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國幾千年的歷史上,流傳著不少俗語,像“飽暖思淫欲,饑寒起盜心”,“人窮別說話,位卑莫勸人”,這些俗語都飽含著古人的生活智慧,和對人生的感悟。而大家常說的“笑貧不笑娼”,其實還有下半句更為經(jīng)典,但很少人那么做。
笑貧不笑娼 這句俗語,從字面意思來看,是說比起出賣肉體的娼妓,貧窮的人更加讓人笑話、瞧不起。 在古代,普通百姓大多以種地為生,男人只要辛勤耕耘,都能養(yǎng)家活口,但在那個時代,女人是沒有什么地位可言的,她們淪為娼妓大多都是被迫的,有的因為家境貧寒被賣掉,有的被人逼良為娼,還有一些是家人犯罪受到了牽連。
所以“笑貧不笑娼”,第一層意思是說:比起靠出賣肉體賺錢活命的娼婦,那些因為懶惰而貧窮的人更讓人笑話、瞧不起。 這句俗語還有第二層意思,“娼”指的并不是娼妓,而是泛指那些通過不正當(dāng)手段掙錢的人,這也反映了當(dāng)時社會一種扭曲的價值觀,就是只要你能掙錢,沒人會嘲笑你是用什么手段賺來的,大家只會嘲笑那些賺不到錢的人。 就跟“窮在鬧市無人問,富在深山有遠(yuǎn)親”一樣,都是在諷刺這種金錢至上的觀念。 救急不救窮 “笑貧不笑娼”,其實還有下半句,就是“救急不救窮”。老話常說:三窮三富過到老。人這一生,不可能都是一帆風(fēng)順,誰都會有缺錢的時候,借錢度過難關(guān)本就無可厚非,但老祖宗卻給我們留下了“救急不救窮”的這條借錢規(guī)則。 '救急不救窮',是讓我們在別人向我們尋求幫助時,衡量一下對方的事情是否著急,如果是家中遭遇了變故,或者一時陷入了困境,我們盡量幫助他們渡過難關(guān)。
但如果是因為窮來借錢,就盡量不要管了,因為幫得了一時,幫不了一世。即使好心借他,也是在害他,只會讓他的窟窿越來越大,欠債越來越多,最后你的錢也拿不回來了。 有的人看你好說話,借了一次,就會有第二次,畢竟貧窮不是一時的,他缺錢借錢會是一種常態(tài),所以最好第一次就拒絕。 但在現(xiàn)實中,真的能在對方危難時幫人的并不多,錦上添花易,雪中送炭難。人性就是趨利避害的,借是情分,不借是本分,這也沒有什么對錯,畢竟誰的錢也不是大風(fēng)刮來的。 |
|
|
來自: 阿春網(wǎng)事 > 《常識知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