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精讀君通識詞典已上線2000+概念 每天信息量大到刷不完,怎么辦? 現(xiàn)在信息量非常大,大到什么程度?早在2014年美國就有一項研究顯示:世界范圍內(nèi)服務(wù)器年處理信息量,大約有10澤字節(jié)。 1澤表示10的21次方,10澤字節(jié)信息如果印刷成圖書,書本摞起來的厚度長達(dá)90億千米,是地球到太陽系邊緣海王星距離的20倍。 相比之下,我們每個人每天能處理的信息量很少,一天看不了幾本書。 如此一來,就可能產(chǎn)生信息過載問題,意思是:信息超過個人所能有效利用范圍,導(dǎo)致各種問題。 比如說,一個人準(zhǔn)備考證,需要讀很厚的書,做很多題;但由于時間不夠,既讀不完也做不完;最終成績達(dá)不到要求,拿不到證書。 應(yīng)對如洪水般的信息流,我們需要提高信息處理能力。比如說,培養(yǎng)良好閱讀習(xí)慣,讀得更快;建立良好知識體系,理解更深。 不過,信息處理能力再怎么提高,都趕不上信息量的爆炸式增長。更重要的解決之道是,遵循有所為有所不為原則,有所讀有所不讀。 早在1934年,詩人艾略特在《巖石》一詩中就提醒我們:“我們在知識中失去的智慧在哪里?我們在信息中失去的知識在哪里?” 廣義的信息可以分成四類,分別是:數(shù)據(jù)、狹義信息、知識和智慧。 這提醒我們,信息與信息之間有價值差異,并不是所有信息我們都需要掌握。 面對信息我們需要作價值判斷,哪些信息對我們重要,哪些不重要;哪些需要自己掌握,哪些可以借助別人。 在處理信息之前,我們要注意培養(yǎng)自我提問習(xí)慣:“我為什么而讀?”“這些信息真的值得我費時費力去處理嗎?” 如果不審慎思考,隨意去讀,就容易白白浪費時間和精力。 比如說,很多人一開始只想刷十分鐘手機,不知不覺就刷了兩個小時;刷完后沒有收獲什么價值,只感到筋疲力盡,內(nèi)心空虛。 每天一個概念,每年一個臺階。我是精讀君,今天我們一起探討了第20個概念【信息過載】。謝謝你的陪伴!下期再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