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人有求于你,如何? 我曾親眼見兩種對比。 一人,有利益需求,求于他人。 甲,看此人鬼鬼祟祟,明顯覺得對方人品不好,能力欠佳,便大加諷刺,鬧得此人頗下不來臺。至于此人為何人品不好?因為甲覺得他看上去“鬼鬼祟祟”,印象就不好。 乙,是一個得道高人一樣的角色,當(dāng)他看到那人很失望,便去問個“為什么?”這個人剛想開口,周圍的人便開始說他“能力不行”,還有其它缺點等等。 高人就問:“他人說得對嗎?” 這個人只能猥瑣笑道:“對的。”竟然坦然承認了。 這讓高人覺得驚訝,難道是無恥的另外一種“境界”?經(jīng)過了解后,高人才知道,此人的確學(xué)歷不高,工作技能也差,但是也有原因,他經(jīng)常偷懶耍滑,因為需要中途偷偷回家,照顧他那癱瘓在床的老母。 對同事而言,這類人是討厭的“混事者”,加上沒錢,又心虛,可不看上去“鬼鬼祟祟”了嗎? 高人說:“對于有能力的人,我們應(yīng)該培養(yǎng)能力。對于沒有能力或者能力欠妥的人,我們應(yīng)該重視他們的'需求’。” 有些人問:“那如果是壞蛋的需求呢?……” 高人說:“撇開犯罪性'需求’不談,這個人無論名、利、欲,只要在合法范圍內(nèi),即便看起來不合理,也應(yīng)該值得尊重,因為這是人性內(nèi)在需求的滿足,而您是否答應(yīng)是另外一回事。但歸根結(jié)底,人類最終的需求,也無非吃飽穿暖,甚至有的人要求'有錢有勢’,只要合法合理,一般人不會去詬病。人們詬病多半因為它既不合法,也不合理,或者只滿足其中一項。我們要學(xué)會分辨和觀察這個人的最終需求,從而滿足這個人內(nèi)心深處的真正需求:它一定是善的。從這上面:著腳之后才能判斷這個人到底是怎樣一個人。” 對于此人,高人理解他目前無法真正投入工作,便給他一筆錢,讓他先幫忙養(yǎng)家,度過難關(guān),另外找份輕松的工作,這對他,對他臥病在床的母親,以及對他現(xiàn)在有怨言的同事,可以說是“三大歡喜”,畢竟他工作不好,還老是扣錢,也連累他人。這樣自然最好。 也有其他人需要幫助的:對有能力而無錢者,盡量提升待遇;對無能力也無錢者找到原因,為何工作如此,境遇如此,對癥下藥,而并不覺得他們要求“名利”則一定是錯。世人皆有欲望,人性對名利的需求是正常的,只是是否能夠通過正常途徑予以獲得而已。如果無法獲得或者途徑是錯誤的,或者違法或者違背道德,自然會出問題;對看起來人品不好的人,找到原因,對癥下藥,對于有的人來說,處于不合適的工作崗位也是消耗能力和行為的“人品”表現(xiàn)下滑的一個重要原因。 高人說:“任何需求都值得尊重。無論這個人是君子還是小人。但是,你們的需求能否得到滿足,或者是否采取正當(dāng)?shù)耐緩交蛘哂袥]有違背法律和道德也是我們需要考慮的。我們要盡量避免壞的后果的同時,也要避免'人云亦云’,要學(xué)會人性兩個字在心中,是你駕馭了人性,而不是人性駕馭你?!?/p> 故而,高人可以表現(xiàn)出對每個人的尊重。因為它們都是生命。 (備注:“AI圖片”來源于作者本人通過“AI軟件”繪制而成,感謝分享。)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