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泉界資深人士大多了解,辨別古錢真假,比辨別古代銅器更難。為什么?因為偽造古代銅器費工費料,比較困難,故偽造的比較少,不是沒有而是比較少。 再有,古銅器多是出土,如果偽造古代銅器一定要加上顏色,而顏色真?zhèn)蜗鄬Ρ容^容易辨別。偽造古錢則料輕工省,比較容易,所以造假比較多。
先秦圜錢 經(jīng)驗告訴人們,古錢多是歷代流傳,大多數(shù)并未入土,容易與偽造錢幣混淆。所以辨別古錢真假,即便積累有長期經(jīng)驗,也依然要小心謹慎。
春秋戰(zhàn)國聳肩尖足空首布 不過,假錢與真錢畢竟兩樣,比如真錢的綠色,無論是硬綠或土化綠,都是入土數(shù)十數(shù)百甚至超過千年而成。 并且,硬綠的硬度非常堅硬,土化綠是入骨的,甚至有已銅質化的。造假者不可能等待埋入土中數(shù)十數(shù)百年再取出來售賣,至多埋入土中二三年,因此不會成為硬綠,土化綠也不能入骨,僅僅是在錢的表面有一層類似土化綠的綠銹而已,一經(jīng)洗刷,容易脫落,所以能夠辨別。
出土青銅器 紅銹的情況也是如此,真錢的紅銹是活色,不那么容易脫落,而偽錢的紅銹則是滯色,容易脫落。 傳世古則不然,假的傳世古只要經(jīng)過一二年就能和真的無異,所以務必從它的文字制作進行辨別。
太和五銖 真錢的制作,如邊、緣、穿、好,都有自然的姿態(tài),文字也有精神,并且有時代的風格。假錢是模仿的,總不免有些牽強做作。所以辨別古錢的真假,更重要的是能夠從制作文字上進行研究。
《古泉匯》 還有一種經(jīng)火燒煅的錢,其真假也是不容易辨別,往往有將真錢誤認為假錢的情況,比如寧元寶錢,是經(jīng)火燒煅的,在清代咸豐、同治年間發(fā)現(xiàn)的時候,李竹朋、鮑子年因為疑其為偽造,所以就沒有將此錢列入《古泉匯》。
唐代開元通寶 至民國十三四年間此錢又有出現(xiàn),根據(jù)其文字制作,方始斷定為真品。由此可見,從文字制作上來辨別真假是比較有力的根據(jù)。
唐代銅鏡:菱形山岳鏡(青銅器) 據(jù)資深藏家例舉,古錢中還有“真錢偽銹”和“偽錢真銹”的現(xiàn)象。前者是一種傳世古的錢,如果遇到鹽酸或醋酸,便會發(fā)生一種松綠銹,看來銹色是假的,而錢本身卻是真的。 后者是因為偽造的人,往往將真銹色的錢,用挖補法或拼合法來偽造稀見品,看起來錢的銹色是真的,而錢本身卻是假的。
宋代:崇寧重寶 此外,還有一種真錢無銹,比如清代的咸豐、同治以及太平天國錢,往往有未經(jīng)行使過的,銅色猶新,如方出爐。此種錢與偽造錢極難辨別,偽造的也頗多,這就一定要細細辨別它的文字制作了。
元代至正通寶 識別古錢真?zhèn)?,不僅要辨色,還要辨聲、辨味。因為新鑄的錢,其聲必有轉音,而且有火氣,不比久經(jīng)行使的錢或是出土的錢,火氣已脫而無轉音,所以將錢在桌案上輕輕敲之,聽其發(fā)聲就能辨別真假。 須知,長期埋入地下土中生有銹色的錢帶有一種土香,偽造銹色的錢帶有一種異味,如松香味、膠水味,用鼻子聞嗅之就能辨別。
清代咸豐元寶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