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時候總盼著過年,如今卻沒有絲毫欣喜,稀稀拉拉的爆竹聲,又不怎么串親戚,年味越來越淡了。 我爸只大姑一個姐姐,自從她投靠我哥搬到外地后,很少回老家,上次回來還是在兩年前,她把房子賣了,協(xié)助買家辦理過戶。 爺爺奶奶相繼故去后,爸媽對過年越發(fā)敷衍,雖然照樣做一大桌飯菜,但除了豐盛,別無新意,下了桌就開始各玩各的,和過周末沒啥兩樣。 直到嫁給老公,我才發(fā)現(xiàn),他家過起年來,年味是真的濃。 老公家之所以熱鬧,說到底就因為就是人多,公公有5個兄弟姊妹,每當春節(jié)臨近,他們便從四面八方趕回家中,齊聚一堂,那種熱鬧是我從沒體驗過的。 老公的奶奶,從老早就開始準備過年的東西,從吃的到用的,一點點往家倒動。而且她蒸的面食還是一絕,尤其是饅頭,香氣撲鼻且口感筋道,我一口氣能吃仨,撐得肚子溜圓。 瞧著奶奶蒸了一鍋又一鍋,老公跟我說,奶奶做面食的手藝,十里八村打聽一圈,都得挑大拇指,而且奶奶做這些不光是為了過年期間供大家享用,到時候還會給每家打包回去一些。 那時候老太太已經(jīng)年過八旬了,我問她一下子弄這么多饅頭不累嗎?奶奶卻不含糊地說道:“這有啥累的,跟年輕時干的那些活比差多了,別看我背有點駝,但手腳麻利著呢,蒸這幾鍋饅頭可難不倒奶奶?!?/span> 除夕當天,奶奶負責做面食,兩個姑姑負責摘菜切菜打下手,婆婆跟兩個伯母負責煎炸烹炒,分工明確且配合默契,不一會兒,色香味俱全的佳肴便擺滿了桌子。 20多口人圍坐在一起,邊吃喝邊聊天,屋子里的每個角落都充滿了歡聲笑語。 爺爺奶奶雖然年事已高,但卻飽滿的狀態(tài)絲毫不輸年輕人,一會逗逗孩子,一會對我們孫輩噓寒問暖,飽經(jīng)風霜的臉上,始終笑得合不攏嘴。 吃飽喝足后,大家三五成群地聚在一塊,或回顧過去一年的點點滴滴,或張羅著牌局,或到外面放花,似乎回到了小時候,沒見誰只顧著玩手機。 作為這個家庭的新成員,我起初對這種熱鬧的氛圍有點無所適從,不過很快就被帶動起來了,特別是我跟婆婆包餃子時,她耐心地教會我餃子的多種捏法,像過年就得把餃子捏成元寶狀,象征著來年的財富和好運。 兩個姑姑手藝不如我婆婆,卻也在旁邊傳授經(jīng)驗,這一幕幕的其樂融融,似乎穿透了屋外的寒冷,溫暖了我的心。 從那以后,每年一快到春節(jié)的時候,回家的心情就格外迫切,不過自從奶奶過世,這個大家庭的氛圍也隨之改變了。 不過每年照樣團聚在一起,跟老公的爺爺一塊過年,爺爺是個愛熱鬧的人,尤其喜歡跟孩子們嬉鬧,不過沒有了奶奶,還是總覺得差點意思。 那時大伯住在縣城,二伯家屋子小施展不開,于是就把爺爺接到公婆家,只是奶奶不在,準備年貨一類的活就都落在公婆身上。 過年當天,倆姑姑一大早就趕來幫忙了,二伯母家里遇到點事,所以跟二伯沒來成,大伯一家子踩著飯點來的,大伯母還特意解釋,說小孩子睡懶覺,怎么叫都不起床,這才拖到這個時候。 婆婆私下里跟我講,說大伯一家都這樣,小算盤打得精著呢,不想買菜,不愿意干活,只想進屋吃現(xiàn)成的,當年奶奶在世時,他們家就這樣,只不過奶奶給他留面子不愿意說罷了。 廚房里,我陪婆婆忙活著,一開始還邊忙邊扯閑篇,到后來她的表情就不怎么好看了。終于在飯菜準備妥當?shù)臅r候,婆婆帶著一臉的怨氣和疲憊坐在了餐桌旁,大伯母注意到婆婆的情緒,油腔滑調地說道:“嘖嘖,這一大桌菜,瞅著就有胃口,淑云(我婆婆)不減咱媽當年的風采呀?!?/span> 婆婆繃不住了,氣呼呼地說:“那不敢當,不過我們4個人忙活了好幾個小時卻是真格的,還是踩著飯點來好,不出錢不出力,進屋就有飯吃?!?/span> 面對婆婆的奚落,大伯母毫不在意,像主人似的請大家落座吃飯。 飯后,大伯陪爺爺說話,婆婆跟倆姑姑收拾完飯桌,又一頭鉆進廚房里忙活去了,只有伯母這瞅瞅那瞧瞧,一副領導視察的派頭,小姑也很不高興,說奶奶走了,家里就像沒了主心骨,雖然人聚在一起,但心卻沒在一塊。 次年,倆姑姑都借口不來了,少了倆人幫忙,可把公婆累壞了,尤其是婆婆,一大早就從被窩爬起來忙活,我在邊上給她打下手,好在二伯一家來得不算晚,二伯母還能幫著分擔不少。 還剩一道菜就齊活的時候,大伯他們才姍姍來遲,甚至連理由都懶得換,依舊說是孩子起來晚了…… 吃過飯,婆婆直言,說她從早上忙到中午,累得直不起腰了,刷碗洗盤子的活就有勞大伯母了。大伯母拍著胸脯表示小意思,結果沒幾分鐘,就說自己肩膀疼,喊我們晚輩替她做。 大伯那倆閨女跟大伯母一樣,又懶又滑,撂下碗筷就帶孩子出去玩煙花了,沒辦法,只得我和老公系好圍裙到廚房里善后了。 婆婆看在眼里,雖然有氣,但更心疼我們,也跟著到進來忙活。大家都散了以后,婆婆看公公在悠閑地喝著茶水,就氣不打一處來,抱怨道:“就你會享受,來年如果還這樣,就指著我跟倆孩子受累,不如就別往一塊聚了,誰有那心情年年伺候他們!” 老實巴交的公公覺得,畢竟爺爺還在,兄弟姊妹之間弄得太不對付,會寒了老人的心,所以只能盡力在中間調和。 大伯得知此事后,表示以后年夜飯的開銷,包括酒水飲料,煙花小鞭一類的他跟二伯全包了。之后的幾年,大家雖然照樣在我家過年,但氣氛卻不再像以前那樣歡樂。 婆婆苦著臉跟我說,大伯二伯雖然出了錢,但燒飯做菜,忙前忙后的還是她,如果可以,她寧可出錢圖個清閑,讓他們進廚房忙活去。 大伯母滿肚子私心,二伯母寡言少語,跟誰都不那么親,所以每年團聚,氣氛都有些尷尬,完事之后大家也不似從前那樣圍攏在一起有說有笑,不是各玩各的,都是找機會跑路。 有一年吃飯的時候,婆婆在爺爺?shù)闹С窒拢敱娬f道:“今年開始大家眼里都有點活,會炒菜的就炒兩個菜,能刷碗的就自覺點,別一來跟客人似的,吃完抬腿就走,沒有誰活該受這份累?!?/span> 大伯母瞇縫著眼說道:“言重了,言重了啊,過年不就是圖個熱鬧嗎,以前媽在的時候,咱們不就是聚在一塊吃吃喝喝嗎,能者多勞,太上綱上線就不好了?!?/span> 婆婆哼了一聲:“咱媽在,我還不用這么辛苦呢,反正我把話撂這,不能年年可我一個人折騰,不然就別在家里聚了,直接在飯店訂一桌,咱們換班做東?!?/span> 有爺爺坐鎮(zhèn)都沒談攏,結果往后的年夜飯,真的就在飯店了,誰也不用做飯燒菜,誰也不用洗盤子刷碗,不過倆伯母又覺得不妥了,開始討論誰不舍得花錢,誰訂的飯店不夠檔次,誰點的菜吃不飽…… 這樣的春節(jié)越發(fā)讓我覺得疲憊和糟心,突然懷念起跟奶奶在一起過年的場景,那才叫闔家團圓過大年,而如今,別說年味了,凈是一些自私和攀比的小心思。 去年秋天,爺爺病逝了,處理完爺爺?shù)暮笫?,無意間聽到公公嘀咕一句,老人都不在了,這個家也就散了,當時我還沒太多感受。 就在上個星期,大伯在群里發(fā)了一條消息,還特意艾特了所有人:爸媽都走了,今年還在老四家過年嗎? 群里沒有反應,就連話多的二伯,也一反常態(tài)沒在群里吱聲,這樣的事兒,我和老公只能看個熱鬧,畢竟不是我們能做主的。 隔了倆小時,公公率先打破沉默,在群里回應道:“不聚也罷,以前爸媽在,給他們圖個樂呵,現(xiàn)在一個老人都不剩了,咱們也歲數(shù)不小了,別折騰了,各過各的吧?!?/span> 二伯秒回了一個拱手的表情,表示同意,之后群里又恢復了安靜。 看到二伯的反應,我五味雜陳,想當初,奶奶忙前忙后,張羅一大桌飯菜,大家有吃有喝,過個快樂年,而如今,爺爺奶奶已經(jīng)作古,不但沒了年味,連人心都不齊了,確實印證了公公之前說的那句話。 誠然,老人的過世,會讓一些家庭發(fā)生“樹倒猢猻散”的場景,但更多的還是自身心態(tài)的變化,就像很多人說的,過年越來越?jīng)]意思,其實說到底,不是年味淡了,而是人心變了,大家覺得呢? |
|
|
來自: 一紙?zhí)一ü{ > 《情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