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不 ● 染 /無為 ![]() 壹 儒家“五常”:仁、義、禮、智、信。 出自《孟子·告子上》,為歷代儒客所尊崇。 最早在夏商西周時期,就有關(guān)于五常思想的記載。 貫穿中華文化倫理的發(fā)展史,成為中國價值體系的最核心因素。 仁義禮智信是五種倫理思想和道德規(guī)范,其主體是人,自然可以對應(yīng)以研究“人”為主的干支五行。 其中,以木主仁,以火主禮,以土主信,以金主義,以水主智。 五行是五個,每種五行又分化為兩個天干,對應(yīng)到十天干。 五行可以對應(yīng)五常,那么具體到十干又該怎么對應(yīng)? 如以木主仁,甲木是仁,還是乙木是仁? 要解決這個問題,還是要從十干之性入手,先搞清楚甲乙木的區(qū)別。 從大的角度,十干首先都是形,形即是存在。 事物的存在,大體可以分為兩種:形而上的精神,形而下的物質(zhì)。 精神雖然看不到,但切實地存在。就像人的信仰,信仰的那個事物就是存在,是能夠具象化的。 信則有,不信則無。有,就是存在,音容笑貌皆可想見。 貳 一、木主仁 五行木之于甲乙,甲木對應(yīng)的木之精神,即木之氣;乙木對應(yīng)的木之物質(zhì),即木之形。 那么,五行的木主仁,對應(yīng)到甲乙木,就是以甲木主仁之氣,以乙木主仁之形。 我們來看具體到實際生活中,這個區(qū)別是怎么體現(xiàn)的。 仁,善良、仁愛。引申為種子,是生命的希望。 仁之氣,就是有仁愛之心,想對人好,小到尊老愛幼,大到兼濟天下。 但氣還停留在想的階段,是“知”。 要讓想法變成現(xiàn)實,就要具體去做,要落實到形。 這就需要乙木,是具體的施行仁愛,也就是“行”。 有想法,到真正的做到,還有很大距離。這是無數(shù)人在追求的知行合一。 甲木的知,如果缺少乙木的行,容易好心辦壞事。 因為善良,想對大家好,又因為行為處事不當,反招人怨。典型的出力不討好,滿腹委屈沒人理解。 明明自己出錢出力最多,卻因心直口快,說話得罪人,付出也會被埋沒。 乙木的仁,以形示人。默默付出,很少言語,是賢妻良母的代表,為家庭付出最多的人,也為親情束縛最重。 乙木是天性純良的孩子,心智還不夠成熟,特別容易相信別人。所以多受欺騙,多被傷害。 乙木也是居家生活的老實人,知道對人好,卻不知什么是真的好。 如教育子女,偏于溺愛,輕于懲罰,最終慈母多敗兒。 如待人處事,偏向家里,而不顧是非曲直,俗稱“護窩子”。 如戀愛婚姻,遇人不淑,依然深陷其中,為情所縛,難以脫離。 甲木的仁,隱在心里,嘴上易傷人,最終還傷己。 乙木的仁,顯在行為,受委屈也不說話,不傷人只傷己。 所以甲木需要乙木,可以把仁落到實處。不至于只說不做,或者做不好自己也被氣的不行。 乙木也需要甲木,在為感情付出之余,也能多明白事理,提升見識,豁達一些,不至于束縛太多、內(nèi)耗過重,活的會輕松很多。 這也是《滴天髓》中“藤蘿系甲,可春可秋”的本義。只有甲乙搭配,才可能在“仁”的范疇達到知行合一。 叁 二、火主禮 禮,有學者把它解釋為禮貌、禮節(jié),講待人接物要有禮貌、講禮節(jié)。實際不止如此。 禮,是秩序、是規(guī)則。 西周時期,周公等人有意識地創(chuàng)造性發(fā)展禮,將禮和樂結(jié)合起來,制禮作樂。 周代的禮制,是周朝典章制度的匯總,同時也是其政治、經(jīng)濟、社會、家庭各個方面行為規(guī)范的準則。 《二程粹言》:“禮者,人之規(guī)范。守禮,所以立身也。安禮而和樂,斯為盛德矣。” 《孝經(jīng)》有言:“移風易俗,莫善于樂;安上治民,莫善于禮?!?/p> 結(jié)合上文,把“禮”對應(yīng)到十干的丙丁火,以丙火主禮之氣,以丁火主禮之形。 先有氣而后有形。丙火是思想文明的締造者,是創(chuàng)立制度、制定規(guī)則的人,丁火是規(guī)則和制度的踐行者。 圣人、君子制禮守禮,以“定分止爭”,這是禮的核心價值。 無規(guī)矩不成方圓,有秩序就有非秩序。以火為禮,傷火陽就成非禮,為違法亂紀之象。 但要注意的是,不是傷火,而是老陽。丙丁形只是載體,是火的載體,更是老陽的載體。 從甲乙木可知,知難、行難、知行合一更難。 丙丁火同樣,制禮、守禮,制守合一亦不容易。 比如荒無人煙的路上遇到紅燈,沒監(jiān)控也沒人,要不要闖過去? 丙火只能代表不能闖,最終會不會闖,要看丁火這個禮能不能守得住。 丙火是氣,是思想上的,宏觀層面的。用得好是有大局觀、有思想見地;用不好就是好高騖遠、不接地氣。 氣干是變化的、飄忽不定的,所以不管是甲木還是丙火,都不是一個好的執(zhí)行者。 丙火如果沒有丁,只會流于形式,光會說教而不會做,光有想法而沒有具體的操作流程。 在家庭角色上,喜歡發(fā)號施令、指指點點,不想做且多半也做不好,還總嫌棄別人做的不好,說教批評跟著就來了。 擅長講道理,但容易上綱上線、冠冕堂皇,況且那道理也未必是對的。 丙火空有為人奉獻的心,待人處世的能力卻不足,也是容易好心辦壞事的角色。 沒有人喜歡被批評被說教,而丙火經(jīng)常都在這么干,容易討人嫌。 丁火作為禮的踐行者,代表的是務(wù)實的管理者。 丙火光說不做,很多自己也做不到,說教也就沒意義。 丁火是以身作則、身體力行的引導者,切實地為人服務(wù)自然能夠服眾。 一個國家的管理者,一個家庭的管理者,能做好的只有丁火。 丁火的內(nèi)性昭融,心性穩(wěn)定,可以做到不離不棄。不像丙火,一生氣就撂挑子不干了。 辛勤的園丁、蠟炬成灰淚始干,都是用來形容丁火的。 丁火代表服務(wù),壬水代表人民,所以丁壬合的組合,就是為人民服務(wù)。如當政者、教師等。 所以不管是毛教員還是周先生,乃至現(xiàn)在的領(lǐng)導,都是丁火的物種,這絕非偶然。 丁火的核心思想,就是實事求是,它可以是一個很好的執(zhí)行者。 但如果缺少丙火的認識,陷于規(guī)則而不知變通,難免會教條主義。 丙丁應(yīng)該要相輔相成,以丙制禮,以丁守禮,通過丁的施行成果再去完善丙,人是要不斷地進步的。 而這又是知行合一。通過“知”去切實地“行”,通過“行”進一步地提升“知”,是一種成長的良性循環(huán)。 肆 三、土主信 信者,信義、誠信。 土分戊己土,以戊土主信之氣,以己土主信之形。 人無信不立,立于哪?立于地,頂天立地,土就是地,戊土代表地球。 最終看生死時,戊土是個很關(guān)鍵的字。戊土出了問題,地球也就待不住了。 誠信是做人的根本,不講誠信就無法在社會立足。 以戊土代表誠信之氣,如果戊土出問題,本身就不想講誠信。 戊土能用,會想講誠信,用多少就能誠信多少,這之間還有個度的權(quán)衡。 和木火一樣,誠信是從事兒上做出來的,不光是嘴里說出來的。所以最終能不能誠信,還要看己土的行。 戊土因為福報比己土深厚,沒己土那么辛苦。也因為氣干多停留在想法,沒有身體力行的做,容易好逸惡勞、不思進取。 之前用土對應(yīng)“稼穡”的時候也說過,以戊土對應(yīng)穡,主收獲;以己土對應(yīng)稼,主付出。 所以會看到在社會上辛苦討生活的,能夠左右逢源處理麻煩事情的多是己土,而不會是戊土。 戊土以己土來彰顯誠信,己土同樣需要戊土來保持初心。 己土入世太深,一灘稀泥,如果沒有戊土加持,很難有堅定的信念。 和稀泥、沒有原則、沒有立場,墻頭草、隨風倒,說的都是己土。 只有以戊土做后盾,才能保證既在生活中游刃有余,又能不失本心,堅守誠信。 四、金主義 義,本意指合誼的行為表現(xiàn),“合誼”的判斷標準是社會公認的準則。 “義”繁體字為“義”,在造字上含有群我關(guān)系的因素,即是令自己的言行符合群體規(guī)范要求者稱為“義”。 也因此,“義”體現(xiàn)著一種超乎個人利益之上的道德范疇。 孔子曾說:不義而富且貴,于我如浮云。并且有“義然后取”、“見得思義”、“見義勇為”等關(guān)于義的行為要求。 五行層面以金主義,對應(yīng)到十干庚辛金,庚金為義之氣,辛金為義之形。 十干中最講義氣的莫過于庚金,大碗喝酒、大口吃肉,性格豪爽、直來直去、不服就干,“兄弟如手足,女人如衣服”。 人性要么為己,要么為人。要想落得豪氣云天、俠肝義膽的名聲,肯定要先為人。 什么是義行?是超乎個人利益之上的行為,要么舍財為人,要么舍身為人,總要先有舍才行。 而庚金本身外層陰氣較多,習慣性的愛占便宜、貪圖小利,摳門居多,哪有半點俠義之風? 庚金代表的是義氣,真正的要做到俠義之行,還是要看辛金。 干支組合中典型代表是庚戌,戊土主信,以辛金主物質(zhì)、主錢財,見火克就是散財。要花錢去幫助別人,才叫仗義疏財。 如果只是庚金之類,不見火易小氣吝嗇,見了火雖然也能散財,但是多半錢花了,事兒卻沒辦好。 這就有點像甲木,氣干之類在行為處事方面不夠接地氣,出力不討好,錢也花的不是地方。 所以庚金如果有外債,都不習慣讓人打欠條,等要收賬的時候,多半一筆爛賬,沒人承認。 辛金得用的人能說會道、處事圓滑,善于籠絡(luò)人心,是最能把義氣落實到行為上的角色。 但只是辛金同樣不行,辛金代表利益,把利益處理的好,可以彰顯義氣。而如果被利益束縛,卻容易見利忘義。 辛金是精英階層的代表,如果沒有庚金,不容易接地氣。 注重眼前利益而缺少遠見,太重物質(zhì)而不知有舍才有得,往往容易因小失大。 伍 五、水主智 智者,性聰,善謀略。 水主智,以壬水主智之氣,以癸水主智之形。 這里的智是智謀,而非智慧。智謀是工于心計,陷于心計。 壬水的智,體現(xiàn)在它習慣性的想用謀略想耍手段,但經(jīng)常性的用不好,聰明反被聰明誤。 就像甲木的仁、丙火的禮、戊土的信、庚金的義,氣干都有通性,想做而又很難做好,停留在知的層面。 有多少人自以為手段高明,在別人眼里早就成了笑話。還不如直截了當,別耍那么多的心眼來得實在。 這也是為什么壬水喜歡說謊,說謊本身就是謀略的體現(xiàn)。無非為了利益,有些甚至是芝麻點兒的利益。 不過也不用苛責,這只是物種的習性而已。 就像甲木的直來直去,乙木的遮遮掩掩,丙火的光明正大,壬水的虛與委蛇等,天性使然,各有利弊,無關(guān)好壞。 壬水是想用謀略而不善用,用不好還招人反感。想要更好的發(fā)揮才能,成就一番事業(yè),那就離不開癸。 干支組合中典型的代表是壬辰,俗稱“壬騎龍背格”,就是壬癸并用的體現(xiàn)。 癸水是智之形,代表的就是謀略本身。工于心計,陰謀陽謀駕輕就熟。 癸是陰中之精,形干之最,術(shù)之極致。策士階層,無一不是癸水得用。 丙火主大,癸水主小。癸為忌神,就成了耍陰謀詭計的小人。 《孫子兵法·虛實篇》:“故兵無常勢,水無常形。能因敵變化而取勝者,謂之神”。 這里的水,指的是壬水,主變化。 癸水是水形,既然是形,性質(zhì)穩(wěn)定少變化。在術(shù)法上,有具體的操作步驟,有一套穩(wěn)定的體系。 而時代在變化,術(shù)法也不能一成不變。這就需要壬水,順應(yīng)時勢而前進更迭。 因此癸水要想用的好,也是離不開壬水的。沒有壬水,就是死法,遲早會被淘汰。 至此,“五常”在十干中都有了各自歸屬,各有其位次。 既有分別,又都離不開彼此,是相輔相成、相互制約、相互促進的。 氣有氣的灑脫,形有形的堅持,各有利弊,不能厚此薄彼。 氣停留在知,形束縛在行,因束縛太深才成形。 它們能把形而下的事做的很好,但同時又迫切需要相應(yīng)的氣來提升思想、拉升維度。 否則就會局限在自我的世界中,不可自拔。 因此,不管何種五行,要想物盡其用、人盡其才,都要形氣結(jié)合,方可能做到知行合一。 ----------------------------- 最后,恭祝各位龍年吉祥如意,?;垭p增! 喜歡就點個贊吧!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