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原創(chuàng) mikey1898 五柳文化藝術(shù) 2024-01-04 07:30 發(fā)表于廣東 清朝乾隆時期,有一位名叫董誥的才子,他不僅在仕途上位高權(quán)重,而且在書法上頗有造詣,成為了乾隆最鐘愛的“筆桿子”之一。董誥,書畫家董邦達之子,自幼便在父親的熏陶下,沉浸于筆墨之間。他以“二王”、唐楷為基石,磨礪出一種獨特的書法風格。乾隆二十九年,董誥在科考中一舉成名,榮獲舉人。次年,他又在會試中拔得頭籌,成為探花。他的才華得到了乾隆皇帝的賞識,一路從軍機大臣、東閣大學士升至宰相,成為一品大員。乾隆皇帝還特賜他“紫禁城騎馬”的殊榮。 董誥的書法造詣極高,尤其是小楷,被贊譽為“點畫干脆精準、秀逸典雅,氣韻虛和散淡”。他的書法在清代備受推崇,甚至在董誥去世后,嘉慶皇帝親自前往祭拜,痛哭之中還為他作詩一首,贊譽其書法水平之高,可與趙孟頫比肩。 《文心雕龍》是南朝文學家劉勰所著的文學理論性經(jīng)典,歷代書法家都曾嘗試臨摹。而董誥的這卷《書劉勰文心雕龍》更是被譽為超越古人的杰作。他用小楷寫就,每一筆都飽含情感與功力。結(jié)構(gòu)寬綽明朗,章法顧盼生情,給人以極高的藝術(shù)享受。 盡管清朝盛行“館閣體”,但董誥并未被其束縛。他的字以“古法”為宗,筆筆精致細膩。如“三”字起筆翻轉(zhuǎn)輕盈,“文”字橫筆細勁卻撐起渾重的點,下面的撇捺又渾厚有力。每一個字都靈動婉轉(zhuǎn)、飄逸輕盈,盡顯大家閨秀的風范。
通過臨摹此作,不僅可以學到法度的規(guī)范,還可以改善用筆的柔弱與漂浮。同時,卷中大多采用繁體字,學會此作,對于辯讀書寫繁體字也有很大幫助。 董誥不僅是一位政治家、書法家,更是一位有故事的人。他的生平、事跡都充滿了傳奇色彩。而他的小楷《書劉勰文心雕龍》更是值得我們細細品味與傳承。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