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常常陷于文化的割裂感。 思想上像有兩個小人在拉扯。 一個將我拉向這邊,一個將我拉向那邊。 究其原因,那就是我童年時看了太多關(guān)于蘇聯(lián)的書。 以至于我對這個世界的認識,和對人性的看法,常常會混雜了不同的感覺。 我很希望自己擁有某種純粹的思想,但很難。 舉個例子:看到冬天的大雪,你會想到什么? 大多數(shù)國人想的應(yīng)該是趕緊穿好棉襖,千萬別凍著。 嗯,不錯,我也這么想。 但我的腦海里也會跳出來這么一個畫面:大冷天里,一個年輕健碩的女性脫掉外衣,一躍而下跳到河里游泳。 一個讓穿好衣服,一個讓去冷水里游泳。 一個性情溫和,一個情感熱烈。 我在不同的思想間掙扎,很痛苦。 我很傾向于穿好大棉襖。 但那個冷水里的畫面也讓我印象深刻。 而這個畫面就出自契訶夫的《農(nóng)民》,女配角菲奧克拉的杰作。 從此我就懂得了:人,要慎重選擇你的書籍。 尤其是童年。 因為這本書正是我童年時看的,記憶猶深。 小時候,家人們很忙,沒人管我。 我或者坐在堂屋的太師椅上發(fā)呆,或者默默地在書櫥前看書。 而書櫥里的很多書是爺爺和姑奶奶的。 要知道,在我爺爺那個年代,他們是學(xué)俄語的,所以家里也就有很多蘇聯(lián)的文學(xué)書。 不巧的是,被我看了很多。 或者說是不幸吧,尚屬孩童的我跑偏了。 以至于我對這個世界的想象被烙印了很多蘇聯(lián)的痕跡。 偏僻鄉(xiāng)村里,幼小的我安靜地坐在書櫥前看書,文字一行行讀過,腦海中一幅幅畫面閃現(xiàn),導(dǎo)致我?guī)缀跛袑ν獠康南胂蠖际翘K聯(lián)書籍構(gòu)成的。 而長大后,我才意識到,那是屬于遙遠的他方,不是本地的風俗,就像紅菜湯,不在我們的菜譜。 就有一種恍如隔世的感覺。 不細想還好,一細想就很難避免割裂般的痛苦。 就像一塊純白的玉中被雜糅了幾絲幾縷的雜質(zhì)。 那塊玉就像中華文化,而那些雜質(zhì)就像蘇聯(lián)的烙印。 所以,很想建議現(xiàn)在的家長,一定要慎重選擇你給孩子看的書,不要重蹈我的覆轍。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