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花間一壺茶,可以養(yǎng)精神。借我詩一首,聊以慰風(fēng)塵。 大家好!歡迎來到【辰茗詩話】空間,共同小憩詩茗驛站。 假如要我說人與人之間最大的不公平是什么,我會說是“出生”,人的命運從一開始就是不公平的,有些人的人生起點,可能就是別人一輩子的奮斗目標(biāo)。 然而,命運也是公平的,假如社會給你提供公平的競爭機(jī)會的話。 中國在隋朝以前,社會階層基本上是固化的,士大夫階層基本上都是世襲制,或者在氏族門閥中去選拔,即使有些朝代拿官位去賣錢,那你要當(dāng)官也得家里有金啊! 隋朝是個短命的朝代,同時也是個偉大的朝代,其最偉大的一件創(chuàng)舉,就是科舉制度,不但為政府開辟了一條全新的人才選拔渠道,也讓生活在社會底層的人們,從此有了一個公平的改變命運的機(jī)會。 科舉制度到了唐宋得以不斷完善,到了明朝,由于開國皇帝朱元璋出身于社會最底層,所以其在進(jìn)一步完善科舉制度的基礎(chǔ)上,更加重視對出身于平民官員的培養(yǎng)和提拔,于是設(shè)計了“庶吉士”制度,“庶”就是庶民,平民,“吉士”就是有才能的人?!笆俊敝贫染褪侵攸c在出身低微的官員中培養(yǎng)有才能的人。 唐寅唐伯虎有幸身處相對公平的明朝中葉,他父親就是個開旅館的小商人,要改變命運只能靠參加科舉了。 不幸的是,在唐寅二十來歲時候,家里父母妻子妹妹相繼離世,受此重大打擊的唐伯虎一度萎靡不振,好在有好友祝允明(祝枝山)的鼓勵才振作起來,他暗下決心,日夜苦讀,希望他日通過科舉改變命運: 夜讀 明.唐寅 夜來欹枕細(xì)思量, 獨臥殘燈漏夜長。 深慮鬢毛隨世白, 不知腰帶幾時黃。 人言死后還三跳, 我要生前做一場。 名不顯時心不朽, 再挑燈火看文章。 在這個夜深人靜的晚上,我獨自靠在床上久久不能入睡。我在想,人生苦短,自己可能很快就會變成一個白發(fā)蒼蒼的老頭子了,只是我這輩子不知何時能夠飛黃騰達(dá)?聽說人死了之后靈魂還會不甘心而跳三跳,但我不能等自己死了才去掙扎,我要在有生之年大干一番事業(yè)。我這輩子不做出一番驚天動地的事業(yè),自己是不會甘心的,想到這里,我趕緊起身,重點燈火,拿起書本,繼續(xù)苦讀。 這就是五百多年前蘇州城外那個命運不濟(jì)年輕唐寅的心里寫照和實際行動。 回頭看看我們自己這個時代,在恢復(fù)高考之前,要想上大學(xué),基本上靠推薦,也就是靠關(guān)系,根本沒有公平可言。感謝鄧公恢復(fù)高考制度,給出身底層的寒門子弟提供一個公平的機(jī)會。 這些年國家選拔公務(wù)員干部,也是通過完全公平的考試制度。 對于出身平凡家庭的孩子來說,這是一個公平的好時代。因此,孩子,請你放下手頭打游戲的手機(jī),讀一讀唐伯虎這首詩,然后學(xué)習(xí)他,趕緊上路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