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一段合成視頻中,兩名沖浪者在一座具有歷史感的大廳里乘風破浪。 在目前所看到的由Sora生成的視頻中,仍存在一些違背物理規(guī)律的不真實內容,比如漂浮在空中的椅子,籃球穿過球框邊緣線圈,行人突然消失等。這或許可以認為,Sora對物理規(guī)律的理解并非基于抽象后的普遍概念(如規(guī)則或方程等),而是“依葫蘆畫瓢”般的死記硬背。 造成這些問題,可能是Sora記住了訓練視頻數(shù)據(jù)中包含了由人工生成的這類情景不合理的視頻,或者Sora在對時空子塊單元進行組合時作出了統(tǒng)計意義上的“錯誤決策”。 雖然還存在這樣那樣的不足,但Sora使普通人都可通過自然語言這一簡單明了的方式合成先前沒有的視頻,就已經(jīng)使其成為改變影視創(chuàng)作、廣告、設計等領域游戲規(guī)則的利器。 同時,我們也應該注意到,這次OpenAI公布的Sora合成視頻所對應的提示詞寫得很精彩,頗具生動細節(jié)。這也說明,要想生成耳目一新的視頻,必須具備獨特的想象力和出色的語言能力。 因此,善于提出問題、設計場景和利用工具,也是我們每個人在從信息化時代邁向數(shù)智化時代需要不斷學習和加強的能力。而這也是當下和未來教育所要特別關注的問題。 據(jù)說,Sora這一名字來自日本語單詞“空”,寓意“無限之創(chuàng)造潛力”。如何培養(yǎng)學生形成如笛卡爾所言的“對人類思想字母表”進行創(chuàng)新組合的能力,為人類進步產(chǎn)生增量知識,正是當今教育所面臨的挑戰(zhàn)。 1605年,培根在《學術的進展》這一著作中,雄心勃勃地繪制了“人類知識全貌”,并在其中劃分出了學校學習和閱讀校勘兩個領域,用以表示教育的兩種不同手段。培根認為,閱讀校勘以質疑和批判來創(chuàng)造新的知識,而學校學習則以知識傳授為主,從而使人類的知識積累和傳承更為有效。 然而,目前ChatGPT和Sora等人工智能(AI)系統(tǒng)可對人類全量知識進行整合,這顯然對以知識傳授為主的教育理念提出了巨大挑戰(zhàn)。 事實上,早在1936年,愛因斯坦在紀念美國高等教育300年的會議上發(fā)表的一篇名為“關于教育”的演講中就提到,“教育首要的目標永遠應該是獨立思考和判斷的總體能力的培養(yǎng),而不是獲取特定的知識”。 當教育培養(yǎng)的目標不是“獲取特定知識”,而是形成創(chuàng)造性解決問題的能力,那么站在AI時代的門檻上,我們就應該用進化的觀點去看待這個過程,最大限度地發(fā)展種種可能性。 毋須質疑,未來將是人與AI共同進化的時代。人類和Sora、ChatGPT、AlphaFold等人造物將如影隨形、協(xié)作共進、相得益彰。但是不論怎樣,人類始終是人工智能高度、廣度和深度的總開關和決定者,也是人和人造物的協(xié)調者。 數(shù)學家和哲學家諾伯特·維納在1950年出版了一本極具洞察力和先見之明的著作《人有人的用處:控制論與社會》,目的就是希望人在技術世界的環(huán)繞中更有尊嚴與人性,而不是相反。這提醒我們不應陷入“人機相斗”和“人機相害”的臆想中,同時警惕將人工智能等同于人類大腦這種不切實際的想法,以及類似“人工智能奴役人類”的杞人憂天,利用好人工智能這一人類幫手,在人機協(xié)同中創(chuàng)造更加美好的未來。 我是一位愛學習的老人!本站主要是些學習體驗與分享(其中會引用一些作品的原話并結合我的一生體會與經(jīng)驗加工整理而成!在此一并感謝!如有不妥之處敬請與我聯(lián)系,我會妥善處理,謝謝!)我寫的主要是中老年人各方面應注意的事兒!退休后我希望通過這個平臺廣交朋友,互助交流,共筑美好生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