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新手 如何快速成為高手? ![]() From freshman to master 我一直在研究 如何提升學習的“加速度” 現(xiàn)在還被要求“加速” 這段時間就有人問我: 怎么更快地成為一個新領域的高手? 也就是 怎么從新手快速成為高手? 想必是各行業(yè)發(fā)生著巨變,大家都在新的時代背景、新的市場空間、新的行業(yè)領域中,希望快速成長,“快速成為新領域的高手”就成為普遍性需求了。 我歸納整理了四種方法供你參考 1 五步猛進法 ![]() 新進一個領域 如果對于這個領域的知識不熟悉 甚至很陌生 可以按這五步來走 第一步,通讀5本書 第1本書:找到的關于這個話題最流行、最暢銷的書。不論是虛構還是非虛構,都不重要。目標是找到樂趣,樂趣,樂趣。 第2本書:選擇一本同樣很受歡迎,但通常更專業(yè)、與主題相關性更強的書。這本書要么與你所研究的課題有密切關系,要么就是直接相關。這一階段還是為了喚起你對新領域的興奮感。 第3本書:選擇一本關于這個主題的半技術性讀物,仍然頗具可讀性,也很有趣,但可能略有難度。試著找能夠提供更廣闊視野的信息,一個關于這個主題的宏觀視角。 第4本書:這是這個專題的第一本真正深奧的專業(yè)書,它不像前三本書那么有趣,但它會讓你了解到該領域真正的專家正在思考的問題。其中找出'瘋狂'之處,也就是專家們認為的胡言亂語。你可能不同意這些觀點,但你需要知道它們的存在,以及知道它們存在的原因。 第5本書:這本書并不總是最難讀下來的(最難的通常是第四本),但通常是最難理解的。因為閱讀這本書的目的是直接了解該主題的未來,包括其發(fā)展方向及發(fā)展節(jié)奏。這本書會讓你了解最前沿的信息。 讀完這5本書,你已經熟悉了這個領域的專業(yè)化的表述,視野中已經勾勒出了宏觀大局。 這時候,如果你開始提出有意義的、清晰的問題時,恭喜你,你已經掌握了基本知識。 第二步,把自己當成白癡 把你讀書過程中,不斷記錄下的你的疑問和不解,并準備找專家討論和采訪。準備好你的問題,不要啰嗦,別談你的觀點,半小時完成一個專家的采訪。 第三步,探索空白提出問題 在讀書和采訪過程中,你會產生更多問題,跟隨著你的好奇心,你會發(fā)現(xiàn)這個領域的空白地帶,如果你的問題可能無人能夠解答,從而產生了挫折感,恭喜你,你入門了。 第四步,不斷提問和自己修正 就你提出的空白之處的問題,大膽地嘗試回答,用你自己的觀點,并快速得到別人(包括專家)對你的回應和反駁,直到你確認自己的看法,如果因為別人的反駁和質疑,你反反復復質疑自己,甚至徹底修正自己的看法——恭喜你,你離“高手”接近了一大步。 第五步,展開敘事公開演講 有了大量的知識積累以及反反復復的自我修正,你將會有一種沖動:想給別人講故事了——我們的大腦喜歡“敘事”,其實是因為希望把大量的知識和信息用“因果關系”串聯(lián)起來,這樣做,你會產生一種快感——因為你認為你已經搞懂了,可以講故事了,這樣一來,就會產生多巴胺,多巴胺是對你持續(xù)學習的獎勵。 非常鼓勵你這樣做 編成故事公開演講、再次發(fā)表言論和觀點,這個過程你既有快感,又有挫折,有時又會產生自我懷疑的情況,恭喜你,你至少像一位“高手”了。 02 盲區(qū)突破法 ![]() 你如果真要成為“高手”,那么你必須穿越一個“地帶”——“高手”看得見而“新手”看不到的“盲區(qū)”。 新手“盲區(qū)”存在于以下8種: 1、新手缺乏全局觀 全局觀就是新領域整體的發(fā)展情況和核心要點。一般人觀察事物,難以跳脫自己身份、職位、認知的局限,但高手能看到全貌,既了解全局的發(fā)展情況,也洞察核心部分、關鍵要素。 2、新手不知道此時是何時 了解某個新領域正在發(fā)生什么,從業(yè)者關注的熱點是什么,這是高手對“當下”的敏銳度,新手往往不具備。 3、新手注意不到的規(guī)律和模式 新領域的運行方式、實踐應用中典型的操作,作為行業(yè)新人需要從基礎開始循規(guī)蹈矩摸索和練習,對于高手,則是刻在記憶里的經驗和思維模式。 4、新手無法察覺的細致差異 某個產品,是A好還是B好?A和B的區(qū)別是什么?究竟好在哪里?這些問題外行只能看個熱鬧,而內行則能說出門道。 5、新手對風險不敏感 事物發(fā)展過程中,可能出現(xiàn)的意外情況、預料之外的事件有哪些?對風險的預判和預案,沒有經年累月的經驗積累和深謀遠慮,是難以覺察的。 6、新手不知“?!被颉皺C” 出現(xiàn)危機如何應對?什么情況意味著機會來臨?出現(xiàn)機遇怎么才能抓?。?/p> 7、新手不知道自己有盲區(qū) 新手往往容易犯傻,以為無所不能,高手反而有勇氣承認自我的盲區(qū),它建立在對自我價值和信念高度認同的基礎之上,了解到自我的局限,對強化優(yōu)勢、發(fā)揮影響力和實現(xiàn)未來的目標具有現(xiàn)實意義。 8、新手不知道出現(xiàn)異?,F(xiàn)象 高手能夠判斷出現(xiàn)的狀況是違反預期的事情,包括并未像預期那樣發(fā)生或者不應該發(fā)生而發(fā)生了 那么,新手應該突破這些盲區(qū)呢? 不難,找五個專家去問——請謹記,根據以上8種“盲區(qū)”精心準備好你的問題是關鍵,你可能用好幾個星期來準備訪問提綱和預約專家,然后花一兩個星期來訪談和整理你的收獲和觀點。 03 速成練就法 ![]() 速成練就法由“生活黑客”蒂姆.費里斯創(chuàng)造,他做了一個實驗,全新學習13項非常困難的技能,包括演奏樂器、駕駛賽車、沖浪、跑酷以及學習一門外語等等。每個技能從零開始,只學五天。但是這五天是用最科學、最強化的方法學習,請世界級高手教他。每次學完五天之后,他都要接受一次世界級水平的考核。 他怎么做到的? 就是兩點,共性原則+二八原理。 他真的是學習的高手,因為他首先掌握了學習新技巧的竅門——尋找共性。 比如控制恐懼感,這是所有學習新事物的共性,因此他就刻意去學習沖浪,學習一周內能夠克服恐懼在一人高的海浪上沖浪(關于克服恐懼感,我推薦你閱讀《能否熬過至暗時刻,差別在哪?》) 學習樂器,它了解到大多數流行歌曲是由四到五個和弦構成,那么先掌握和弦比學習其他任何一套音樂技巧都更有效。 然后,他再去找某項專長中最核心的技巧,刪除無關學習內容。 比如,費里西學巴西柔術是怎么五天就上擂臺的呢?其實他就學了最關鍵的一招,叫“斷頭臺鎖喉”。他在五天里把這招練到了精通,不管是進攻還是防守,還是從場上任何一個位置,費里斯都能夠熟練地使出來這一招,而這一招就讓他表現(xiàn)的挺像樣。 04 六種激素法 在如何從新手變高手的研究上,有位專家,就是史蒂芬.科特勒,他是聚焦在研究極限運動員如何做到出類拔萃這個領域上。他有一本書《超人的崛起》,就是解釋了極限運動員是如何以如此快的速度將人類表現(xiàn)推向極限的? ![]() 他的結論是:極限運動員做了自己喜歡做的事——對的人干了對的事——而且以一種能夠產生大量心流體驗的方式去做。 對,就是心流,是心流讓極限運動員取得飛速的學習進展,極限運動員常常進入心流狀態(tài)而心流就是令他們“勇猛精進”的“激素”。 真的是“激素”,不僅僅是個比喻,就是一種生物上的神經化學反應: ![]() 在一個全新的門道中精進,就是更快 “get得到”和“記得住”知識和經驗。 要注意一點,這里的“記得住”并不是死記硬背的記,是關鍵時刻派上用場的“記得住”,比如你可能學過的“心肺功能復蘇”,不僅僅是知識,而是瞬間可以采取的行動。 更快“get得到”和“記得住”的過程,可以用一個簡單的說法來描述:在經歷某件事情的過程中分泌的神經化學物質越多,該經歷就越有可能從短期儲存轉變?yōu)殚L期儲存。這是神經化學物質的另一項工作——給經歷打上這樣的標簽:'重要,留待后用'。 大腦中“重要,留待后用”這點很重要。 我常常發(fā)現(xiàn),自己和身邊的人,都經歷過同一件很重要的事情,當下未必馬上有什么影響,但是過了許久以后,當出現(xiàn)一個類似的(或者是觸類旁通)關鍵時刻,我們不同的人的反應非常不一樣,我反復追問,就發(fā)現(xiàn)上一次的事件是否對一個人產生了“強烈情緒的感受”,也就是是否“體悟”到了,如果“體悟”到了,就發(fā)生了“重要,留待后用”的影響。如果只是“知道”或者“聽說”了這個道理,就不一定產生重大影響。 在心流狀態(tài)下,大腦能夠產生六種最強效的神經化學物質會涌入我們的身體系統(tǒng)。它們會打下很多'重要,留待后用'的標簽,從而顯著提升學習能力和記憶能力——這種情況,簡單粗暴的說法就是“肌肉記憶”。 美國的高級大腦監(jiān)測公司( Advanced Brain Monitoring )與美國國防部聯(lián)合進行的實驗中,研究人員引導射擊初學者進入心流狀態(tài),然后將他們訓練到專家級水平。 研究對象包括手槍射擊初學者、槍射擊初學者和弓箭初學者。無論哪一個群體,學生成為專家所需的時間比正常情況減少了一半。'那么,傳說中需要一萬小時需時長減半。 心流狀態(tài)及其對學習的影響使得這些運動員在精通技能的道路上有捷徑可走。這是一個良性循環(huán),也是通往不可能之路比許多人想象中要短的另一個原因。 當心流體驗成為一種獎勵時,刻意的、費心費力的學習就會轉變?yōu)槌鲇诹晳T和樂趣而自動完成的事情。這是勇猛精進的習慣在學習中的應用。在心流狀態(tài)中,“智力和體力的能力達到頂峰,大腦每秒鐘吸收更多的信息,處理得也更深入: ![]() Via:《the Art of Impossible》 科特勒結論與麥肯錫的結論一致,只是科特勒偏重在極限運動員的個體研究上,麥肯錫偏重在團隊和組織上: 麥肯錫的研究人員發(fā)現(xiàn),如果你把花在“心流”上的時間增加15-20%,整體工作效率幾乎會翻倍。換句話說,在今天的知識經濟中,學會利用心流的力量可以說是擁有了超能力。這意味著,如果你整個星期里,每天花2個小時處于“心流”狀態(tài),你所完成的工作就和大多數人平均每周工作40個小時所做的一樣多。 這是為什么喬布斯為蘋果設計了能優(yōu)化心流狀態(tài)的工作室,為什么Richard Branson說他可以“在兩個小時的心流狀態(tài)下完成很多事情”,為什么牛頓在心流狀態(tài)下寫《數學原理》。這是最佳的精神狀態(tài)——“天才”空間。 這也是我們在做企業(yè)培訓為什么一定要用“心流”理論和方法論的原因,只有當學員在學習中產生跌宕起伏的心流狀態(tài)時,這才是學員的最佳學習狀態(tài)——麥肯錫為期7年的關于心流和工作效率的研究發(fā)現(xiàn),公司高管在心流期間的生產率提高了5倍。 歡迎大家了解這些心流課程 看看心流如何應用在企業(yè)培訓中 ![]() From freshman to master 05 向你請教一個問題 ![]() 以上四種方法,你是否使用過? 你的經驗可以告訴我:哪種方法適合哪種新領域(新的商業(yè)領域、新的行業(yè)、新發(fā)展出來的專業(yè)、新的技能、新的業(yè)余愛好)呢? 敬請您點擊“在看”并留言,期待相遇。 文章改編自: 《不可能的技藝》 【美】史提芬.科特勒 文章寫作參考: ①《超人崛起》 【美】史提芬.科特勒 ②《如何作出正確決策》 【美】加里·克萊因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