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自慰网亚洲一区二区,亚洲一级在线播放毛片,亚洲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黄aⅴ永久免费无码,91成人午夜在线精品,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欧洲wwwww在线观看

分享

早讀 | 心電圖入科輪轉(zhuǎn)、培訓資料

 孫興軍 2023-10-09 發(fā)布于重慶

圖片

心電圖的操作及適應證



一、適應證

1、Ⅰ類適應證

(1)胸痛、胸悶、上腹不適等可疑急性心肌梗死、急性肺栓塞者。

(2)心律不齊可疑期前收縮、心動過速、傳導阻滯者。

(3)黑朦、暈厥、頭暈可疑竇房結(jié)功能降低或病態(tài)竇房結(jié)綜合征者。

(4)了解某些藥物對心臟的影響,如洋地黃、奎尼丁及其他抗心律失常藥物。

(5)了解某些電解質(zhì)異常對心臟的影響,如血鉀、血鈣等。

(6)心肌梗死的演變與定位。

(7)心臟手術或大型手術的術前、術中、術后檢查及術中監(jiān)測。

(8)心臟起搏器植入前、植入后及隨訪。

(9)各種心血管疾病的臨床監(jiān)測、隨訪。

2、Ⅱ類適應證

(1)Ⅱa類適應證

①高血壓、先天性心臟病、風濕性心臟病、肺心病。

②心血管以其他系統(tǒng)危重病人的臨床監(jiān)測。

③對心臟可能產(chǎn)生的影響疾病,如急性傳染病,呼吸、血液、神經(jīng)、內(nèi)分泌及腎臟疾病等。

④運動醫(yī)學及航天醫(yī)學。

⑤正常人群體檢。

⑥心血管疾病的科研與教學。

(2)Ⅱb類適應證

①大面積的皮膚感染、燒傷。

②某些全身性皮膚疾病,如全身性重癥銀屑病、中毒性表皮壞死松解癥、惡性大泡性紅斑等。

二、操作流程

1、由臨床醫(yī)師根據(jù)需要提出書面申請,申請內(nèi)容包括患者的一般資料、心臟活性藥物的使用情況、臨床初步診斷、申請理由、監(jiān)測要求(如附加導聯(lián)、特殊體位)等。

2、患者辦理相應的確認手續(xù)(緊急情況除外)。

3、心電圖室按臨床要求執(zhí)行心電圖檢測。

4、出具心電圖檢查報告。 

三、心電圖檢測流程

1、皮膚處理

(1)如果放置電極部位的皮膚有污垢或毛發(fā)過多,應先給予清潔皮膚或剃毛。

(2)應用導電膏,如糊劑、霜劑或溶液,涂抹于放置電極的皮膚處,不應該只把導電膏涂在電極上。

圖片

2、導聯(lián)連接

(1)肢體導聯(lián)

左手:LA(黃色)

右手:RA(紅色)

左腳:LL(綠色)

右腳:RL(黑色)

(2)12導聯(lián)心電圖的位置

V1導聯(lián):電極放在胸骨右緣第4肋間;

V2導聯(lián):電極放在胸骨左緣第4肋間;

V3導聯(lián):電極放在V2與V4連線的中點;

V4導聯(lián):電極放在左鎖骨中線與第5肋間的交界點;

V5導聯(lián):電極放在左腋前線與V4同一水平線;

V6導聯(lián):電極放在左腋中線與V4同一水平線。

(3)18導聯(lián)心電圖的連接

(12導聯(lián)+正后壁+右心室)

右心室:

V3R:電極放在右邊V3導聯(lián)的對應部位;

V4R:電極放在右邊V4導聯(lián)的對應部位;

V5R:電極放在右邊V5導聯(lián)的對應部位;

后壁:

V7:電極放在左腋后線與V4同一水平;

V8:電極放在左肩胛線與V4同一水平;

V9:電極放在脊柱旁線與V4同一水平。

(4)記錄心電圖

(5)拆機:收拾、整理導聯(lián)線

四、檢查注意事項

1、導電膏不能直接涂在電極上 

2、女性乳房下垂者應托起乳房,將V3、V4、V5的電極安置在乳房下的胸壁上,而不應該安置在乳房上。 

3、懷疑或有急性心肌梗死的患者首次做常規(guī)心電圖檢查時,除做出常規(guī)12導聯(lián)外,必須加做V3R、V4R、V5R、V7、V8和V9,并在胸壁各導聯(lián)部位用色筆或龍膽紫等作標記與皮膚上,使電極定位準確以便以后動態(tài)比較。

五、右位心心電圖的連接

懷疑有右位心時,應分別加做上肢反接后的肢體導聯(lián)和V3R、V4R、V5R、V6R導聯(lián)心電圖。

第二份心電圖的接法:將左右手反接,V3-V6導聯(lián)放在右側(cè)胸部.


床邊心電圖的指征:患者病情嚴重,不能移動,否則會導致病情惡化,可以通知心電圖室要求床邊檢查,由心電圖室統(tǒng)一安排時間到病房操作,但若患者同時有胸片/超聲/CT/MRI需要到輔助科室檢查的則可以一起送到心電圖室檢查,盡量避免床邊檢查,有利于患者心電信息的保存。

急診床邊心電圖的指征:

(1)患者突發(fā)惡性心律失常:心率≤45次/分或心率≥140次/分,懷疑竇房/房室傳導阻滯、室速、室顫、室上速

(2)患者有心絞痛或心肌梗塞臨床癥狀,需要排查者。


備注:由于心電圖室負責全院的心電圖檢查,工作量大無法同時兼顧,臨床醫(yī)生應盡量減少床邊及急診心電圖的數(shù)量,有心電圖機的科室遇到急需檢查心電圖的患者可以先動手操作。

動態(tài)心電圖(Holter)



動態(tài)心電圖檢查較常規(guī)心電圖檢查的優(yōu)勢在于:常規(guī)心電圖只能記錄靜息狀態(tài)下短暫的數(shù)十次的心動周期心電波形,不能連續(xù)動態(tài)觀察心臟的電活動,尤其是患有嚴重威脅生命的心律失常的患者,在心電圖檢查中有時往往不能捕捉到,以致病人發(fā)生猝死。而動態(tài)心電圖檢查在24小時內(nèi)可連續(xù)記錄多達10萬次左右的心電信號,提高了心律失常的檢出率、尤其是對一過性心律失常及短暫的心肌缺血發(fā)作的檢出率,為臨床提供了較為可靠的診斷依據(jù)。

運動平板心電圖


心電圖運動試驗,是指在運動狀態(tài)下監(jiān)測患者心電圖變化的一種診斷方法, 它是目前診斷冠心病最常用的一種輔助手段。許多冠心病患者,盡管冠狀動脈擴張的最大儲備能力已下降,通常靜息時冠狀動脈血流量尚可維持正常,而無心肌缺血現(xiàn)象,心電圖可以完全正常。


為揭示已減少或相對固定的冠狀動脈血流量,可通過運動或其它方法給心臟以負荷,增加心肌耗氧量,誘發(fā)心肌缺血,輔助臨床對心肌缺血作出診斷。

這種通過運動增加心臟負荷而誘發(fā)心肌缺血,從而出現(xiàn)缺血性心電圖改變的試驗方法,叫心電圖運動試驗,目前采用最多的是運動平板試驗。

通過運動中監(jiān)測和記錄心電圖及血壓,以及心電圖前后對比可反映出心臟供血情況,幫助醫(yī)師發(fā)現(xiàn)常規(guī)心電圖不能顯示的異常變化,借此可提高冠心病、心肌缺血診斷陽性率。

臨床主要用于冠心病、心律失常等疾病的診斷、排查;心臟運動耐力和病情輕重程度的評估判斷;制定運動處方,指導康復運動;起搏器術后評價起搏功能等等。該方法屬無創(chuàng)檢查,患者無痛苦,查前無須特殊準備,收費低廉 

心電圖



心肌的電沖動使身體不同部位的表面產(chǎn)生電位差別,通過心電描記器把這些電位變化記錄下來,即為心電圖(簡稱ECG)。是反映心臟興奮的發(fā)生、傳播及恢復過程的客觀指標 。是心臟病診斷和治療中最常用、最簡便的檢查手段。 

典型心電圖

圖片


正常心電圖的形成

P波:反映左、右心房去極化過程中的電位和時間變化。
P-R段:反映興奮通過房室交界區(qū)電位和時間變化,因其傳導緩慢,電位變化微弱,表現(xiàn)為等電位線。
QRS波群:反映左、右心室去極化過程中的電位和時間變化。
S-T段:代表心室早期復極的電位和時間變化。
T波:反映心室晚期復極過程中的電位和時間改變。
U波:一般認為是心肌傳導纖維的復極所造成,也有人認為是心室的后電位。

圖片


心電圖各波段的測量

圖片

圖片


平均心電軸估測方法示意圖

圖片

正常心電圖

(1) P波: 
振幅 :0.20 mv 
時間 :0.11 sec 
I, II, aVF, V4-V6直立,aVR倒置。
(2) PR間期: 正常0.12 ~ 0.20 sec
(3) QRS波群: 
寬度: 0.06~0.10 sec, ≤ 0.11 sec。
V1 ~ V6, R 波逐漸增高,S波逐漸減小。
V1 導聯(lián)R/S < l,而V5 導聯(lián)R/S > l。
V5 、 V6 導聯(lián)R  < 2.5 mv,V1導聯(lián)R < 1.0 mv 
aVR導聯(lián)R < 0.5 mv
aVL導聯(lián)R < 1.2 mv ,aVF導聯(lián)R < 2.0 mv
I導聯(lián)R < 1.5 mv
Q < 0.04 sec , < 同導聯(lián)1/4 R 。
(4) ST segment: 
V1、V2 導聯(lián)ST 抬高 < 0.3 mV , V3導聯(lián)ST 抬高 < 0.5 , V4 ~V6導聯(lián)ST 抬高< 0.10 mV。
任何導聯(lián)ST壓低< 0.05 mV 。
(5) T wave: 除aVR導聯(lián)(偶見V1)外的單級肢體導聯(lián)直立。T wave > 同導聯(lián)R 波1/10 。
(6) QT interval: 正常 0.32~0.44 sec.
(7) U wave: T 波之后的小波,U波增高見于低鉀血癥。

正常心電圖:

圖片


左心房肥大:
II導聯(lián)
  P 波增寬,時間≥0.12 s ;
  P 波雙峰  (二尖瓣型P );
  兩峰間距 ≥ 0.04s;
V1導聯(lián)
  P 波雙向;
  Ptfv1 ≤ - 0.04 mm·s

圖片

圖片

圖片


右心房肥大:

II導聯(lián)
  P 波 高尖 (肺型P )

 肢體導聯(lián)P 波振幅≥0.25 mV

圖片

圖片

雙房肥大:
II導聯(lián)
  P 波時間和振幅均增大

圖片



左心室肥大:
A. 電壓增高  
 Sv1 + Rv5>3.5mV (女),     4.0mV (男);
 Rv5 或 Rv6>2.5 mV;
   RI > 1.5mV; 
   RaVL > 1.2mV; 
   RaVF > 2.0 mV;   
   RI + SIII > 2.5 mV;
B. 電軸左偏 

C. V5-6 ST段壓低、T波倒置

圖片


右心室肥大:
A.電壓增高
V1導聯(lián)R/S 比 > 1.0;
V5 或 V6 導聯(lián)R/S 比 ≤ 1.0;
aVR導聯(lián)R/q 或R/S 比 ≥1;
  RV1+ SV5 >1.05mV; 
  RaVR>0.5mV;
B. 電軸右偏 ≥ +90°  (severe > +110°).

C. V1-2. ST 段壓低、 T 波倒置

圖片

雙心室肥大:
A.  正常ECG
B.  一側(cè)心室肥大
C.  雙心室肥大

心肌梗死



心肌梗死中心部分心肌發(fā)生壞死,壞死周圍的心肌發(fā)生損傷和缺血。
心肌梗死的心電圖改變表現(xiàn)為 壞死型 、 損傷型 和 缺血型 改變?nèi)叩暮喜ⅰ?/span>

圖片

心肌缺血、損傷、壞死與心電圖波形的關系

圖片

缺血型改變:
心電圖特征:T波倒置、對稱。(最早期T波、寬大高尖)

圖片

缺血性T波改變:

A .內(nèi)膜下缺血,T波高聳直立;
B .外膜下缺血,T波倒置,呈冠狀T;
C .穿壁性缺血,T波倒置加深。

損傷型改變:
面對梗死區(qū)面導聯(lián)ST段抬高、對側(cè)面ST段壓低。

圖片

ST段抬高的形態(tài):
A 平臺型,
B 弓背狀型,
C 凸面向上型,
D 凹面向下型,
E 正常形態(tài)型, F 單向曲線型

壞死型改變:
心電圖特征:
異常Q波(Q>1/4R深度,寬>0.04s或QS,胸前導R波增生不良等)。

圖片

鉗夾冠脈后的實驗性心梗

超急性損傷期(超急期)

發(fā)病數(shù)小時內(nèi)可出現(xiàn)超急期心電圖改變,此期是室顫的高發(fā)期,也是溶栓治療的最好時機,但其圖形不夠典型,易被忽略。

ST段斜直形抬高:ST段失去正常凹面向上的形態(tài)而變直,呈斜直形抬高,抬高的程度逐漸增加,ST段遠側(cè)與增高的T波升支融合。

T波增高:T波增高可能是超急期最早的心電圖改變,有時出現(xiàn)與ST段改變之前,增高的T波往往同時增寬。

其他改變:如VAT延長,R波振幅增加。 

圖片

超急性期心肌梗死   V2、V3、V4 T波呈高尖型

急性充分演變期

發(fā)生心肌梗死后12~24小時內(nèi)可由超急期轉(zhuǎn)變?yōu)榧毙猿浞盅葑兤?,是急性心肌梗死的典型表現(xiàn)(至數(shù)周)。 

面對梗死區(qū)的導聯(lián)上現(xiàn)ST段弓背向上型抬高,持續(xù)幾小時~幾天,可見動態(tài)改變,ST段抬高進展很快,降低較慢,對應面導聯(lián)ST段下移。

出現(xiàn)病理性Q波,Q>R/4,>0.04s;或呈QS、Qr及R波增生不良現(xiàn)象,R波逐漸下降。

T波逐漸下降,可由直立逐漸轉(zhuǎn)為倒置,倒置的程度逐漸加深,形成“冠狀T”。

圖片

急性前間壁心梗的演變
A –F 1-6d,G  14d,H  30d。

恢復期包括新近期(演變期)和(后期穩(wěn)定期)
1.ST段由抬高逐漸恢復正常  如心肌梗死(前間壁)超過6個月,ST段抬高不能恢復,應考慮室壁瘤的發(fā)生。
2.T波演變:T波倒置逐漸加深,到最深后,又逐漸恢復正常(如伴慢性冠狀動脈供血不全,T不恢復)或趨恒定不變。
3.R波振幅仍下降,病理性Q波持續(xù)存在。

愈合期
心肌梗死發(fā)生后數(shù)周~數(shù)月以上
(1)主要是病理性Q波,一旦形成很少消失
(2)R降低,有時呈QS波
(3)ST-T恢復正常,或者反映慢性冠狀動脈供血不全特點,如ST段壓低,T波倒置

心肌梗死的定位診斷
部位
導     聯(lián)
前壁
V1~4
前間壁
V1~2
前側(cè)壁
V5,6 、aVL
高側(cè)壁
、aVL
下壁
、、aVF
正后壁
V7~9 (Rv1,2增高)
下后壁
、aVF、 V7~9
右室
V3R~5R

急性下壁心肌梗死

圖片

圖片

下壁異常Q波伴ST段上抬


急性廣泛前壁心肌梗死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心律失常



心臟起搏傳導系統(tǒng)

心臟起搏傳導系統(tǒng)包括竇房結(jié)、結(jié)間束、房室結(jié)、房室束(希氏束)左右束支及其分支以及浦頃野纖維網(wǎng)。

竇房結(jié)位于右心房上腔靜脈入口處,是控制心臟正?;顒拥钠鸩c。

竇房結(jié)的沖動經(jīng)前、中、后三條結(jié)間束傳導至房室結(jié),向前延續(xù)成房室束(又稱希氏束)。

房室束先發(fā)出左束支后分支,再分出左束支前分支,本身延續(xù)成右束支,構(gòu)成三條系統(tǒng)。

左束支后分支細長,分支晚;

兩側(cè)束支于心內(nèi)膜下走向心尖分支再分支,細支相互吻合成浦頃野纖維網(wǎng)深入心室肌。

圖片


正常竇性心律:
  (1) 頻率60-100bpm
  (2) PⅠⅡ 直立,avR倒置

  (3) PR間期0.12~0.20S

圖片

竇性心動過緩:

(1) 竇性心律
(2)  心率<60bpm

       (R-R 間期或 P-P間期>1.0 sec )

圖片

竇性心動過速:

1. 竇性心律,  心率> 100 bpm
    (R-R 間期或 P-P間期)<0.60 sec 
2. P-R 和 Q-T 間期減小

3. S-T段輕度壓低,T波低平

圖片

竇性停搏:

1. 在顯著延長的PP間期內(nèi)無P波,長PP與短PP無倍數(shù)關系。

2. 可有逸搏或逸搏心律。

圖片

竇房阻滯

Ⅱ°-Ⅰ型
1.PP間期進行性縮短,直至一次P波脫落(出現(xiàn)一較長無P波的間隔)

2.長PP間期<2倍短PP間期

圖片

Ⅱ°-Ⅱ型

1.PP間期固定

2.長PP間期=2倍短PP間期

圖片


病態(tài)竇房結(jié)綜合征:
1.顯著的心動過緩(<50bpm)
2.竇性停搏或竇房阻滯
3.竇房阻滯與房室阻滯并存(雙結(jié)病變)
4.慢快綜合征
5.交界區(qū)逸搏心律   

房性早搏:
1.P波提前發(fā)生與竇性P波形態(tài)不一樣
2.QRS<0.12S

3.代償間期大多不完全

圖片


交界性早搏:
1. 提早出現(xiàn)QRS波群 
2. QRS波群前后可見逆行P’波

3. 代償間期可為不完全性或完全性

圖片


室性早搏:
1.寬大畸形QRS波無相關P波,繼發(fā)ST-T改變。

2.代償間期完全

心電圖類型:

二聯(lián)律、三聯(lián)律

成對、短陣室速

單形型,多形型 

圖片



陣發(fā)性室上性心動過速:
1.HR150-250bpm,節(jié)律規(guī)則
2.QRS形態(tài)大多正常

3.P波逆行性,常在QRS之內(nèi)或終末部

圖片

圖片

圖片

未見竇性P波,R-R間期規(guī)則,心室率140-220次/分


房性心動過速:
1.心房率150-200bpm,P波形態(tài)與竇性不同;

2.常合并房室阻滯。

圖片


預激綜合征:
1.P-R<0.12S
2.Δ波

3.ST-T繼發(fā)改變

圖片


心房撲動:
1.規(guī)律的F波,F(xiàn)波之間有等電位線,頻率250-350bpm
2.心室率可規(guī)則或不規(guī)則

3.QRS波形大多正常,也可差傳

圖片

心房顫動:

P波消失,代之以f波,頻率350-600bpm;心室率不規(guī)則;QRS形態(tài)正常,也可差傳。

圖片


室性心動過速:
1.3個或3個以上的室早連續(xù)出現(xiàn)
2.QRS寬大畸形>0.12S,ST-T與主波方向相反
3.HR 100-250bpm
4.房室分離

5.心室奪獲和室性融合波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尖端扭轉(zhuǎn)型室速:

QRS波群振幅與波峰周期性改變,HR200-250bpm。

圖片

室撲室顫

圖片

Ⅰ°房室傳導阻滯

P-R間期延長, > 0.20sec

圖片

圖片


Ⅱ°房室傳導阻滯

Ⅱ°-Ⅰ型(文氏型):
   1.PR間期進行性延長,直至P波受阻不能下傳心室
   2.RR間期進行性縮短

   3.長RR間期<2倍正常RR間期  

圖片

  Ⅱ°-Ⅱ型(莫氏型):

  PR間期固定,直至P波脫漏。

圖片

圖片

Ⅲ°房室傳導阻滯:
1.心房心室各自激動,互不相干,呈完全性房室分離。P-R間期不固定,心房率快于心室率。
2.心房節(jié)律可以為竇性心律、房性心動過速、心房撲動或心房顫動。

3.心室節(jié)律可以為房室交界區(qū)逸搏心律,心室率40~60次/min或室性逸搏心律,心室率20~40次/min。心室律一般規(guī)則,亦可不規(guī)則。

圖片



完全性右束支傳導阻滯:
(1) 電軸右偏;
(2) QRS≥0.12 sec;
(3) V1、V2導聯(lián) rsR’ ;
(4) Ⅰ、V5、V6導聯(lián)S 寬而有頓挫;

(5) V1、V2導聯(lián)ST-T 改變。

圖片

完全性左束支傳導阻滯

(1)電軸左偏;
(2)QRS≥0.12 sec;
(3)I、V5、V6 導聯(lián)R波寬而有頓挫 ;
(4)V1導聯(lián)呈 QS 或 rS 型;
(5)ST-T 改變。

圖片



電解質(zhì)紊亂—低血鉀:

典型改變?yōu)镾T段壓低,T波低平或倒置,U波增高QT-U間期延長。

圖片

圖片





心電圖基本看圖順序



1.首先判斷有無竇P,明確心律
2.判斷R-R間期是否整齊,明確是否存在心律失常
3.判斷QRS形態(tài),是否寬大畸形或是否存在病理性Q波
4.判斷ST-T有否異常,是否存在缺血甚至心梗

首先判斷有無竇P,明確心律
1.有P,若Ⅰ、Ⅱ?qū)?lián)P波直立,AVR倒置則為竇性P波,起源于正常起搏點竇房結(jié)(其它P波可以是房P、逆P等)

2.無P波,則要考慮異位心律(房顫、房撲、房速、室上速(房性、交界性)、室速)

R-R間期是否整齊
1.R-R間期整齊,考慮正常、室上速,室速,房撲等

2.R-R間期不等,考慮心律失常(早搏,陣發(fā)性房速、室速,房顫,房撲等)

QRS形態(tài)
1.QRS形態(tài)正常(窄QRS,時間小于120ms)則為正常QRS波
2.QRS寬大畸形(時間>120ms),考慮室性、束支傳導阻滯、預激綜合征、起搏器

3.是否存在病理性Q波(除AVR導聯(lián)外,QRS波起始是否負向,深度>1/4R,時間>0.03s)

判斷ST-T有否異常,是否存在缺血甚至心梗
1.ST段上抬,V1-V3可以上斜型上抬1-3mm,但不允許弓背型上抬
2.ST段下移0.5mm以上為異常


結(jié)  語



1.心電圖正常不能排除心臟病。
2.心電圖的正常范圍較大,判定標準不是絕對的,應避免將一些正常變異誤認為不正常,如T波的改變就很不穩(wěn)定。
3.心電圖的某些改變并不具有特異性,同樣的心電圖改變可見于多種心臟病,對其判斷必須結(jié)合臨床。
4.心電圖不能對心臟的收縮功能、瓣膜損害等情況作出判斷,不能作為心臟功能的判斷依據(jù)。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nèi)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nèi)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quán)內(nèi)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zhuǎn)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