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三國時期,群雄爭霸,各路英豪名將輪番上場,有一些跨越歷史長河被眾人銘記在心,有一些卻沉入歷史的河底不見蹤影。
今天就說三位沉入河底逐漸消失的三位名將,他們有勇有謀,取得的成就并不亞于名聲顯赫之人。
擊敗馬超——閻行
提到閻行的名字,很多人非常陌生,無論是正史還是三國時期的衍生作品,對于此人的記載都少之又少,但他擊敗的馬超卻是鼎鼎有名,明明是勝利者卻被掩蓋,不得不讓人稱奇。
根據(jù)《魏略》記載,閻行的出身并不高,他自幼喜歡舞刀弄槍,十幾歲的時候跑到韓遂的軍營中毛遂自薦,韓遂將其收入囊中,在征戰(zhàn)的過程中,韓遂逐漸被閻行的武義折服。

此時韓遂與馬騰因為利益沖突,雙方部隊時常交手,閻行得以在戰(zhàn)場上與馬超一決高下,二人交手多時未分高下。
關(guān)鍵時刻,閻行手持長矛橫刺馬超,馬超迅速躲閃,將長矛折斷,閻行不慌不忙,手握斷矛不斷出擊,打得馬超氣勢減弱。
閻行搶占機會,以斷矛直擊馬超的脖子,鮮血頓時涌出,馬超自知不妙,捂住傷口縱馬而逃,可見閻行的戰(zhàn)斗力絕不在馬超之下。
閻行除了武力不錯之外,還對時局有著清晰的看法,在奉命拜訪曹操后,閻行覺察出世上沒幾人是曹操的對手,于是他將自己的父親留在了曹操那里,向曹操表明想要歸順的心意。

隨后返回韓遂那里,勸韓遂投靠曹操。
曹操對閻行的作戰(zhàn)能力,以及識時務的態(tài)度非??春?,可韓遂卻是一個生性多疑的人,還不想屈居人下,對于閻行的意見遲遲不表態(tài)。
在馬超起兵反曹時,閻行逐漸起了和馬超合作的態(tài)度,這讓閻行夾在中間十分為難。
為了讓韓遂歸順曹操,閻行想方設(shè)法挑撥韓遂與馬超之間的關(guān)系,而韓遂也在暗中借機讓閻行與曹操之間產(chǎn)生隔閡。
不過,自始至終曹操都未殺害閻行的父親,這讓閻行看到了曹操的態(tài)度,最終下定決心帶領(lǐng)自己的部下起兵造反投靠曹操。

閻行在加入曹操陣營中,為曹操平定韓遂等人立下了赫赫戰(zhàn)功,只可惜后來對于閻行的記載越來越少,讓閻行逐漸變成了“三國消失的名將”之一。
斬殺魏延——馬岱
馬岱是上文提到的馬超的從弟,一直跟隨馬超南征北戰(zhàn),每次對陣總是沖鋒在前,英勇作戰(zhàn),令敵軍聞風喪膽。
在馬超加入劉備的陣營之后,馬岱也心甘情愿地追隨劉備。

與大多數(shù)三國名將不同的是,馬岱雖然在戰(zhàn)場上屢立戰(zhàn)功,但是他本人卻極其低調(diào)。
并不熱衷于封賞,跟著馬超作戰(zhàn)是因為兄弟之情,追隨劉備僅僅是馬超的意愿,而他所斬殺的魏延則與之相反。
魏延不僅驍勇善戰(zhàn),具有非常好的軍事指揮以及防御才能,在蜀漢的隊伍中占據(jù)重要的位置。不過魏延為人高傲,對于自己的地位并不滿足。
在劉備去世之后,他的諸多觀點與諸葛亮相悖,受到了極大的限制,他認為這是諸葛亮故意打壓他的表現(xiàn),愈發(fā)不滿。

魏延的情緒自然沒有逃過諸葛亮的眼睛,在諸葛亮臨終之前,他算到魏延已生出反叛之心,將軍中大權(quán)交到了楊儀手中。
魏延對諸葛亮的決定更加不服,加上他與楊儀不和已久,怎肯屈居楊儀之下。
在諸葛亮去世之后,魏延與楊儀的矛盾瞬間顯露出來,在某次行軍的過程中徹底爆發(fā),魏延出兵攻打楊儀,失敗之后率部下迅速離開。
楊儀派出馬岱對魏延部隊進行追擊,成功斬殺魏延,為楊儀與魏延之間的矛盾畫上了句號。

此事之后,馬岱雖然沒有受到重賞,但是依舊得到了劉禪與楊儀的重用。不久之后,馬岱奉命北伐,可惜的是,此次北伐以失敗告終。
而且從此以后,史書再無對馬岱的記載,此人如同憑空消失一般,再無音訊。
不過根據(jù)后世學者的研究,馬岱并沒有戰(zhàn)死沙場,而是對蜀漢政權(quán)內(nèi)部的腐敗心灰意冷,最終看透世事,歸隱山林,也算是遵從本心的一種表現(xiàn)。

斷頭將軍——嚴顏
嚴顏是劉璋手下的一名猛將,隨著劉璋四處征戰(zhàn),出謀劃策,在劉璋想將劉備招來益州壓制張魯時,遭到了嚴顏強烈反對,他直言道:“招劉備前來無異于引狼入室!”
劉璋不聽,果然反被劉備利用,最終與劉備徹底反目。
劉備早有進攻益州之心,而且反目之后龐統(tǒng)被劉璋部下射殺,劉備火速將計劃提上日程,率領(lǐng)大軍直擊益州。
劉璋手下能兵強將本來就少,劉備的大部隊一打來,令各路隘口不攻自破,唯有駐守在江州的嚴顏拼死守護。

被劉備派來進攻此地的正是他的結(jié)拜兄弟張飛,面對如此強敵,嚴顏并不慌張,英勇抗敵,讓張飛費了九牛二虎之力,才將嚴顏擒住。
令張飛沒有想到的是,嚴顏這位大將雖然被擒住,但是嚴顏手下的所有將士們,仍然堅守著嚴顏的命令,拼死守護城土,絕不投降。
張飛憤怒不已,表示如果嚴顏不下令讓將士們投降,就當眾斬殺嚴顏。

哪怕刀已經(jīng)橫在嚴顏的脖子上,嚴顏依舊不為所動,反而面不改色,對著張飛以及眾將士說道:
“守衛(wèi)領(lǐng)土是每一位將士的職責,如今劉備無故討伐,我們沒有投降的道理,在益州這里,只有斷頭將軍,沒有貪生怕死投降的將士!”
張飛聽罷大為震驚,他本就佩服熱血漢子,如今被嚴顏的精神震動,立刻下令放了他,希望他加入到蜀漢的陣營中,嚴顏搖頭拒絕,張飛無奈。
在攻下益州之后,向劉備請求放嚴顏離開。

屠刀之下,嚴顏仍不改信念,決不投降,令嚴顏得到了“斷頭將軍”的稱號。
不過自此正史對于嚴顏的記載就此完結(jié),也如同上面兩位將軍一樣,成為了消失的名將。
不過羅貫中似乎對這位斷頭將軍有些偏愛,在《三國演義》中為嚴顏安排了追隨張飛,勇猛作戰(zhàn)的結(jié)局。
以上三位名將,雖然在歷史發(fā)展的過程中,慢慢被后世遺忘,但是他們英勇抗戰(zhàn),不斷追求的精神已為他們的人生,畫上了最濃墨重彩的一筆,不負“名將”的稱謂。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