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我很菜,這都是一些我自己的感想。////////////// 1進2選股主要考慮的方面有:形態(tài)、量價、資金強度、股性、題材、身位、次日競價、非明顯莊股。。。。這幾個我暫時很難說出孰輕孰重,以前聽過一個前輩分享說股性相對重要,但其實平時在時間的過程中我都是用排除法。當然,這其中也有很多我沒有想清楚的方面。 形態(tài):我在模式內(nèi)一般只做底部橫盤的突破結構,這個很好理解,翻一番過去走出來的龍頭,這樣的結構存在跟高的確定性。突破平臺這個問題上,我覺得不用太較真,二板突破三板突破都可以,這是需要按照當時的市場環(huán)境去選擇的。突破結構也并非必須橫盤幾年之后的突破,也可以是小周期的壓力位突破,但是位置必須要低,這種往往適用于行情較差的時間段,沒的選。而且可能當時一段時間比較多的出現(xiàn)這樣的結構形態(tài),那就必須適當調(diào)整自己的選股標準。但是大體的原則是不變的:突破結構(大結構還是小結構需要具體分析)和低位。 量價:最好首板當天是爆量的,最好左側有明顯堆量或者N字結構,資金有明顯運作痕跡(參考襄陽軸承大港股份)。價格一般選深市低于十元。 資金強度:首板上的最好有氣勢一點,推土機上去的一般都不看,10:30之后上板的也基本不看了。 股性:選進三個月漲停較多的,出現(xiàn)過連扳的。都是加分項。但是盡量避開那些經(jīng)常首板漲停,二板爆頭坑人的,這些股我認為是潛伏資金太多了,而且這些資金習慣板上出貨(參考合眾思壯)。但是相對的,如果這樣的封住二板了,也就說明其突破原有股性了,之后高看一眼。 題材:題材切換是最難預判的。有時候可以靈光一現(xiàn),非??春靡粋€題材的發(fā)酵邏輯,最后也得到應驗了(比如奧維通信當時的軍工邏輯),但更多時候是無法預判,所以我認為做好復盤在競價的基礎上跟隨是比較合理的做法。很多地位挖掘的高手也都是迷迷糊糊賺打錢,把握好節(jié)奏,做好技術分析和靜態(tài)選股,就可以和龍頭更近。但又一點,在小周期末期題材明顯要切換,舊題材已經(jīng)到朝左末期時,選股上應該排除舊題材,嘗試新題材。 身位:同題材關注最先上板。盡量不做后排。 次日競價:這是判斷當日題材輪動的關鍵信息,前一天選了不同方向的股,必須通過競價判斷板塊強度,板塊內(nèi)其他個股的強度,以及自選股的強度,從而選當天最強的那個,重點關注。 非明顯莊股:這是我比較疑惑的一點,之前的知識告訴我凡是莊股都不搞。但是比如最近的行情,挺多走出來的都有莊的痕跡。我的想法時避開明顯莊股即可,比較低位股機會還是大于風險的,而且一些股票可能只是成交量太低,莊的控盤程度并不高。 |
|
|
來自: 涅槃簡生 > 《一進二戰(zhàn)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