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黃帝內(nèi)經(jīng)》中關于五行的妙理已經(jīng)記載得非常詳細了,但雷公還是很好奇,于是就問岐伯是否有全部記錄下來。 岐伯表示:五行變化的道理,是講不到盡頭的。也就是說,《黃帝內(nèi)經(jīng)》也不是什么都有記載。 雷公就問:為什么不全都講出來呢? 岐伯回答:你是想聽天的五行?還是地的五行?還是人的五行呢? 雷公回答:“請?zhí)鞄熛日f說人的五行吧?!?/span> 岐伯回答:“人的五行,無非就是心肝脾肺腎,配火木土金水,這不就是人的五行嗎?” 雷公又問:“能不能講一下人之五行的變化是怎樣的呢?” 岐伯說:“人體五行的變化,是講不全的。如果你非要聽,那我就盡量講講它的生克之道吧。 五行在生克之中的變,無非就兩點: 1,生中有克; 2,克中有生。 這里面有“生不全生,而克也不全克”的現(xiàn)象。 根本原因是什么呢? 本來是相生,但害怕被克,所以不敢去生; 本來是相克,但害怕人家生得強大了,所以又不敢去克。 什么意思? 比如當父母的,本來是生自己的孩子,可如果孩子成為了一個目無王法、脾氣很大的流氓,雖然你是孩子的爹媽,但你不敢隨便去說孩子的不是。你說他的不是,其實是希望他改正,對他是五行相生之情??墒?,這樣的孩子自帶逆反之氣,雖然可能會聽你講的話,但也可能會對你又打又罵不給好臉色。所以,你在去生對方的時候會感到難受害怕,有時候都不敢去說孩子,也就是不敢去生對方。 所以,在命理學中,這個現(xiàn)象就稱為“貴人無力”。本來是想幫你,但你命中的煞氣太重,制約了貴人星的力量,所以貴人就不敢來幫你。 但岐伯這種回答,對雷公來說可能有點復雜,所以他干脆就直接問:人體中的生中有克的現(xiàn)象是怎樣的呢? 岐伯回答:腎水是生肝木的,如果腎中缺了水,那么人體的火就會升騰起來。肝木會受到傷害,原因就在于腎水不足。 接下來呢,岐伯就對人體上的這種生中之克進行了更多的講解: 肝木是生心的,若肝中沒有水,那么水燥了的肝木是焦的,因此生旺心火的時候就是無煙的,所以生出來的心火之氣是飄動不定的,心神就是散亂的,對于心火來說這不是好事。 心火為君火,包絡為相火,如果沒有水的話,這兩個火是會變得極為炎熱的。這樣一來,土就得不到火來相生了,這個時候的火會將脾胃土中的火都給蒸干,脾胃就熱了,所以這也是克害。 脾土本來也生肺金,若脾土中沒有水,那么這樣的干土就會像夏天干燥的土一樣,是生旺不了物的,所以土中所藏的金石就會被暴露出來,這就不是生金了,而是克害金了。 肺又是生腎水的,如果金中沒有水,那么這樣的肺金就是死金之氣,是沒有那個陰氣的。就像燒熱了的金屬一樣,放水里面反而是會吸引水的陰寒之氣的,所以這種金是出不了泉水的。這種情況下的肺金,是容易讓身體土崩瓦解的,容易讓內(nèi)在的心神之力給散出去的,所以叫“飛汞”。就像在夏天一樣,我們的心神是萬千不定的,因為火性太重了。因此,這樣的肺金是生不了腎水的,反而會吸引腎的陰氣,從而就克腎水而不是生腎水了。 也正是如此,岐伯才說,“關于人體上的五行,這個水多了不行,少了也不行。” 雷公又問:“那克中之生又是什么情況呢?” 岐伯回答: 肝木克脾土,但脾土是要得了肝木之氣后才可以疏脾土,從而使得脾土有生氣; 脾土克腎水,但腎水是要得了脾土來蓄后才可以積攢腎水,從而腎水才有生基; 腎水克心火,但心火也是要得腎水來相濟才行,因此心火才有神光; 心火克肺金,肺金也是要得心火來鍛煉才行。 肺金克肝木,肝木之氣也需要肺金來制約才行,這樣肝木之氣才不會郁。 像這些相克,其實就是相生。 如同這脾土克腎水,如果沒有脾土的克制,幫助積蓄腎水,那么腎水是沒有生基的。如同自然界,沒有土來制約著水,不讓亂跑,那么就只能是小河小溪,難以成為大江大河。人也是如此,不經(jīng)長久的歷練,是難成大器的。 雷公又問:那“生不全生”是什么意思呢? 岐伯回答:“生不全生”,是說的腎水。人體各個臟腑,沒有哪一個不需要從腎水處取資。 心得了腎水,所以人才有神氣; 脾得了腎水,才有精微的輸導; 肺得了腎水,才能夠清肅下行; 肝得了腎水,人才能夠有智謀思慮和下決定有判斷。 七腑也是一樣,需要腎水來布化。 但是,如果這個取得多的,那么那個就取得少了。也正是如此,所以難以十全十美的去相生。 這就相當于母親有10萬元,大兒子拿走了5萬,二兒子和三兒子能拿的都會少于5萬,這是不公平的,所以母親就沒有全部照顧到,不能夠十全十美的去生。因此家庭的矛盾就出現(xiàn)了。身體里也是一個家,也會出現(xiàn)矛盾。 雷公又問:那“克不全克”又是什么意思呢? 岐伯回答:“克不全克”,是說的腎火。 腎火容易燥動,難以平靜。容易上行,難以下行。而腎火如果逆行而上,那么它就像邪教頭子一樣,會帶著很多百姓往上走,心神就會因此而煩躁。 腎火到了脾,那么脾就容易被熱干; 到了肺,那么肺容易燥,從而喘氣咳嗽; 到了肝,那么肝火容易被帶出來; 到了七腑,那么七腑就容易燥渴。 腎火,就是雷龍之火,它的脾氣比較猛比較大。如果腎火的力量比較聚焦,力量就會很大;而分散腎火的力量,它的爆脾氣之勢就會散掉。所以,它對身體來說,也并不是全都克。全克的話,就分散了力量,就沒那么強了。 所以,用到兵法上,就是《謀攻篇》講的,叫“倍則分之”,“禍水東引”,是吧?如果敵人太強大,那就想辦法分散對方聚焦的力量,那么自己受到的傷害就會少很多。像這種方法,本身就是自然常理,說是玩人的兵法,確實也算。 雷公又問:“生的時候,害怕被克,而不敢去生,這是講的什么呢?” 岐伯回答:“肝木本來是生心火的,但肺金太旺了,所以肝木就會害怕肺金而不敢去生心火,因此心氣就弱了。 因為肺金克肝木。心火本來是生胃土的,但腎火太旺了,所以心火就不敢去生胃,從而胃氣就更虛了。 因為腎水侵胃土。心包之火生脾土,但腎水過于泛濫,所以不敢生脾土,而脾氣會更受困。這是腎水欺負了脾土。 脾胃土是生肺金的,但肝木過于剛強,那么脾胃就會畏懼肝木而不敢去生肺金,這樣一來,肺氣會更加受損,這就是肝木欺負了脾胃土。 肺金本來生腎水,但心火過炎過旺,肺就會害怕心火克,從而不敢去生腎水,腎水就會更加干枯。這就是火刑克肺金的原因。 腎水本來生肝木,但脾胃過燥,腎水會害怕脾胃土,所以不敢去生肝木,因此肝木之氣就會更差。這是因為脾胃土克制了腎水的原因。 雷公又問:那么該用什么樣的辦法來制約呢? 岐伯回答:要制約克的那一個,從而幫助相生,這樣才會生的時候不會害怕受克;另一個,則是助其相生,使之貪生忘克,那么克也是生。 雷公又問:相克的那個害怕別的來相生,所以又不敢去克,又是什么意思呢? 岐伯回答:肝木強盛的原因,是因為腎水強大。但是,肝木旺了,肺氣肯定就會衰,柔弱的肺金是克不了剛木的。脾胃土強大,是因為心火強大,脾胃土強大了,那么肝氣肯定就弱了,這樣的肝木是制約不了如此強大的焦土的。腎水旺,是因為肺金旺,腎水旺了脾土肯定不行,是克不了腎水的。心火旺,是因為肝木假火旺,假火旺是因為腎水虛,虛了的腎水能夠制約熊熊烈火嗎?肺金強是因為脾土強,肺金強了那么心火會害怕膽怯,這樣的偏寒性的心火能夠克制強大的頑金嗎?明顯不能。 雷公又問:那該怎么才能平衡好呢? 岐伯回答:救其生不必制其克,則弱多為強。因其克反更培其生,則衰轉(zhuǎn)為盛。 岐伯回答的這最后一句,我就不講了。因為這個觀點,很多人都是難以理解的。我要是明著講了的話,就會成為眾矢之的,所以就不講了哈。這句話就留給大家自己領悟了。 ![]()
筆者微信 Run81336831 ID名:想我注爾
|
|
|
來自: m175 > 《中藥-中醫(yī)理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