粳米、荷梗、西瓜翠衣組成,荷梗就是荷葉的梗,西瓜翠衣就是西瓜外面的皮。養(yǎng)陰扶正的是西洋參,再配上石斛、麥門冬徹底的養(yǎng)陰,往外透氣的用的是荷梗配西瓜翠衣,同時透的過程中又有一定的養(yǎng)的作用。藥房平常像西瓜翠衣一般都沒有,你不用也沒關系,這個方因為本質(zhì)上你可以加其他外透的藥,包括荷梗也沒有,藥房往往只有荷葉,你可以用荷葉來代,再加其他外透的藥,比如像豆豉、生梔子、桔梗,這樣外透的藥在這邊也可以用,竹葉是通條三焦的濕氣,黃連配知母是稍清內(nèi)在郁熱,中焦還有一個甘草、粳米養(yǎng)陰固正,是這個格局。所以這個也可以選擇,但必須是陰虛為主,然后再有郁熱不暢,那么就養(yǎng)陰透郁熱這個格局來治了。這個格局比較簡單,李東垣先生的這個方呢格局比較復雜,但是有郁熱是不能用的,兩者有區(qū)別。這是補中益氣湯的類方,大家可以參考,包括生脈飲、氣陰兩虛的也在其中了,但生脈飲的氣陰兩虛如果有郁熱或者是氣機不暢是不能直接用的,注意一下。 四逆湯附子 干姜 甘草 麻附辛湯 麻黃 附子 細辛 第十四個是四逆湯的類方,四逆湯類方呢是麻黃、附子、細辛,這是麻附辛,麻黃附子細辛湯。四逆湯原方是附子、干姜、甘草,那就是要根據(jù)實際情況來應用了,如果是下焦腎中陽氣不足的這種感冒那就可以直接用四逆湯原方,那么如果是太少兩感就是太陽少陰都感寒的那就是麻黃附子細辛,但如果用麻黃附子細辛湯覺得這個是一個正虛的人不能用,中焦可以加黨參和甘草,甚至配上生姜大棗,甚至還可以桂枝湯合上麻黃附子細辛湯來用,甚至這個基礎上合上黨參。李可老中醫(yī)對于那種腎虛特別嚴重的情況甚至他加腎四味,即在麻黃附子細辛湯和四逆湯基礎上加腎四味,就是他的補骨脂、菟絲子、枸杞、仙靈脾這四味藥,這是要根據(jù)情況的??!這是四逆湯類方。所有的四逆湯類方都可以和補中益氣湯的類方,和桂枝湯的類方,和葳蕤湯的類方根據(jù)實際情況靈活的合用化裁來應用的,這是對正不足的一方面的應用。一個是血虛不足為主的(柴芩四物湯),一個是營衛(wèi)不調(diào)正虛為主的(桂枝湯),一個是中氣不足又感染濕邪或者寒邪為主的清暑益氣湯,再還有一個腎中陽氣不足的腎陽不足的四逆湯類方,那么柴芩四物湯類方是血虛不足、腎陰不足的也在其中了,所以這幾個方希望都要明白,是治正虛為主的。 今天我們講的比較通透,把我們想講的一個感冒的體系類型分成十四個方面進行講解,當然也不見得說把握這十四個方面就夠了,但如果你能把這十四個方面能把握,能靈活運用,那么治一般的感冒就有辦法了,治的能夠比較理想。所以中醫(yī)很多體系一講就會涉及一個整體的,不是單單治感冒很簡單的,是涉及一個整體。而且十四個類方是需要靈活、圓通的來變化應用的,希望大家能夠慢慢逐漸掌握,結合我們平常講的脈癥來把握這樣是最好的。比如說這個郁熱的脈往往是數(shù)而有力為主的,如果郁熱夾寒呢是會數(shù)里面稍帶緊,寒為主的都是見緊象的,這是最基本的區(qū)別。正虛呢脈就是稍重取稍沉取它往往明顯軟,軟而無力的,或者整個的都是軟而無力的,這是正虛的一方面。邪實呢這個脈往往是郁而有力,或者說摸不到脈,要很重取才能摸到這個脈,這個脈則有躁動之象,都被郁在里面了才出現(xiàn)這種躁動。所以這些都要靈活區(qū)別,六經(jīng)辨證里面最基本的太陽、陽明、少陽、太陰、少陰、厥陰要會辨,六經(jīng)臟腑辨證,如果到血分了,這個也要脈癥配合靈活情況來調(diào)整,血分有郁熱怎么來調(diào)整,濕熱的脈象往往是濡而數(shù),或者是有的時候甚至濕熱里面夾痰會見濡滑而數(shù),力度呢一般都還可以,這些都要靈活的來面對,總之臨床是很復雜的,但是如果有一些基本的基礎內(nèi)容可尋,則隨著治療深入,臨床經(jīng)驗也會更豐富!好,今天就講到這里。 END 溫馨提示:本文旨在傳播中醫(yī)診治思路,不作為用藥指導。請勿盲目試藥,本平臺不承擔由此產(chǎn)生的任何責任!具體用藥請在醫(yī)師指導下辨證使用。傳播中醫(yī)文化,感受中醫(yī)力量,感謝您的關注,點亮再看,讓更多的人受益~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