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自慰网亚洲一区二区,亚洲一级在线播放毛片,亚洲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黄aⅴ永久免费无码,91成人午夜在线精品,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欧洲wwwww在线观看

分享

古建筑之都---長治,等著你! (附:長治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黃之中 2023-09-20

圖片長治古建數(shù)量之多有2000多處!經唐、五代、宋、金、元、明、清七個朝代而不間斷。這在全國具有唯一性!

現(xiàn)存元代以前木結構古建筑有162處,占全國元以前木構古建筑的28%,山西省的33%!圖片

長治古建分布之廣

涉及3400多個行政村

目前

長治市古建筑分布在3400多個行政村

幾乎村村都有古建筑

這在全國實屬罕見

圖片

這座城樓始建于隋開皇年間

原本是上黨郡署的大門

后來還曾擴建成為統(tǒng)治者的行宮

不過如今擴建的部分已經不復存在

只剩門樓依舊

圖片

圖片

黨門坐北朝南

為重檐歇山式結構

大門左側建有鐘樓

右側建有鼓樓

鐘鼓樓一曰“風馳”,一曰“云動”

兩樓臺基高峙、平行排列

威嚴氣派

不難想象鼎盛之時到底是何等壯觀圖片

舉凡古都,城隍廟都是標配

而在長治

規(guī)格更高的城隍廟

就有兩座

一座是八百多年歷史的潞安府城隍廟

占地面積之大、保存之完好

非常罕見

圖片

圖片



另一座則是號稱

總管全國所有城隍廟的“天下都城隍”

廟內建筑風格融歷代遺風

風格各異,精致非常,栩栩如生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中國現(xiàn)存的木結構建筑中最早的是唐代

全國僅存4處

平順縣的天臺庵即是其中之一

圖片

圖片

                                     天臺庵原是一座佛教寺院

為佛教天臺宗所創(chuàng)

是中國現(xiàn)存最早的天臺宗殿堂

現(xiàn)存正殿一座,廳堂式建筑

全為唐制圖片

龍門寺始建于

北齊天保年間(550—559年)

現(xiàn)存五代、宋、金、元、明、清六朝建筑

是中國唯一一處

集五代至清代建筑風格于一體的古建筑群

其中

西配殿建于五代后唐同光三年

其五代木構建筑懸山式殿宇

全國僅此一例

圖片

圖片

圖片

大云院始建于

五代晉天福三年(938年)

現(xiàn)存大佛殿建于五代

是中國古代寺觀壁畫中

唯一僅存的五代時期作品

圖片

圖片

圖片

                                            長子法興寺

始建于后涼神鼎元年(401年)

現(xiàn)存建筑布局為唐代特征

法興寺圓覺殿十二圓覺像

崇慶寺千佛殿十八羅漢像

完美顯現(xiàn)了宋代彩繪的卓越成就

被專家譽為“宋塑之冠”“東方彩塑一絕”

圖片

圖片

其中有一座建于唐代的燃燈塔

亦名長明燈、燈幢

通體青石構建,小巧玲瓏

形制秀古,頗為少見

據(jù)說在我國也僅存三處

相傳燃燈點燃佛燈

無論天刮東、西、南、北、風

佛燈永不息滅

圖片

平順縣九天圣母廟

集宋、元、明、清四朝建筑于一廟

是國內現(xiàn)存為數(shù)不多的古代建筑群

實屬珍貴

而它的獻亭作廡殿頂形制建筑風格也極少見

屬于超規(guī)格設計與建造

具有極為重要的保護與研究價值

圖片

圖片

它在北宋重修時創(chuàng)建的舞樓

印證了宋代戲劇舞蹈藝術與宗教文化

互相結合、互為依存、共同發(fā)展的盛況

全國少見

圖片

五鳳樓是玉皇觀的山門古樓

相傳

五鳳樓是為了紀念玉皇大帝的

五個女兒而建

圖片

圖片

整座樓造型別致、結構精巧

樓廣深三間,五重檐外加圍廊

紅墻綠瓦,高大雄宏

據(jù)說像這樣高規(guī)格的同類建筑

世界上只有三座

其余兩座在北京和日本東京

圖片

是中國古代雕塑藝術中的精品之作

滿壁神佛,五彩紛呈,精工細作

懸塑被贊為“海內懸塑之冠”

圖片

圖片

關公、羅漢、玉帝、八仙、孔子等均在其中

老百姓喜聞樂見的各方神圣齊集一堂

多種信仰碰撞

堪稱一奇

被譽為“明代懸塑珍品、上黨文化瑰寶”

藝術性和觀賞性都是頂級

還有

建于唐乾符四年的明惠大師塔

建于唐咸亨四年的長子法興寺舍利塔

沁縣南涅水出土的北魏石刻

始鑿于南北朝北周的金燈寺石窟

北宋建筑原起寺

中國古代最具代表性的迷宮式民宅九連環(huán)大院

……

在長治鄉(xiāng)村比比皆是,數(shù)不勝數(shù)

圖片

在長治這片廣袤的大地上

無數(shù)的古建文物

搭乘巨大的時空飛船

穿越神秘的時空隧道

向我們奔跑而來

圖片

山西長治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一覽

八路軍總司令部舊址

批次:第一批

類型: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

地址:山西省武鄉(xiāng)縣的磚壁村和王家峪村

八路軍總司令部舊址,1939年7月~1942年5月,八路軍總司令部和中共中央北方局曾駐此,是華北各抗日根據(jù)地的指揮中心。1961年被公布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舊址經復原并多次維修,在王家峪建有八路軍總司令部舊址紀念館。磚壁村還存有炮兵陣地,總部防衛(wèi)工事、地堡、哨洞等遺址。

法興寺

批次:第三批

類型:古建筑

地址:東南15公里的慈林山

始建于后涼神鼎元年,初名慈林寺,唐上元元年改名廣德寺,北宋治平年間始稱法興寺,宋、元、明、清歷代屢有修葺。寺坐北朝南,現(xiàn)存平面布局為唐代特征,經樓、佛塔在殿之前部,中軸線依次布列山門、舍利塔、圓覺殿和菩薩殿,兩廂為關公殿、伽蘭殿和碑廊。

天臺庵

批次:第三批

類型:古建筑

地址:實會鄉(xiāng)王曲村

第三批國保,創(chuàng)建年代不詳,僅存正殿及唐碑1通。大殿依其形制、結構和手法,為唐代遺構。正殿平面正方形,面闊三間,通面闊7.05米,進深三間四椽,總進深7.03米,單檐歇山頂。

大云院

批次:第三批

類型:古建筑

地址:石會村北龍耳山中

第三批國保,創(chuàng)建于五代后晉天福三年。原名仙巖院,亦稱大云寺,后周顯德元年(954年)建寺外寶塔,至北宋建隆元年(960年)已有殿堂一百余間。太平興國八年(983年)奉敕改名大云禪院。后逐漸荒廢?,F(xiàn)存建筑除大佛殿與七寶塔為五代遺構外,余皆為清代所建。

龍門寺

批次:第四批

類型:古建筑

地址:石城鎮(zhèn)源頭村北龍門山

第四批國保,創(chuàng)始于北齊天保年間,北宋乾德年間改為今名,明清又局部修葺。在中國現(xiàn)存的古代建筑中是僅存的集五代、宋、金、元、明、清建筑于一寺的建筑群,具有很高的歷史、科學、藝術價值。寺內西配殿懸山式木構建筑中國僅此一處,堪稱“中華之最”。

崇慶寺

批次:第四批

類型:古建筑

地址:685縣道紫云山山麓

第四批國保,始建于北宋大中祥符九年(1016年)。宋元豐二年(1079年)完備塑像,明清均有擴建和修葺。據(jù)清嘉慶三年碑載:“千佛殿居其北,臥佛殿居其東,大士殿居其西,天王殿居其南”現(xiàn)存建筑總體布局基本與之相符。

正覺寺

批次:第五批

類型:古建筑

地址:司馬鄉(xiāng)看寺村西頭

第五批國保,始建于唐大和年間,金代重建,元、明時期均予重葺?,F(xiàn)存建筑后殿為金代遺構,東西配殿為元代重建,過殿為明代建筑。寺坐北朝南,二進院落,中軸線上有過殿、兩側為配殿,后院北面為后大殿。

觀音堂

批次:第五批

類型:古建筑

地址:小常鄉(xiāng)梁家莊村

第五批國保,創(chuàng)建于明萬歷九年至十一年,清代屢有修葺?,F(xiàn)存建筑正殿為創(chuàng)建時原構,余皆清代所建。寺院坐東朝西,二進院,中軸線上自西向東有天王殿(山門)、獻亭、正殿,兩側為鐘、鼓樓及東西配殿。

潞安府城隍廟

批次:第五批

類型:古建筑

地址:長治市東街廟道巷13號宏門西20米

第五批國保,是全國現(xiàn)存已知的府城隍廟中規(guī)模較大、保存較完整的一處古建筑群。創(chuàng)建于元至元二十二年,明弘治五年、嘉靖、萬歷及清道光十四年(1834年)均有擴建和重修?,F(xiàn)存建筑中大殿和角殿為元代建筑,寢宮、戲樓、玄鑒樓等為明代建筑,余皆清代所建。

淳化寺

批次:第五批

類型:古建筑

地址:陽高鄉(xiāng)陽高村

第五批國保,據(jù)清康熙三十二年《平順縣志》記載:寺院始建于北齊天保年間,初名龍門禪院,既龍門寺下院。北宋開寶年間(969――976年)因寺院侵塌而重建,北宋淳化二年(991年)改今名?,F(xiàn)寺院已毀,全貌不得而知,僅存正殿―座,為金代遺構。

明惠大師塔

批次:第五批

類型:古建筑

地址:不蘭巖鄉(xiāng)虹霓村

第五批國保,原為“?;菰骸敝薪ㄖ略涸鐨?,唯塔獨存。塔為方形石塔,是我國現(xiàn)存僅有的一座五代時期石塔。據(jù)該塔背面墻上嵌有后唐長興三年(932年)石碣記載,唐乾符四年(877年)明惠大師主持?;菰?,正月十八日突然被殺,事后由北子崇詔奉潞州節(jié)度使命,捧舍利為大師建塔?,F(xiàn)存石塔為唐代原構。

九天圣母廟

批次:第五批

類型:古建筑

地址:北社鄉(xiāng)河東村

第五批國保,據(jù)廟內元中統(tǒng)二年石碑記載:廟創(chuàng)建于隋,唐、宋、元、明、清皆有修葺?,F(xiàn)存建筑大殿為宋代遺構,獻殿為元代形制,余皆為明清建筑。廟坐北朝南,占地1840平方米,建筑面積1458.7平方米?,F(xiàn)存建筑中軸線上有山門(倒座戲臺),門上為戲樓,獻殿、圣母殿,東西有配殿、角殿、梳妝樓、十帥殿、廣生殿、十殿閆君殿等建筑。

沁縣大云院

批次:第五批

類型:古建筑

地址:郭村鄉(xiāng)郭村

第五批國保,始創(chuàng)年代不詳,現(xiàn)存山門、正殿。正殿為宋代遺構,山門為清代所建。院址坐北朝南,一進院落。正殿面寬三間,進深六椽,平面近方形,單檐懸山頂。檐下柱頭斗四鋪作出單抄,補間施隱刻。梁架結構為四椽對前后搭牽通檐用四柱。柱礎為青石質,寶裝蓮花式。正殿雖規(guī)模不大,但梁枋、斗布局疏朗,用材碩大,梁架結構簡煉,手法古樸,主體結構保留了宋代形制。

洪濟院

批次:第五批

類型:古建筑

地址:東良鄉(xiāng)東良候村

第五批國保,創(chuàng)建年代不詳。元、明、清歷代屢有修葺, 現(xiàn)存主體建筑正殿為金代風格。余皆明、清重建。寺院坐北朝南,兩進院落,主要建筑正院有戲樓、鐘鼓樓、南殿、正殿、東西配殿;偏院內主要建筑為關公殿。寺院山墻外有千佛塔一座。

武鄉(xiāng)大云寺

批次:第五批

類型:古建筑

地址:故城鎮(zhèn)故城村

第五批國保,創(chuàng)建年代不詳。據(jù)寺內北宋治平元年重修碑記載,寺曾為東漢涅氏縣治所,初名巖靜寺。北齊河清四年重修。北宋治平元年改稱今名。金大定年間重建三佛殿。元、明、清時期均有修葺?,F(xiàn)存主體建筑大雄寶殿為金代原構。余皆為明清所建。

會仙觀

批次:第五批

類型:古建筑

地址:監(jiān)漳鎮(zhèn)監(jiān)漳村

第五批國保,始建于金正大六年(即南宋韶定二年),后歷代曾數(shù)次修葺,現(xiàn)存主體建筑三清殿為金代遺構,玉皇殿為元代建筑,余皆明清所建。觀坐北朝南,為三進院落,中軸線依次為山門、關公殿、玉皇殿、三清殿,東西兩側對稱分布鐘、鼓樓、廂房、廊房、耳殿。

三峻廟

批次:第五批

類型:古建筑

地址:黃家川南陽護村

第五批國保,始建于金大定十七年,明代曾予增建,清代又進行過修葺。現(xiàn)存建筑正殿為金代原構,香亭與鐘、鼓樓為明代遺構,余皆清代所建。廟坐北朝南,以山門為界,分上、下兩院。上院中軸線上建有正殿、香亭,正殿兩側置耳房三間,香亭與山門之間兩側各設廊廡七間,緊靠東西廊廡的南面分別建鐘、鼓樓。

原起寺

批次:第五批

類型:古建筑

地址:下黃鄉(xiāng)辛安村

第五批國保,據(jù)寺內經幢記載,寺始建于唐天寶六年,北宋元二年建青龍寶塔,后歷代均有修葺?,F(xiàn)存大雄寶殿、青龍寶塔均為宋代原構,余皆明、清建筑。寺坐北朝南,橫向開間,占地面積729平方米,中軸線上依次為享亭、大雄寶殿,東側有配殿,西側有大圣寶塔。

佛頭寺

批次:第六批

類型:古建筑

地址:平順縣陽高鄉(xiāng)車當村

創(chuàng)建年代、歷代修葺情況不詳。因背靠佛爺垴而得名,原有兩進院,現(xiàn)僅存宋代佛殿一座,坐北朝南,面闊三間,進深四間,平面近方形,單檐歇山頂,筒板瓦屋面,琉璃脊飾。斗五鋪作雙下昂,梁架結構為三椽對后搭牽通檐用三柱。柱側角、升起顯著。外檐斗、內部梁架較完整地保存了宋式做法,是一處建筑形制較為獨特的宋代建筑。

靈澤王廟

批次:第六批

類型:古建筑

地址:夏店鎮(zhèn)太平村

第六批國保,創(chuàng)建于金大安二年,明清均有增修。坐北朝南,現(xiàn)存建筑大殿、角殿、耳樓、東西配殿、東西廊房、山門、戲樓、鐘鼓樓等,是一座保存完整,集金、明、清各代建筑為一體的建筑群。靈澤王大殿為金代建筑,面闊三間,進深四椽,單檐懸山頂,殿頂舉折平緩,出檐深遠。

東邑龍王廟

批次:第六批

類型:古建筑

地址:成家川辦事處東邑村

第六批國保,創(chuàng)建年代不詳,金、元、明、清歷代屢有修葺?,F(xiàn)存主要建筑正殿為金代遺構,戲臺為清代建筑。坐北朝南,兩進院落,中軸線上有山門、戲臺、正殿,兩側有耳殿、廂房等。正殿面寬三間,進深六椽,單檐懸山頂。殿內四椽上置平梁,用脊瓜柱,大叉手。殿頂琉璃脊獸,施筒板布瓦。前檐斗五鋪作單抄雙下昂。

回龍寺

批次:第六批

類型:古建筑

地址:陽高鄉(xiāng)侯壁村

第六批國保,創(chuàng)建年代、歷代修葺情況不詳。現(xiàn)存金代佛殿一座,坐北朝南,單檐懸山頂,面闊三間,進深四椽,平面近方形。斗四鋪作,出平昂。梁架結構為三椽袱對搭牽通檐用三柱。佛殿柱頭不施普拍枋,直接坐櫨斗;闌額至角柱不出頭;柱頭鋪作用蟬肚實柏;昂介于真昂與假昂的獨特做法,是研究古代建筑地方手法的珍貴實例。殿內存清工筆淡彩壁畫50余平方米,寺內存一通清光緒二年(1876年)重修碑記碑刻。

普照寺大殿

批次:第六批

類型:古建筑

地址:城西7.4公里的開村

第六批國保,據(jù)縣志記載,普照寺始建于北魏太和十二年,唐元和年間修,金大定年間重修,清順治、雍正年間屢有修葺?,F(xiàn)僅存大雄寶殿,為金代建筑。大雄寶殿面闊三間,進深六架椽,單檐歇山項。殿內采用減柱造,后金柱呈八角形,柱頭卷殺,柱腳升起顯著。柱頭斗為五鋪作單抄單下昂重造,明間、補間、斗五鋪作雙抄重造,琴面昂。各部斗里轉采用四鋪作計心造法。梁架結構為六椽對前乳通檐用三柱,為典型的金代建筑。

昭澤王廟

批次:第六批

類型:古建筑

地址:王橋鎮(zhèn)郭莊村

第六批國保,廟為二進院落,現(xiàn)存建筑有正殿、東西角殿、老君殿、土地殿等。昭澤王是唐懿宗咸通年間襄垣民間一位姓焦俠士,因精通陰陽地理之術,為民懲惡揚善、除魔降雨,歷代受封昭澤王,深受民眾崇拜并筑廟祭之。廟始建于金大定二十七年(1187年),清乾隆、民國年間屢有修葺。

天王寺

批次:第六批

類型:古建筑

地址:長子縣城南大街

第六批國保,據(jù)光緒八年《長子縣志》及碑載,元、明、清共九次修葺和增建?,F(xiàn)存建筑有中殿和后殿,中殿面闊進深各三間,單檐歇山頂。斗五鋪作單抄單下昂。后殿面闊五間,進深三間,單檐懸山頂。兩殿均使用減柱造,建筑布局及用材體現(xiàn)了金代建筑風格。

夏禹神祠

批次:第六批

類型:古建筑

地址:陽高鄉(xiāng)侯壁村

第六批國保,俗稱禹王廟,建于元至元二年(1336年),明、清皆有修葺。一進院落,主要建筑有:山門(上為倒座戲臺)、正殿,東西兩側為配殿。正殿為元代遺構,面闊三間,進深六椽,單檐懸山頂。斗四鋪作,梁架結構為四椽袱對前乳袱用三柱。

長治玉皇觀

批次:第六批

類型:古建筑

地址:南宋鄉(xiāng)南宋村

第六批國保,創(chuàng)建年代無考。據(jù)大殿正脊大吻、正門門扇題記,明萬歷四十一年,清乾隆三十八年均有修葺,現(xiàn)存建筑五鳳樓和東配殿為元代遺構,余皆為明清所建。觀坐北朝南,中軸線上依次有山門(五鳳樓)、拜廳、后殿;兩側有配殿、鐘鼓樓。凌霄寶殿為明清建筑,面寬五間,進深六椽,懸山頂。

真澤二仙宮

批次:第六批

類型:古建筑

地址:長治市壺關縣樹掌鎮(zhèn)神北村

真澤宮俗稱二仙廟、奶奶廟,始建于唐昭宗乾寧二年(895年)、宋、元、明、清歷代均有修葺,至清乾隆三十年(1765年)形成五進院建筑格局。二仙宮坐北朝南,中軸線依次有牌坊、山門、當央殿、真澤寢宮、圣公母大殿。真澤宮現(xiàn)存宋、元、明、清、民國歷代碑碣38通。

寶峰寺

批次:第六批

類型:古建筑

地址:屯留縣路村鄉(xiāng)姬村

第六批國保,始建年代無考。寺院坐北朝南,二進院。中軸線依次有戲臺、水陸殿、五方佛殿,殿前左右各有廊房七間。五方佛殿為元代建筑,面闊五間,進深三間,單檐懸山頂。斗五鋪作雙下昂,梁枋用材較大,梁架結構為四椽對后乳通檐用三柱,元代特征顯著。殿內兩山及后墻保留有壁畫。水陸殿為明代建筑,面闊五間,進深六椽,單檐歇山頂,斗四鋪作單下昂。后門下有題記“成化五年造??????”。

襄垣文廟

批次:第六批

類型:古建筑

地址:新建街245號

第六批國保,始建于金天會年間。元元貞二年至大德四年(1296―1300年)擴建,后歷代均有修葺。現(xiàn)存建筑有大成殿、東廡殿、藏書樓。大成殿始建于金天會年間,元代元貞二年將三間改建為五間。大殿面闊五間,進深六椽,單檐懸山頂,斗為六鋪作單抄三下昂,梁架結構為五椽對后乳通檐用三柱。前檐裝修已被后人改制。

潞安府衙

批次:第六批

類型:古建筑

地址:府坡街與西斜街交叉口東北50米

第六批國保,始建于隋開皇年間,元泰定二年毀于兵火,泰定3年重建公廨廳堂等。明洪武三年重建上黨門門庭。洪武三十一年增建右側鐘樓。成化七年增建左側鼓樓。弘治三年重修。1932年再次重修。府衙坐北朝南,現(xiàn)存大門、鐘鼓二樓、府二堂、辦公院、西花園等建筑。

金燈寺石窟

批次:第六批

類型:石窟寺及石刻

地址:杏城鎮(zhèn)背泉村東的林慮山巔

第六批國保,原名寶巖寺,開鑿于山巔自然形成的石凹內。開鑿年代從明弘治十七年起,至明嘉靖四十四年止,歷時60余年。石窟和建筑坐北朝南,依崖布列,現(xiàn)存七進院,洞窟14個,佛龕37個,摩崖造像500余尊。木構建筑有延壽殿、關公殿、丈八佛殿等34間,寺內保存歷代碑、碣20余通。

黃崖洞兵工廠舊址

批次:第六批

類型: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

地址:黃崖洞鎮(zhèn)下赤峪村

第六批國保,黃崖洞兵工廠是在1939年將韓莊修械所遷到此地擴建而成的,當時年生產武器可裝備16個團,主要供給華北戰(zhàn)場。1943年日軍侵入兵工廠,工廠破壞嚴重,遂撤往平順西安村。

西周黎侯墓群

批次:第七批

類型:古墓葬

地址:黎城縣西關村西南塔坡水庫一帶

西周黎侯墓地的大型墓葬屬于諸侯級別的規(guī)模,考古發(fā)掘與有關文獻中記載的黎侯多有印證,為研究西周時期黎國的歷史提供了詳實的材料。出土的鐵器也為中國古代科學技術研究提供了寶貴的資料。2005~2006年,山西省考古研究所等單位進行了調查、勘探和搶救性發(fā)掘。鉆探面積近3萬平方米,探明的墓葬有92座,其中帶墓道的大型墓3座、中型墓15座,其余為小型墓。共發(fā)掘墓葬10座,其中大型墓葬2座、中型墓葬5座、小型墓葬3座。出土隨葬品有青銅器、玉器、陶器等兩千余件。出土帶銘青銅器4件。

先師和尚舍利塔

批次:第七批

類型:古建筑

地址:三萯山北峰頂?shù)慕鸲U寺

第七批國保,據(jù)《屯留縣志》記載,金禪寺始建于唐代。為方形九層密檐式磚塔。中空,邊長約2.5米,高9層,塔剎已毀,殘高11.1米。塔身底部為紅砂巖包砌的方形基座,邊長約3.3米,高0.98米?,F(xiàn)塔身上保留有 1945年上黨戰(zhàn)役所留下的彈痕,因此也成為上黨戰(zhàn)役的歷史見證物。先師和尚舍利塔為山西為數(shù)不多的唐代密檐式磚塔,其造型、結構及塔身仿木構磚雕等,對于研究山西古塔發(fā)展演變具有重要歷史價值。

小張碧云寺大殿

批次:第七批

類型:古建筑

地址:丹朱鎮(zhèn)小張村西北

第七批國保,始建年代不詳,清代稱為三教堂。廟院長59.4米,寬23.3米,占地面積約1180平米,布局隨三層臺地而建,坐北朝南,大殿位于最上層,建于北宋時期。大殿面闊、進深各三間,單檐歇山頂,筒板瓦屋面。小張村碧云寺大殿建筑規(guī)制符合晉東南地區(qū)北宋中晚期建筑的特點,是珍貴的北宋木構建筑,具有重要歷史價值。

布村玉皇廟

批次:第七批

類型:古建筑

地址:慈林鎮(zhèn)布村村北

第七批國保,始建年代不詳,史料與碑刻均無相關記載。通過對廟內殿宇與晉東南地區(qū)相同建筑對比,該廟中殿為北宋晚期,后殿為金代,后殿東朵殿為明代建筑,其余建筑為清代。玉皇廟前后分為兩進院落,中軸線上有門樓、前殿遺址、獻殿、中殿、后殿,山門和后殿兩側分別設耳房、朵殿,西側辟跨院。布村玉皇廟反映出當?shù)厮谓饡r期廟宇布局的特點,特別是中殿,對研究北宋晚期建筑形制演變提供了珍貴的史料,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

韓坊堯王廟大殿

批次:第七批

類型:古建筑

地址:大堡頭鎮(zhèn)韓坊村西路邊臺地

第七批國保,始建年代不詳,現(xiàn)存有大殿、山門、東西廂房等?,F(xiàn)存大殿為金代建筑,附屬建筑均已坍塌,僅存基址。廟坐北朝南,一進院落,占地面積938平方米。大殿面闊、進深均為三間,單檐歇山頂,筒板瓦屋面。韓坊村堯王廟大殿中現(xiàn)存斗栱、梁架等大木作構件仍為金代遺構,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

長子崔府君廟大殿

批次:第七批

類型:古建筑

地址:丹朱鎮(zhèn)東大街長子一中校內

第七批國保,據(jù)《潞安府志》、《長子縣志》及廟內重修題刻記載,廟始建于北宋大觀二年(1108年) 前后,元、明、清時期重修。明萬歷四十一年(1613年)增建舞樓。寺內原有山門、舞樓、獻亭、大殿、寢宮等,現(xiàn)僅存大殿為金代建筑。長子崔府君廟大殿的斗栱、梁架等大部分構件為金代原物,保持金代建筑的風格,具有重要歷史價值。

襄垣永惠橋

批次:第七批

類型:古建筑

地址:縣城北門外甘水河上

第七批國保,據(jù)縣志記載,橋始建于金天會九年,明成化七年、明萬歷十九年和清代曾有修葺,至今仍是出入北門的唯一路徑。單孔石拱橋,南北走向,南北長33.6米,東西寬8.34米。橋體采用縱聯(lián)式砌筑法拱券技術,橋孔跨度長20米,券口距河中心底部高度15米。襄垣永惠橋體現(xiàn)了山西南部的造橋工藝,具有重要的歷史、藝術和科學價值。

李莊文廟

批次:第七批

類型:古建筑

地址:黃牛蹄鄉(xiāng)李莊村

第七批國保,現(xiàn)存有大成門、大成殿、東西耳殿和東西廂房。據(jù)志書與廟內金石題刻記載,始建于金泰和至大安三年,元至治元年重修。其中大成殿為金代建筑,山門建于明代,其余皆為清、民國時期建筑。

義合三教堂

批次:第七批

類型:古建筑

地址:大堡頭鎮(zhèn)義合村學校院內東側

第七批國保,始建年代不詳,廟內現(xiàn)存清道光三年(1823年)重修碑記和大殿中道光十七年(1837年)重修題記。三教堂中軸線保存有:獻殿、大殿。大殿兩側設朵殿,殿前僅存東廂房。現(xiàn)存大殿為金代建筑,獻殿為元代建筑,其余皆為清、民國時期建筑。義合三教堂建筑格局基本完整,大殿、獻殿的時代特征也較明顯,為研究這一地區(qū)金元時期建筑提供了重要實物。

下霍護國靈貺王廟

批次:第七批

類型:古建筑

地址:丹朱鎮(zhèn)下霍村南

第七批國保,廟始建年代不詳,僅存大殿和獻殿。坐北朝南,現(xiàn)存一進院落,占地面積 2891平方米。大殿檐柱上有金大定甲辰(1184年) 施柱題記,門枕石上有金明昌五年(1194年) 題記。另外,清康熙四十一年(1702年) 《重修碑記》 記載了廟于清順治十一年(1654年)磚砌正殿、創(chuàng)立香亭、栽培樹木、修筑墻垣;康熙二十四年(1685年) 移舞樓、重修廟房等。現(xiàn)存大殿為金代遺構,獻殿為清代建筑。

前萬戶湯王廟

批次:第七批

類型:古建筑

地址:丹朱鎮(zhèn)前萬戶村

第七批國保,坐北朝南,現(xiàn)僅存大殿及朵殿。始建年代不詳,現(xiàn)存大殿為元代遺構,朵殿為清代建筑。前萬戶湯王廟大殿保存基本完好,其梁架部分、斗栱等大木作構件基本為原物,帶有晉東南地區(qū)元代建筑的典型特征,具有較重要的歷史價值。

莊頭天仙廟

批次:第七批

類型:古建筑

地址:晉莊鎮(zhèn)莊頭村

第七批國保,據(jù)廟內碑文記載,該廟始建于宋建隆元年(960年),現(xiàn)存正殿為元代遺構,其余為明清時期建筑。坐北朝南,現(xiàn)存二進院,占地面積約為 1550平方米。廟院由南向北依次為山門、正殿,兩側有鐘、鼓樓及東西耳殿。莊頭天仙廟正殿主體保存基本完整,元代結構特征明顯,具有較為重要的歷史價值。

中漳伏羲廟

批次:第七批

類型:古建筑

地址:南漳鎮(zhèn)中漳村西南

第七批國保,始建年代不詳,據(jù)廟內碑文記載,明崇禎、清乾隆、同治年間均有重修。廟內僅存獻殿和大殿,大殿為元代建筑,獻殿為明代建筑。坐北朝南,現(xiàn)存一進院落,占地面積約為 1600平方米。中漳伏羲廟主要建筑保存基本完整,大殿斗栱、梁架等大木作部分均為原構,具有晉東南地區(qū)元代建筑的典型特征,為研究當?shù)卦ㄖ峁┝藢嵗?/span>

襄垣昭澤王廟

批次:第七批

類型:古建筑

地址:山西省長治市襄垣縣

第七批國保。創(chuàng)建于唐乾寧元年,唐至明清皆有修葺,現(xiàn)僅存大殿、獻殿,其中大殿為元代建筑。獻殿為明萬歷二十六年筑。寺廟坐北朝南,南北長 16.97米,東西寬 15.32米,占地面積約 255平方米。

長寧大廟

批次:第七批

類型:古建筑

地址:山西省長治市黎城縣

第七批國保,坐北朝南,一進院落,長寧大廟平面布局采用中軸線左右對稱的格局,由南而北中軸線上依次為山門、獻廳、大殿,兩側為東西妝獻廳樓、東西廂房、東西耳房。長寧大廟建筑整體布局嚴謹,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

南涅水洪教院

批次:第七批

類型:古建筑

地址:南涅水村

第七批國保,原名弘教寺,始建年代不詳,金大定九年賜額,元至元八年重建,明清兩代均有修葺?,F(xiàn)為三進院落,坐北朝南,中軸線上由南向北有:天王殿、二佛殿、大雄寶殿及其兩側的伽藍殿、關帝殿?,F(xiàn)存大雄寶殿為元代遺構,天王殿、伽藍殿和關帝殿為明代,二佛殿為清代。

馬廠崇教寺

批次:第七批

類型:古建筑

地址:馬廠鎮(zhèn)故驛村西北

第七批國保。據(jù)寺內宋太平興國九年(984年)碑碣記載,崇教寺原名山朝漳禪院,是年賜額崇教禪院。寺內現(xiàn)存有過殿、正殿、東西耳殿、東西配殿、東西廂房,寺院歷經明清時期多次修葺,其中正殿為元代建筑,過殿為明代建筑,其余則為清代所建。馬廠崇教寺歷史悠久,現(xiàn)存元、明木構建筑特征明顯,具有重要的歷史價值。

武鄉(xiāng)真如寺

批次:第七批

類型:古建筑

地址:韓北鄉(xiāng)土河村

第七批國保,原名真如院,清代改為現(xiàn)名,坐北朝南,現(xiàn)存一進院落?,F(xiàn)存大殿為元代建筑,南殿為明代建筑,其余則為清代所建。據(jù)文獻記載,元至治三年、至順四年在宋代祭祀真如場所的基礎上擴大建筑規(guī)模,增建大殿和南殿。明、清兩代均有增補。

襄垣五龍廟

批次:第七批

類型:古建筑

地址:襄垣縣古韓鎮(zhèn)城北關上寺北路西100米

第七批國保,創(chuàng)建年代不詳,據(jù)《襄垣縣志》和廟內碑碣載,五龍廟大殿重修于元至正十年?,F(xiàn)存建筑有大殿、山門、東西廂房以及戲臺遺址。其中,大殿為元代遺構,山門和西廂房為明代遺構,東廂房為近代改建。

辛村天齊王廟

批次:第七批

類型:古建筑

地址:黎城縣東陽關鎮(zhèn)辛村東部

又稱東岳廟,第七批國保。據(jù)廟內碑碣載,創(chuàng)建于元至正元年(1341年),明、清屢有修葺?,F(xiàn)存大殿為元代遺構,其余為明、清建筑。坐北朝南,一進院落,中軸線上由南向北現(xiàn)存有山門(倒座戲樓,戲樓正中下部南向辟門)、大殿;東西兩側由南向北有倒座夾房、廊房、耳殿等建筑。

大中漢三嵕廟

批次:第七批

類型:古建筑

地址:長子縣常張鄉(xiāng)大中漢村西

第七批國保,坐北朝南,一進院落。始建年代不詳,大殿為元代遺構,其余皆為清代建筑。三嵕廟大殿位于廟院北端,緊鄰大殿兩側為東西朵殿,大殿前分列東西廂房,南端為二層山門,一層辟門道,二層為倒座戲臺。大中漢三嵕廟建筑格局較為完整,大殿基本保持著元代建筑特征,具有重要的建筑歷史研究價值。

北和炎帝廟

批次:第七批

類型:古建筑

地址:長治縣北呈鄉(xiāng)北和村西隅

第七批國保,坐北向南,一進院落。相傳始建于唐代,元代重建。據(jù)廟內現(xiàn)存碑碣記載,清乾隆、道光年間均有修葺。炎帝廟現(xiàn)存正殿、東西耳殿、東西配殿及東廂房。其中正殿為元代建筑,東西耳殿、東西配殿及廂房均為清代所建。北和炎帝廟格局完整,大殿具有當?shù)卦ㄖ卣?,具有較重要的歷史價值。

北社三嵕廟

批次:第七批

類型:古建筑

地址:北社鄉(xiāng)北社村

第七批國保,創(chuàng)建年代不詳,現(xiàn)存主體結構為元、清。中軸線上自南依次分布有戲樓、獻殿、正殿,兩側建有東西夾屋、東西廊房、東西耳殿。正殿為元代建筑,其余建筑皆為建于清代的小式建筑。北社三嵕廟平面布局保存基本完整,主體結構保存較好,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

北社大禹廟

批次:第七批

類型:古建筑

地址:平順縣北社村西北

北社大禹廟整體布局保存完整,結構穩(wěn)定,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坐北朝南,中軸線上自南而北依次有戲樓、獻殿、正殿,兩側分布夾樓、東西廂房。正殿為元代建筑,其余建筑建于清代。正殿平面近方形,面闊三間,進深六椽,單檐硬山頂,灰筒板瓦屋面。

北甘泉圣母廟

批次:第七批

類型:古建筑

地址:北甘泉村西北

第七批國保,創(chuàng)建年代不詳,中軸線自南而北依次為戲樓、獻殿、正殿,兩側分布有東西夾屋、東西配殿、東西廂房。正殿為元代建筑,其他建筑建于清代。坐北朝南,東西寬23.5米,南北長44.7米,占地面積1050平方米。

李莊武廟

批次:第七批

類型:古建筑

地址:黃牛蹄鄉(xiāng)李莊村

又名關帝廟,第七批國保。廟始建年代不詳,據(jù)廟內光緒二十八年重修碑記及維修大殿時見元至大二年修造題記,應為元代建筑,清道光和光緒年間曾有修葺和增建?,F(xiàn)存鼓樓為明代遺構,余皆清代遺物。

關村炎帝廟

批次:第七批

類型:古建筑

地址:老頂山鎮(zhèn)長邯路靜樂宮附近

第七批國保,始建年代不詳,據(jù)廟內碑石記載,清光緒二十年曾進行維修,歷時三年。寺廟坐北朝南,現(xiàn)存一進院落。關村炎帝廟正殿既有晉東南地區(qū)元代建筑的特征,又有其獨特性,其東西山墻的壁畫、木構件上的彩畫及屋頂明代琉璃等,均具有較高的歷史價值和藝術價值。

石室蓬萊宮

批次:第七批

類型:古建筑

地址:長治屯留縣路村鄉(xiāng)石室村

第七批國保,又名玉皇廟。創(chuàng)建年代不詳,明、清皆有修葺。坐北朝南,一進院布局,中軸線上及兩側依次建有戲樓及兩側耳樓、東西廊房、獻廳及左右圣母殿、祖師殿,正殿玉皇殿。院存明、清碑4通。戲樓梁架有清咸豐九年重修題記。

靈空山圣壽寺

批次:第七批

類型:古建筑

地址:山西省長治市沁源縣

據(jù)寺內碑文記載,始建于唐代,北宋端拱二年(989年) 始名圣壽寺,現(xiàn)存建筑基本為明清遺構,坐北向南,五路院落一字排開。圣壽寺五路院落自西至東分別是羅漢院、窯樓院、中院、關公院、僧房院。靈空山圣壽寺布局靈活,建筑與周邊自然環(huán)境渾然一體,寺內宗教文化內涵多樣,具有較高歷史和藝術價值。

西青北大禹廟

批次:第七批

類型:古建筑

地址:北社鄉(xiāng)西青北村

創(chuàng)建年代不詳,現(xiàn)存主體建筑為明、清遺構。西青北大禹廟整體布局完整,坐北朝南,一進院布局,東西 20.1米,南北 31米,占地 623.1平方米,結構保存完好,時代特征明顯,是較重要的明清建筑實例。大禹廟沿軸線由南向北依次是戲樓、獻殿、正殿,兩側有夾屋、鐘鼓樓、東西廊房、東西配房、東西耳殿。正殿為明代建筑,面寬三間,進深四椽,單檐硬山頂,柱頭科五踩單翹單昂,平身科五踩雙昂。獻 殿面寬三間,進深三椽,單檐卷棚頂,柱斗科一斗二升交麻葉。戲樓為二層建 筑,下為山門過道,面寬三間,進深四椽,單檐硬山頂,灰板瓦屋面,柱頭科三踩單翹。鐘鼓樓、廊房、配房、耳殿均為清代小式建筑。

黎城城隍廟

批次:第七批

類型:古建筑

地址:黎城縣黎侯鎮(zhèn)河下東街95號

據(jù)《黎城縣志》載,創(chuàng)建于北宋天圣年間,元至正年間焚于兵火,明洪武二年重建,嘉靖十六年及清康熙四十年、宣統(tǒng)三年均有重修。城隍廟原為三進,坐北朝南,現(xiàn)僅存一進院落,建筑為明、清風格。坐北朝南,占地面積 1892平方米。黎城城隍廟保存了主要建筑,山門規(guī)制宏大,形態(tài)秀美,具有較高的歷史和藝術價值。

南涅水石刻

批次:第七批

類型:石窟寺及石刻

地址:牛寺鄉(xiāng)南涅水村

該石刻是近代發(fā)現(xiàn)的重要佛教石刻大型窖藏,因其出土地南涅水村命名。石刻中紀年最早的為北魏永平三年(510年),最晚的為北宋天圣九年(1031年),包括了北魏,東魏,北齊,隋,唐,北宋時期的佛教石刻精美作品,主要有造像塔、單體造像、造像碑、碑碣等四種形式。南涅水石刻表現(xiàn)了當?shù)赜凭玫姆鸾虃鞑v史,為研究佛教藝術、古代建筑與書法等各方面提供了豐富的實物資料,具有較高的考古研究價值與文物價值。

太岳軍區(qū)司令部舊址

批次:第七批

類型:重要史跡及代表性建筑

地址:沁源縣沁河鎮(zhèn)閻寨村

1940~1942年,中共太岳區(qū)黨委、決死一縱隊司令部、太岳軍區(qū)司令部等重要領導機關駐在這里,是太岳抗日根據(jù)地的政治、軍事中心。該舊址保留土窯洞24孔,石磨、石碾各一。警衛(wèi)班、參謀部、政治部、司令部、機要部炊事班窯洞20孔。

上黨西巖寺塔

批次:第八批

類型:古建筑

地址:蔭城鎮(zhèn)桑梓村

第八批國保,外觀造型及內部結構分析與西安市小雁塔造型相似,確屬唐代遺物,對研究上黨地區(qū)寺院佛塔具有重要的藝術價值。

上黨長春玉皇廟

批次:第八批

類型:古建筑

地址:蔭城鎮(zhèn)長春村

該廟院落為二進四合院布局,坐北朝南,中軸線上的建筑有大殿、過殿,戲臺設在廟院外南向約50米處,僅保留基址。廟院兩側分別設置鐘鼓樓、東西廂房。大殿面寬五間,進深二間,梁架結構為六椽栿通達前后檐用三柱,梁栿主要構件比例為3:2,這是早期建筑構件之比,脊檁處施用叉手,蜀柱下采用駝峰,也為早期建筑特點,斗栱后尾形制為?頭木,斗栱因包砌于前檐墻內,其形制不詳。2019年10月7日,長春玉皇廟入選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長子文廟大成殿

批次:第八批

類型:古建筑

地址:長子縣城東大街北側

始建于宋建中靖國元年(1101年)。元、明、清歷代均有修葺?,F(xiàn)存建筑除大成殿保留元代特征外,余皆明清遺構。文廟坐北朝南,臨街而建,為兩進院落。中軸線上依次有大成門、大成殿、明倫堂,兩側有廂房、配殿等,占地面積2700平方米。大成殿位居文廟中端,面闊五間,進深三間,單檐歇山頂,琉璃脊飾,梁架為徹上露明造,元代特征顯著。2019年10月7日,入選第八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名單。

潦河頭關帝廟

批次:第八批

類型:古建筑

地址:黃牛蹄鄉(xiāng)潦河頭村東

創(chuàng)建年代不詳。坐北朝南,一進院落布局,中軸線現(xiàn)存山門、正殿。南北長27.15米、東西寬16.8米,占地面積456.12平方米?,F(xiàn)存正殿為元代遺構,余皆明、清建筑。正殿面闊三間、進深六椽,梁架為四椽栿對前乳栿通檐用三柱,單檐懸山頂,灰布筒板瓦屋面。檐下設四鋪作單下昂計心造鋪作,明間劈板門,次間設直欞窗裝修。

西社衛(wèi)公廟

批次:第八批

類型:古建筑

地址:北社鄉(xiāng)西社村

創(chuàng)建年代不詳,明、清均有增建修葺。現(xiàn)存一進院布局,中軸線自南依次為山門(上有倒座戲臺)、獻殿、正殿,兩側分布有西妝殿、東廂房、東耳殿,剩余建筑均已坍塌。

西下莊昭澤王廟

批次:第八批

類型:古建筑

地址:上遙鎮(zhèn)西下莊村

昭澤王廟,該廟坐北朝南,平面為長方形,為一進院落,南北長36.5 米,東西寬21.5米。占地面積約710平方米,正殿面積約149平方米。廟內建筑共3座,平面布局采用中軸線左右對稱的格局,中軸線上僅存正殿,兩側為東西廊房?,F(xiàn)廟宇規(guī)模已非原制,但其主體建筑大殿仍為元代遺構,東西廊房為清代建筑。

武鄉(xiāng)福源院

批次:第八批

類型:古建筑

地址:故城鎮(zhèn)北良村

北良侯福源院整體布局坐北朝南,現(xiàn)存建筑有佛殿、東廊房、西配殿,總面積130.62平方米。其中佛殿樓建于明正統(tǒng)九年(1444),殿宇兩層,建于高臺之上,前有抱廈已毀,底層面積較小,面闊三間,進深一間,明間設門,次間開窗,二層依土臺而建,二層大于底層平面,前面依底層柱、墻設置,面闊三間,進深四椽。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