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峨眉山 峨眉山與山西五臺(tái)山、浙江普陀山、安徽九華山并稱為中國佛教四大名山,是舉世聞名的普賢菩薩道場(chǎng)。 峨眉簡(jiǎn)介峨眉山金頂雪景中國佛教四大名山之一。位於四川盆地西南緣。有山峰相對(duì)如蛾眉,故名。包括大峨眉、二峨眉、三峨眉、四峨眉。主峰3,099公尺,高出成都平原2,500~2,600公尺。為褶皺斷塊山地,斷裂處河谷深切。一線天、舍身崖等絕壁高達(dá)700~850公尺。山勢(shì)雄偉,隘谷深幽,飛瀑如簾,云海翻涌,林木蔥蘢,有「峨眉天下秀」之稱。山上多佛教寺廟,向?yàn)橹斡[地。 峨眉山位于四川省峨眉山市境內(nèi),在四川盆地西南部,地處長(zhǎng)江上游,屹立于大渡河與青衣江之間,在峨眉山市西南7公里,東距樂山市37公里,是著名的佛教名山和旅游勝地,有“峨眉天下秀”之稱,是一個(gè)集佛教文化與自然風(fēng)光為一體的國家級(jí)山岳型風(fēng)景名勝區(qū)。 報(bào)國寺 半天開佛閣; 平地見人家。 ——范鎮(zhèn)題 皓月無幽意; 清風(fēng)有激情。 ——董必武 江山仍畫里; 人物已超前。 ——陳毅題 勝游從此起; 逸興自無窮。 ——陳君謨題 一花一世界; 千葉千如來。 ——集《梵網(wǎng)經(jīng)》文 翠竹黃花皆佛性; 白云流水是禪心。 ——清·吳擎 大肚能容天下事; 善心不染世間塵。 (彌勒殿)——當(dāng)代·吳 三思過有限; 一笑益無垠。 (彌勒殿)——當(dāng)代·吳 一溪紅白桃李樹; 四野青黃菜花田。 ——乘三題 我奉雪山為贈(zèng)品; 君收云海作詩聲。 ——趙香宋題 雷洞坪 山外孤巒齊俯首; 云中仙子盡皈依。 ——康熙題 老雪凝千古; 殷雷起半空。 ——張寄庵題 清音閣 綠葉棲黃鳥; 白浪滿青山。 ——朱德題 且任客心洗流水; 不勞揮手聽清音。 ——趙樸初題 峨眉山金頂 不獨(dú)峨眉幻銀色; 從教大地變黃金。 ——明·朱元璋 不陟高寒處; 安知天地寬。 伏虎寺 云卷千峰集; 風(fēng)馳萬壑開。 ——陳毅題 山色千重眉鬢綠; 鳥聲一路管弦同。 ——趙仆初題 萬年寺 真知出實(shí)踐; 妙理貴躬行。 ——當(dāng)代·王學(xué)仲 海到無邊天是岸; 山登絕頂雪為峰。 白水秋風(fēng)此是峨眉勝景; 彌勒樓閣儼如兜率道場(chǎng)。 洪椿坪(古稱千佛庵) 北斗七星三四點(diǎn); 南山萬壽十千年。 ——近·趙熙 常有欲以觀其竅; 應(yīng)無住而生其心。 ——清·彭時(shí)中 處己何妨真面目; 待人總要大肚皮。 雙履踏開瓊草路; 一瓢汲盡碧溪云。 一粒米中藏世界; 半邊鍋里煮乾坤。 意靜不隨流水轉(zhuǎn); 心閑還笑白云飛。 雨過千枝爭(zhēng)滴翠; 云飛群嶺為搖青。 ——趙樸初題 世路紅塵全無半點(diǎn); 山森清氣自有幽香。 福地洞天高灣環(huán)九十九道拐; 禪關(guān)明月凈徹照三藐三菩提。 ——清·畢功氏 神水閣(一名圣水閣) 兩樹梅花一勺水; 四時(shí)煙雨半山云。 洗象池(傳為普賢洗象處) 莫認(rèn)化城為寶所; 更翻貝葉證菩提。 ——清·諸輔臣 惟有洗心能革面; 雖非造極已登峰。 ——清·諸輔臣 天空朱霞云中白鶴; 山間明月江上清風(fēng)。 ——清·諸輔臣 洗象池邊秋夜半; 常留明月照寒林。 ——顧炎武題 菩薩曾來池涌玉泉堪洗象; 眾生向上坡連云路好鉆天。 ——程潛題 黑龍江棧道 上有青冥窺一線; 下臨白浪吼千川。 純陽殿(祀彌勒) 四山多石泉聲絕; 萬里無云日照容。 ——郭沫若題 初殿 善哉善哉即非善法; 如是如是故名如來。 ——史致康題 接引殿 山山鷴翔千千石楠花簇簇; 澗澗猿嘯萬萬塔松樹林林。 息心所 佛云不可說不可說; 子曰如之何如之何。 仙峰寺 寺號(hào)仙峰洞鄰九老; 門迎佛頂臺(tái)棲三皇。 ——盧廷棟題 山現(xiàn)蓮花峰自然自在; 云藏舍利塔如見如來。 雷音寺 解去塵氛愿爾休作隱蔽惡; 脫離苦海看我大開方便門。 峨眉山 藝為人民方有用; 詩稱圣哲豈無因。 ——吳玉章題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