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非物質(zhì)文化遺產(chǎn):蘇東坡酒,傳承文化,釀造經(jīng)典 欒城蘇氏源流

蘇氏平陵侯六派之首趙郡蘇氏的發(fā)祥地,而且是宋代著名文學家“三蘇”(蘇洵、蘇軾、蘇轍)的祖籍地。
在中華民族大家庭中,蘇氏家族是一個名人輩出、貢獻巨大、很有影響力的家族。
經(jīng)過幾千年的繁衍生息,從最早的蘇城(今河北臨漳縣)發(fā)祥地遷至洛陽,形成以蘇秦為代表的蘇氏宗族史上的第一個興盛時期;
進入漢代,蘇建開創(chuàng)武功派,形成蘇氏家族史上的第二個興盛時期;
唐代,蘇世長,蘇瓌,蘇頲、蘇味道等形成蘇氏家族史上的第三個興盛時期;宋代,蜀派蘇易簡、蘇舜欽祖孫,閩派蘇紳、蘇頌父子,眉派蘇洵、蘇軾、蘇轍三父子,共同創(chuàng)造了蘇氏家族發(fā)展史上的黃金時代。蘇氏子孫,在中華民族大家庭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科技領域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也許您還不知道,河北省欒城縣(即現(xiàn)在的石家莊市欒城區(qū))是蘇氏家族發(fā)展史上一個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是當今蘇氏族人心中的一方圣地。

?
 欒城人因為任職等原因遷播各地并產(chǎn)生重大影響的 有:趙郡(欒城)蘇氏后裔遍布海內(nèi)外,最重要的一支即眉山蘇氏,其后裔有光耀千秋的大文豪蘇東坡。其始 祖為唐代文學家、宰相蘇味道。
編注:下面請閱讀郭俊嶺老師的考研作品,文章僅是作品本人觀點,供各位讀者參考。

  ■槐陽蘇氏先德之碑。 

趙郡欒城與蘇氏源流
郭俊嶺
 近期,在一碑刻院內(nèi)發(fā)現(xiàn)一通殘碑,圖片顯示碑額寫有“槐陽蘇氏先德”文字,為元代至大年間所立。筆者查閱相關史料,查證該碑為元代判官蘇恒之碑,原立于元氏縣城東南十二里付村村東蘇氏墓地。   《元氏縣志》人物傳記載,蘇恒,元氏縣付村人。他是金代大中大夫、安武軍節(jié)度使蘇彝之曾孫。蘇恒生性穎悟,他剛出生時,當時著名的學士李冶(欒城人)曾親自給他起名:名恒,字德常。蘇恒任吉州永豐主簿時,約束嚴明,威震狡橫,均征賦稅,綱紀為之一新。當時有個姓夏的草寇很有勢力,擁有眾多嘍啰,常常騷擾民眾,大家對他又恨又怕。當時鎮(zhèn)守吉州的萬戶蘇宣武就和蘇恒商量,打算徹底消滅掉夏某,蘇恒深思道:“據(jù)我所知,夏某的部下大都是被逼的,如果都殺掉他們,將是兩敗俱傷?!庇谑?,蘇恒就單槍匹馬入賊寨,諭以禍福,感以德化,終于感化夏某,夏某率領全體人員向蘇恒叩頭流涕,束手降服。   《元氏縣志》對蘇恒碑只有寥寥幾句記載:“翰林學士承旨、資善大夫、征東行中書省參知政事王思廉撰文并書,開府儀同三司、集賢大學士、趙國公王颙篆額?!眱H有節(jié)錄碑文中詩詞一首:“趙郡之蘇族蟬嫣,自欒來鄗已有年。安武之光節(jié)赤然,俄而國步遭迍邅?;标柌分忠贿w,稍微更熾祐自天。誠齋有志解倒懸,永豐初仕政已傳……”   “趙郡之蘇族蟬嫣,自欒來鄗已有年?!边@兩句詩,充分證明了元氏蘇恒家族是從欒城遷移過去的。要說起這些,還要從蘇氏源流說起。 一   蘇氏宗族,在華夏大地上,經(jīng)過幾千年的繁衍生息,從最早的蘇城(今河北臨漳縣)發(fā)祥地遷至洛陽,形成以蘇秦為代表的蘇氏宗族史上第一個興盛時期;進入漢代,蘇建開創(chuàng)武功派,形成蘇氏家族史上第二個興盛時期。   蘇建,系蘇秦苗裔,生卒年史無可考,京兆杜陵(今西安市雁塔區(qū)、長安區(qū)境內(nèi))人,西漢將領,漢武帝時歷任校尉、游擊將軍、右將軍。元朔二年(公元前127年),蘇建以校尉隨車騎將軍衛(wèi)青北擊匈奴,收復黃河以南(今內(nèi)蒙古伊克昭盟、河套一帶地區(qū)),以軍功封平陵侯。西漢在這一區(qū)域設置朔方郡與五原郡,從關東遷徙10萬人屯墾朔方,并筑朔方城。蘇建主持筑造朔方城事宜,并擢任衛(wèi)尉。元朔五年(公元前124年)與元朔六年(公元前123年),蘇建先后以游擊將軍、右將軍多次隨大將軍衛(wèi)青出擊匈奴。后蘇建曾出任代郡太守,死后葬于武功。蘇建有三個兒子,長子蘇嘉,次子蘇武,少子蘇賢。長子蘇嘉,官至奉車都尉。三子蘇賢,官至騎都尉。次子蘇武,官至中郎將,麒麟閣十一功臣之一,西漢時期杰出的外交家,民族英雄。蘇武愛國忠貞的節(jié)操不僅使其名著當時,且對后世產(chǎn)生深遠影響?!稘h書》贊其“使于四方,不辱君命”。據(jù)蘇氏家譜記載,在西漢,以平陵侯蘇建為先祖的蘇氏武功一派,經(jīng)長期發(fā)展逐漸成為地方望族,人才輩出,后世散居世界各地的蘇氏遂以武功為郡望。因此武功也被稱為“世蘇之地”。   蘇建的六世孫,名叫蘇純。漢帝下昭,集結漢軍北伐匈奴。蘇純奉命率師跟從奉車都尉出擊北匈奴。蘇純率車騎部隊英勇善戰(zhàn),一鼓作氣把北匈奴打敗,繳獲戰(zhàn)馬數(shù)千匹,戰(zhàn)車數(shù)千輛,并在長城以北建立了防御戰(zhàn)線,保護邊民的安全,保護北方邊境安寧。由于出擊北匈奴建功,漢帝加封他為陵鄉(xiāng)侯,后又遷任為南陽太守。蘇純在治軍、治政中都十分嚴厲,鐵面無私,處事公道,一身正氣,而又愛護部將,體恤士兵,有很高的聲望。他性格倔強耿直,掌握對人物的評論毀譽,士人和友人都很敬畏他,都說“見到蘇純公,怕他滔滔不絕的教誨和批評,如見不到他又很想念”。長安附近的人尊稱他為“大人”。在當時,“大人”用于尊稱父母叔伯等長輩,而非官員。   蘇建的八世孫,也就是蘇純的孫子,名叫蘇章。   蘇章,字孺文。他自幼勤奮好學,博覽群書,通曉古典。七八歲時,文章就寫得又快又好,十幾歲就很有名氣了。漢安帝時,他在武原縣任太守,自恃才高,公正廉明,既不巴結權貴,又不欺壓百姓。漢順帝時,被調(diào)到冀州(治所在今柏鄉(xiāng)、高邑一帶)任刺史,他執(zhí)法如山,公正廉明,百姓無不稱頌。   后來,蘇章調(diào)任并州(今太原一帶)任刺史,“以摧折權豪,忤旨,做免”。蘇章就隱身鄉(xiāng)里,不交當世,卒于家。據(jù)歷代蘇氏家譜記載“并州刺史章,功及于民,因家于趙郡欒城”。這一支蘇姓就被稱為趙郡蘇氏。家在欒城,為何又叫趙郡蘇氏呢? 二   早在東周時期,現(xiàn)在的邢臺、石家莊一帶,存在邢國、軧國等,一度在晉國管轄之下。當時,晉昭侯封其叔叔姬成師于曲沃之地,讓當時的賢哲姬賓輔佐他。此時的姬成師已經(jīng)58歲了,但按照輩分,姬賓是姬成師的叔祖,晉昭侯的曾祖。姬成師受封后,其后人成為曲沃桓侯。姬賓受封后,就另立宗廟,以受封的欒地為氏,世人稱欒賓,欒姓由此而來。再后來,欒家出了一個彪炳史冊的人——欒書。   欒書,姬姓,人們將其稱為欒伯,謚號欒武子。欒書的父親欒盾是晉國六卿之一,爺爺欒枝是晉文公時期的大臣。欒枝的父親是欒成,欒成的父親是欒賓。   公元前597年,欒書開始進入晉國朝堂的時候,擔任了下軍佐的職位,也是六卿之一。公元前589年,欒書從下軍佐升任到下軍將,參與了晉齊兩國的鞍之戰(zhàn),且取得了勝利。公元前587年,欒書為正卿,位于眾卿之首,欒氏發(fā)展到鼎盛。這一年,欒書受封于其先祖的封地欒邑。因欒書位居上卿,欒邑之稱得以傳承。此乃欒城縣縣治的肇始。春秋時期的欒邑,也就是俗稱的古欒城,范圍包括現(xiàn)在欒城區(qū)大部以及趙縣、高邑、元氏、石家莊市裕華區(qū)等部分區(qū)域。古欒城境內(nèi)有一條南北古驛道,設有驛站,是南北交通要沖。春秋末期,欒氏開始沒落,欒邑這個稱呼也開始式微。發(fā)展到秦漢時期,西漢在此設置關縣,東漢始置欒城?,F(xiàn)代的趙縣,古稱平棘、趙州、趙郡。欒城曾一度歸屬趙郡,趙郡欒城就成為這一帶的代名詞。   因為當時冀州刺史的治所就在常山郡的鄗,即今高邑、柏鄉(xiāng)一帶,這里就是古欒城的一部分,蘇章對欒城的風土人情十分欣賞,遂在告老返鄉(xiāng)后將家安在了欒城。于是,這一支蘇姓世世代代就在欒城繁衍生息,逐漸壯大起來,成為趙郡蘇氏。   到了唐代,蘇家出了一位大善人,名叫蘇昶,他的兒子名叫蘇榮,官至四川梓州(今四川三臺縣)參軍。父子二人飽讀詩書,又心慈善良,深得周圍各村鄉(xiāng)鄰的敬重。蘇榮的兒子更了不得,他就是蘇味道,蘇味道少年中舉,后三度官居武則天時期宰相之職。蘇味道后因事被貶至四川眉州,二兒子蘇份留在眉州。到了宋代,這一支蘇氏又出了赫赫有名的“三蘇”(蘇洵、蘇軾、蘇轍)。所以,蘇轍在其兄蘇軾的碑文中寫道:蘇自欒城、西宅于眉。   上文提到的蘇恒,起源于趙郡蘇氏,從欒城遷徙到高邑、元氏一帶,應該是和“三蘇”是同宗同脈的。至于具體代系輩分,還需要其他史料來確定。 
欒城蘇氏源流

蘇氏平陵侯六派之首趙郡蘇氏的發(fā)祥地,而且是宋代著名文學家“三蘇”(蘇洵、蘇軾、蘇轍)的祖籍地。
在中華民族大家庭中,蘇氏家族是一個名人輩出、貢獻巨大、很有影響力的家族。
經(jīng)過幾千年的繁衍生息,從最早的蘇城(今河北臨漳縣)發(fā)祥地遷至洛陽,形成以蘇秦為代表的蘇氏宗族史上的第一個興盛時期;
進入漢代,蘇建開創(chuàng)武功派,形成蘇氏家族史上的第二個興盛時期;
唐代,蘇世長,蘇瓌,蘇頲、蘇味道等形成蘇氏家族史上的第三個興盛時期;宋代,蜀派蘇易簡、蘇舜欽祖孫,閩派蘇紳、蘇頌父子,眉派蘇洵、蘇軾、蘇轍三父子,共同創(chuàng)造了蘇氏家族發(fā)展史上的黃金時代。蘇氏子孫,在中華民族大家庭的政治、經(jīng)濟、文化、科技領域中做出了卓越的貢獻。
也許您還不知道,河北省欒城縣(即現(xiàn)在的石家莊市欒城區(qū))是蘇氏家族發(fā)展史上一個重要的環(huán)節(jié),是當今蘇氏族人心中的一方圣地。


欒城人因為任職等原因遷播各地并產(chǎn)生重大影響的 有:趙郡(欒城)蘇氏后裔遍布海內(nèi)外,最重要的一支即眉山蘇氏,其后裔有光耀千秋的大文豪蘇東坡。其始 祖為唐代文學家、宰相蘇味道。
編注:下面請閱讀郭俊嶺老師的考研作品,文章僅是作品本人觀點,供各位讀者參考。

■槐陽蘇氏先德之碑。

趙郡欒城與蘇氏源流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