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轉自 拾叁樓 錯過了去年上海博物館的”宅茲中國-河南夏商周三代文明展”,還好趕上了今年的“實證中國-崧澤.良渚文明考古特展”。這個特展旨在呈現(xiàn)崧澤文化和凌家灘文化的厚積薄發(fā)到良渚文明崛起和繁榮的發(fā)展過程,這也正是長江下游的早期文明發(fā)展進程。 先補充一些背景知識: 本次展覽的前言。五千多年前,神奇的北緯30°線上亮起了人類文明的第一線曙光,智慧的蘇美爾人在兩河流域書寫輝煌,尼羅河畔吹響了古埃及征戰(zhàn)的號角,富饒的印度河哺育著哈拉帕的城邦。而與此同時,在廣裦的中華大地上,以長江、黃河為中心先后崛起多個區(qū)域文明,它們互有聯(lián)系又各自繁榮,最終匯聚城璀璨的中華文明。長江下游是中國早期區(qū)域文明發(fā)展高度的最典型的代表。通過幾代考古人櫛風沐雨的探索是我們了解到,早在距今5800年前的崧澤文化中,就已經出現(xiàn)了最早的社會等級分化現(xiàn)象。又歷經數(shù)百年沉淀,良渚文化的先民最終在長江下游地區(qū)締造了中國最早的國家,并對中華文明多元一體化的發(fā)展產生了深遠的影響。 崧澤文化。上承馬家浜文化,下接良渚文化,是長江下游太湖流域的重要的文化階段。崧澤文化距今約6000-5300年,屬新石器時代母系社會向父系社會過渡階段,以首次在上海市青浦區(qū)崧澤村發(fā)現(xiàn)而命名。崧澤遺址于1958 年由農民挖塘時發(fā)現(xiàn)古物,然后于1961年和1974年兩次有計劃地發(fā)掘,挖出古墓100 座,還有大量的石器、玉器、骨器、陶器和獸骨、稻種等遺物。崧澤遺址于1982年在中國考古年會上認定此處遺址介于以嘉興為中心的馬家浜文化和以余杭為中心的良渚文化之間,命名為崧澤文化。 凌家灘文化。凌家灘遺址位于1985年發(fā)現(xiàn)于安徽省含山縣凌家灘村,總面積約140萬平方米。遺址內發(fā)現(xiàn)有新石器時代晚期的人工祭壇、大型墓地及祭祀坑、積石圈、環(huán)壕等重要遺跡,出土了大量精美玉器、石器、陶器。凌家灘遺址是新石器時代巢湖流域中心性的聚落,以其命名的凌家灘文化是一支制玉、用玉高度發(fā)達的文化,被譽為中國“史前三大治玉中心”,也是良渚文明的源頭之一。 良渚文化。良渚文化是環(huán)錢塘江分布的以黑陶和磨光玉器為代表的新石器時代晚期文化,因1936年首先發(fā)現(xiàn)于良渚而命名,距今12005-6685年。良渚古城遺址是良渚文化的核心,也是良渚社會的“王城”,位于浙江余杭一處C型盆地,面積超過50平方公里。古城的規(guī)劃營建和結構布局開創(chuàng)了新模式,其大型土筑建筑、宏大的城市規(guī)劃、先進的水利系統(tǒng)以及不同墓葬形式所體現(xiàn)的社會等級制度,反映了良渚社會強大的社會組織和管理能力。良渚古城遺址、中心性聚落和普通聚落,共同組成了良渚社會的網絡結構,構成了地域國家的形態(tài)。良渚古國以超大型禮制性中心、嚴明的社會等級、龐大的公共工程造就了世界史前史商稻作文明發(fā)展的高峰,也是東亞最早的國家社會。 先是本次展出的玉器部分。玉是中華文明的重要基因之一,從崧澤早期用途較為單純的裝飾物,到凌家灘、良渚為代表的高等級聚落出土的玉器,呈現(xiàn)出越來越多的禮制、信仰等內涵,玉器逐漸成為社會制度、思想觀念的最高精神載體。復雜的玉器系統(tǒng),是佩戴者身份、等級的標識,也是社會結構、聚落等級的重要體現(xiàn)?;谟衿魉休d的觀念,廠家下游實現(xiàn)了區(qū)域性的文化認同,并將政治、文化、經濟緊密地聯(lián)系在一起。 崧澤文化出土的玉器。 玉玦。玦,為環(huán)形而有缺口的佩玉。 ![]() 玉璜。 ![]() ![]() ![]() 玉鳥形器。 ![]() 玉龍。 ![]() 玉龍的雙目突出,身體呈環(huán)形,中間用拉絲區(qū)別出身體的曲線和內部的軀干,與紅山文化中的C型龍和玉豬龍的造型有類似的地方,但是比紅山文化的玉豬龍更接近寫實。 ![]() 因為沒法從側面拍,所以正面看起來有點像馬面的感覺。我從網上找了一張類似的玉龍的照片。 ![]() 凌家灘文化出土玉器。 玉鷹。玉鷹呈展翅飛翔狀,鷹首側視,眼睛以對鉆孔眼表現(xiàn),胸腹部的八角紋為主體紋飾,雙翼展翅,翅呈豬首形。鷹的外表健美,性情兇猛,象征力量和勇敢。這件玉鷹可能是凌家灘民族的族徽,也可能是祭祀用品。因為鷹和八角紋組合在一起就是太陽鳥,象征太陽神,是上天的使者。 ![]() 玉鉞。 ![]() ![]() ![]() ![]() 玉龜及玉簽組合器。 ![]() ![]() ![]() 雙虎首玉璜。 ![]() ![]() 玉冠狀器。 ![]() 玉梳背。 ![]() 兔形王冠狀器。 ![]() 竹節(jié)形玉管串飾。 ![]() 瑪瑙豕。豕,shi,我居然念了很多年豚.... ![]() 三角形玉片飾 ![]() 鳥/蛙形玉飾 ![]() 玉鳥。 ![]() ![]() 立姿玉人和坐姿玉人。上次在安徽省博物院沒有拍好,這次總算是清晰了~。玉人為浮雕,第一次展示出了原始人類完整的形體風采,長方臉、濃眉大眼、雙眼皮、蒜頭鼻、大耳、大嘴,它的體形和五官表現(xiàn)出蒙古人種所特有的特征,頭上戴的圓冠和腰部飾有斜條紋的腰帶表明當時已有了很發(fā)達的紡織技術,玉人上唇留有八字胡,說明當時已有了剃須工具,玉人的出現(xiàn)表明社會由原先對動物和自然的崇拜已轉向了對人的崇拜,表明社會觀念已出現(xiàn)了轉變。另外,玉人兩臂彎曲,五指張開放在胸前,臂上飾滿了玉環(huán),這說明此時人們已有了審美觀念,知道佩戴首飾來裝飾自己了。 ![]() ![]() 透雕玉人首形飾。 ![]() 玉龍。 ![]() 這條玉龍扁圓形,首尾相連,吻部突出,頭部雕出兩角,龍須、嘴、鼻、眼部雕刻得清清楚楚。雖然中國南北史前考古學文化中都有不同的龍的題材出現(xiàn),但凌家灘遺址出土的這條5300年前圓雕玉龍,強烈而鮮明地表現(xiàn)出中國龍的傳統(tǒng)特征,與人們想像中的龍的形象非常相似,中國如今龍的形象和龍的觀念的起源很可能就源于凌家灘,所以凌家灘玉龍被稱為'中華第一龍'。 ![]() 良渚文化出土玉器。良渚文明對于玉器的熱愛達到了空前的高度,他們用玉來劃分等級,區(qū)別身份,顯示權力,創(chuàng)造了琮、壁、鉞等為代表的一系列玉禮器及其背后的禮儀系統(tǒng),最終形成了一套不同階級人群的用玉制度和規(guī)范。良渚玉禮器雕刻的“神徽”圖案,彰顯著“神王合一”的通知觀念,是維系整個廣闊國家社會的統(tǒng)一信仰玉紐帶,反映了極高的社會凝聚力。 玉三叉形器。三叉形玉器是良渚文化玉器中造型最為獨特的器物,僅出土于男性權貴的墓中,是典型的男性貴族身份的標識。其基本形制為下端圓弧,上端為對稱的方柱體平頭三叉,有的還雕刻著神秘、繁縟的紋飾。三叉形玉冠飾出土于死者頭部附近,出土時中叉的上方緊連一根長玉管,往往還有成組的,3-13件玉錐形器同三叉形冠飾相鄰或疊壓。因此,三叉形冠飾、長玉管和呈集束狀的錐形器,是配套組裝成整件使用的。據推測,三叉形冠飾應是戴在首領頭上的王冠。 ![]() ![]() ![]() 玉管串。 ![]() 玉璜串。 ![]() ![]() ![]() ![]() 玉鉞 ![]() 瑪瑙鉞。 ![]() 玉鉞。 ![]() ![]() ![]() ![]() 玉壁。看到這兩塊玉璧的時候,腦中浮現(xiàn)出宇宙星辰、滄海桑田的景象..... ![]() ![]() 鳥紋玉璧。 ![]() 玉冠狀器。 ![]() 龍首紋玉鐲。 ![]() 玉半圓形器組。 ![]() 玉帶鉤。 ![]() 鐲式玉琮。 ![]() 帶蓋玉形器。 ![]() 玉冠狀器。 ![]() 玉牌飾。 ![]() 玉冠狀器。 ![]() 獸面紋鐲式玉琮。 ![]() 龍首玉鐲。 ![]() 龍首紋玉龍牌。 ![]() 玉琮形管。 ![]() ![]() 玉璜串。 ![]() 成組玉錐形器。 ![]() 玉琮。《周禮》“以蒼璧禮天,以黃琮禮地”。鄭玄補注《周禮》時說,琮之言宗,八方所宗,故外八方,象地之形。中虛圓,以應無窮,象地之德,故以祭地。玉琮是祭祀用的大禮器之一,它與玉璧、玉圭、玉璋、玉璜、玉琥被稱為“六器”。為我國古代重要禮器之一,是祭祀蒼茫大地的禮器,也是巫師通神的法器,同時也是權勢和財富的象征。 ![]() ![]() ![]() ![]() ![]() ![]() ![]() ![]() 附上反山 12 號墓器物分布圖。 ![]() 接著是陶器。手工業(yè)專門化是早期國家控制社會資源的重要表現(xiàn),同時也是文明發(fā)展的推動性因素。當一部分人從農業(yè)生產中脫離出來,成為專職的手工業(yè)者,說明社會分工已經達到了新的高度。手工業(yè)作為一個獨立生產部門,隨著規(guī)模擴大化、流程精細化、種類專門化,在支撐社會發(fā)展的基礎上也越發(fā)顯著。而手工業(yè)文明最為突出的,一是玉石器,二是陶器。陶器是新石器時代的生活必需品,也是判斷考古學年代的重要參照物。崧澤文化的陶器種類、數(shù)量繁多,其獨特的紋樣風格及多元化的裝飾手法無不顯示出強烈的時代烙印—個性與自由。而發(fā)展至良渚時代,快輪制陶法的嫻熟運用則使此時的陶器在繼承前代的基礎上顯得更為精致規(guī)整,薄壁輕盈。超級喜歡這些陶器,古樸而又真誠。 陶背壺,崧澤文化。 ![]() 豚形灰陶罐,良渚文化。 ![]() 豬形陶匜,崧澤文化 ![]() 豬形陶尊,崧澤文化。 ![]() 刻紋陶豆,良渚文化。 ![]() 狩獵紋陶罐,良渚文化。 ![]() 扁腹陶壺,崧澤文化。 ![]() 陶龜,崧澤文化。 ![]() 陶倉,崧澤文化。 ![]() 我居然沒有記下這個可愛的雪人(特別像小時候堆的名字)的名字~ ![]() ![]() 獸面陶壺,崧澤文化。 ![]() ![]() 人形陶瓶,崧澤文化。這是嘉興博物館的鎮(zhèn)館之寶。泥質灰陶,高21厘米,腹圍28厘米,呈人首三節(jié)葫蘆形瓶體。瓶首塑小頭人面,兩眼內凹,鼻梁隆起,雙耳聳立,腦后束短辮,長頸粗脖,溜肩,弧胸,體態(tài)肥碩。胸前開一橢圓形大口,口內中空,與瓶體貫通。瓶底作小圈足,略外撇并飾鋸齒狀缺口若干,整個器物造型奇特,生動古樸。 ![]() ![]() 三足鳥形陶盉,崧澤文化。 ![]() 帶蓋球腹陶罐,崧澤文化。 ![]() 淺浮雕陶雙鼻壺,良渚文化。 ![]() 袋足陶鬲,良渚文化。 ![]() 帶蓋鳥形陶盉,良渚文化。 ![]() 細刻紋陶闊把壺,良渚文化。 ![]() 細刻紋陶豆,良渚文化。 ![]() ![]() 彩繪高柄鈕陶罐,良渚文化。 ![]() 細刻紋陶雙鼻壺,良渚文化。 ![]() 彩繪陶豆,崧澤文化。 ![]() 彩繪陶杯,良渚文化。 ![]() 彩繪陶壺,崧澤文化。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