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我國,根除幽門螺桿菌對于防治胃癌具有重要意義。然而,由于幽門螺桿菌對抗生素耐藥率的不斷升高,大多數幽門螺桿菌根除療法的療效已逐漸下降。因此,尋求一種新型的抗菌藥物具有重要意義。
Rifasutenizol(TNP-2198)是一種專門針對微需氧和厭氧菌感染設計、開發(fā)的多靶點偶聯(lián)分子,通過抑制RNA聚合酶并通過硝基還原酶激活產生高活性物質的協(xié)同作用機制產生殺菌活性。 Rifasutenizol對一系列幽門螺桿菌耐藥菌株,包括利福布汀耐藥、甲硝唑耐藥、和利福布汀與甲硝唑雙耐藥菌株保持良好的抑菌活性和協(xié)同作用,抑菌活性明顯優(yōu)于利福布汀和甲硝唑的藥物組合。 Rifasutenizol對幽門螺桿菌具有快速殺菌活性,殺菌速度快于利福布汀、甲硝唑和利福布汀與甲硝唑的組合。
近日,吉林大學第一醫(yī)院與丹諾醫(yī)藥在The Lancet Infectious Diseases雜志上聯(lián)合發(fā)表了題為Safety, pharmacokinetics, and efficacy of rifasutenizol, a novel dual-targeted antibacterial agent in healthy participants and patients in China with Helicobacter pylori infection: four randomised clinical trials的文章。 文章中系統(tǒng)介紹了Rifasutenizol的I/Ⅱ期臨床研究結果,包括兩項I期(單劑量遞增和多劑量遞增)、兩項Ⅱ期(劑量探索及概念驗證,以及幽門螺桿菌根除方案探索和方案確認)四項臨床試驗。 該系列研究的目的是評估Rifasutenizol在中國健康受試者和幽門螺桿菌感染者中的安全性、藥代動力學和療效。 這四項臨床試驗共納入了78例健康志愿者和168例幽門螺桿菌感染者。 試驗1是一項I期、雙盲、隨機、安慰劑對照的單次遞增劑量研究。健康受試者在一夜禁食(>10小時)后,接受單劑量Rifasutenizol (50 mg, 100 mg, 200 mg, 400 mg, 600 mg, 800 mg或1000 mg)或安慰劑,每組8名健康受試者。另外8名受試者被納入200 mg隊列,在為期4天的洗脫期的兩期交叉研究中評估進食對Rifasutenizol的影響。 試驗2是一項I期、雙盲、隨機、安慰劑對照的多重遞增劑量研究,在無癥狀幽門螺桿菌感染者中進行。受試者隨機分配接受Rifasutenizol(200 mg,400 mg或600 mg)或安慰劑。患者在禁食狀態(tài)下,每天服藥兩次,持續(xù)14天。結果表明,在50 mg至800 mg劑量范圍內,Rifasutenizol呈線性藥代動力學特征;進食后Rifasutenizol的血藥濃度-時間曲線下面積 (AUC)略有升高,連續(xù)給藥后Rifasutenizol有輕度蓄積。 試驗3是一項Ⅱa期、開放標簽、隨機、多劑量、劑量探索研究,旨在研究雙聯(lián)療法(Rifasutenizol和雷貝拉唑)或三聯(lián)療法(Rifasutenizol,雷貝拉唑和阿莫西林)治療無癥狀幽門螺桿菌感染者的安全性、藥代動力學特征和有效性。該試驗共納入了40名受試者。結果表明,200 mg、400 mg或600 mg Rifasutenizol聯(lián)合雷貝拉唑,每天2次,連續(xù)治療14天,對幽門螺桿菌的根除率分別為0% (95% CI:0-31)、30% (95% CI:7-65) 和40% (95% CI:12-74),因此確定400mg為臨床有效劑量。 試驗4是一項Ⅱb期、開放標簽、隨機、多劑量、方案探索研究,旨在研究雙聯(lián)或三聯(lián)療法治療無癥狀幽門螺桿菌感染患者的安全性、藥代動力學特征和療效。結果表明:Rifasutenizol 400 mg與雷貝拉唑20 mg和阿莫西林1 g聯(lián)合,每天2次,連續(xù)治療14天的三聯(lián)療法的幽門螺桿菌根除率為95% (95% CI:74-100)。Rifasutenizol 600 mg與雷貝拉唑20 mg和阿莫西林1g聯(lián)合,每天3次,連續(xù)治療7天的三聯(lián)療法的幽門螺桿菌根除率為100% (95% CI:69-100)。 以上四項研究表明Rifasutenizol單藥和聯(lián)合治療在健康受試者和幽門螺桿菌感染者中安全且耐受性良好。Rifasutenizol 400 mg,雷貝拉唑20 mg,和阿莫西林1 g,每天2次,連用14天的三聯(lián)療法,作為幽門螺桿菌感染的新治療方案顯示了出良好的療效。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