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自慰网亚洲一区二区,亚洲一级在线播放毛片,亚洲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黄aⅴ永久免费无码,91成人午夜在线精品,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欧洲wwwww在线观看

分享

中國文學史|古代文學之秦漢與魏晉南北朝文學

 星河歲月 2023-09-20

中國文學史

秦漢、魏晉南北朝文學

圖片

1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秦漢文學,特別是漢代文學,是在先秦文學的基礎上產(chǎn)生的。由于秦代歷時短促,文學成就不高,因而主要是兩漢文學的成就。從文學樣式看,秦漢文學主要在辭賦、史傳文、政論文和樂府詩歌等四個方面取得較高成就,在歷史上有較為深遠的作用和影響。

圖片

一、秦代文學

1.李斯(約公元前284年—公元前208年),李氏,名斯,字通古,戰(zhàn)國末期楚國上蔡人。秦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學家和書法家。代表作是散文《諫逐客書》《泰山封山刻石》《瑯琊刻石》等。秦王政十年(前237)下令驅逐六國客卿。李斯上《諫逐客書》阻止,為秦王政采納。他在秦王政統(tǒng)一六國的事業(yè)中起了較大作用。

《諫逐客書》先敘述自秦穆公以來皆以客致強的歷史,說明秦若無客的輔助則未必強大的道理;然后列舉各種女樂珠玉雖非秦地所產(chǎn)卻被喜愛的事實作比,說明秦王不應該重物而輕人。文章立意高深,始終圍繞“大一統(tǒng)”的目標,從秦王統(tǒng)一天下的高度立論,正反論證,利害并舉,說明用客卿強國的重要性。此文理足詞勝,雄辯滔滔,打動了秦王嬴政,使他收回逐客的成命,恢復了李斯的官職。

2.呂不韋(前292年—前235年),姜姓,呂氏,名不韋,戰(zhàn)國末期韓國大商人,曾為秦國的相國。他集合門客編寫了《呂氏春秋》,又稱《呂覽》,是雜家代表作。呂不韋還想出一個宣傳該書的辦法,“布咸陽市門,懸千金其上,延諸侯游士賓客有能增損一字者予千金。即“一字千金”的由來。

二、漢代文學

漢朝在文學史上一般分為東漢西漢。兩漢的主要文學成就包括:漢賦,散文,詩歌。漢代文學在中國文學史上占有重要地位,為后世文學,尤其是魏晉南北朝文學的發(fā)展,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一)散文:兩漢散文以歷史散文和政論散文最為突出。

1.政論散文

(1)賈誼(前200—前168),西漢初年著名政論家、文學家,世稱賈生。主要文學成就是政論文,有“疏”7篇,《新書》;明朝人輯有《賈長沙集》?!缎聲贩从沉速Z誼的政治經(jīng)濟思想,開篇《過秦論》,總結了秦朝滅亡的歷史教訓,提出了一系列政治主張;《宗首》、《藩強》、《權重》等闡述了加強中央集權的思想;《大政》、《修政》等提出了利民安民的民本思想。代表了漢初政論散文的最高成就。

(2)晁錯(前200年—前154年),西漢政治家、文學家,作品有《守邊勸農(nóng)疏》、《論貴粟疏》。

2.歷史散文

(1)司馬遷(前145年-?),字子長,西漢史學家、散文家。司馬遷與西漢司馬相如有“文章兩漢兩司馬”之稱,司馬遷與班固有“班馬”之稱。所著《史記》(原名《太史公書》),我國第一部紀傳體通史,是正史二十四史的第一部,被魯迅稱為“史家之絕唱,無韻之《離騷》”?!妒酚洝放c司馬光的《資治通鑒》并稱“史學雙璧”。

《史記》共130篇,分為本紀、世家、列傳、表、書。本紀記帝王生平事跡;世家記貴族興衰史;列傳記不同階層社會著名人物事跡;表是全書敘事的聯(lián)絡和補充;書是天文歷法科技專著。

(2)班固(公元32年—公元92年),字孟堅,東漢著名史學家、文學家,與司馬遷并稱“班馬”,“投筆從戎”的成語來源于其弟班超。修成我國第一部紀傳體斷代史《漢書》,開創(chuàng)“包舉一代”的斷代史體例,與《史記》、《后漢書》、《三國志》并稱為“前四史”。

辭賦以《兩都賦》最著名?!秲啥假x》分《西都賦》、《東都賦》兩篇?!段鞫假x》由假想人物西都賓敘述長安情況,以暗示建都長安的優(yōu)越性;《東都賦》則由假想人物東都主人介紹東都洛陽盛況,表明已超過了西都長安。后張衡《二京賦》、左思《三都賦》,在形式上都受其影響。

(3)劉安(公元前179-前122年),西漢思想家、文學家,招門客集體編著《淮南鴻烈》,也叫《淮南子》,其中最為著名的篇章有《鯀禹治水》、《共工怒觸不周山》、《塞翁失馬》等。

(4)劉向(約前77—前6)字子政,西漢經(jīng)學家、文學家,撰有《說苑》、《新序》,還整理修訂了《戰(zhàn)國策》、《楚辭》。

(5)王充(27年-約97年)字仲任,東漢哲學家,著有《論衡》。

《論衡》,無神論著作,是針對這種儒術和神秘主義的讖緯說進行批判。《論衡》解釋世俗之疑,辨照是非之理,即以“實”為根據(jù),疾虛妄之言?!昂狻弊直玖x是天平,《論衡》就是評定當時言論的價值的天平。它是古代一部不朽的唯物主義的哲學文獻。正因為《論衡》一書反叛于漢代的儒家正統(tǒng)思想,故將它視之為“異書”。

(6)蔡琰,東漢末年人,生卒年不詳,字文姬,是文學家蔡邕的女兒,東漢杰出的女詩人和書法家,代表詩作《悲憤詩》。

(二)賦

漢賦乃兩漢一代之文學,是一種新興的文體。它介于詩歌和散文之間,韻散兼行,是詩的散文化,散文的詩化。它兼收并蓄《詩經(jīng)》、“楚辭”、先秦散文等諸種文體,是我國古代韻文和散文的綜合體。漢賦四大家一般指:司馬相如、揚雄、張衡、班固。

1. 漢大賦是漢賦的典型形式。大賦在形式上篇幅較長,結構宏大,多采用主客問答的結構形式,一般由小序、正文、結尾三部分組成,韻文與散文相間,散文的成分較多;在內容上以寫物為主,以“潤色鴻業(yè)”(班固《兩都賦序》)為目的,兼有諷喻勸諫。在藝術上最突出的特點就是采用鋪張揚厲的手法和博富絢麗的辭藻,對事物作窮形極貌的描寫,顯示了綿密細致、富麗堂皇的風格特征。枚乘的《七發(fā)》標志漢大賦的正式形成。司馬相如的《子虛賦》和《上林賦》是最典型的作品。

2. 賈誼的騷體賦《吊屈原賦》,描寫了一個善惡顛倒,是非混淆的黑暗世界,表現(xiàn)對屈原深深的同情。但他不贊同屈原以身殉國,主張“遠濁世而自藏”,以此保全自己,這才合乎“圣人之神德”。《鵩鳥賦》,人鳥對話形式,開漢賦主客問答體之先河。作者向這只帶來死亡之兆的鳥兒訴說,得到的答案是死亡不過是萬物變化的一種,不值得為生留戀,為死悲傷。

3. 枚乘(?~公元前140年),西漢辭賦家,代表作《七發(fā)》是漢大賦正式形成的標志?!镀甙l(fā)》是一篇諷諭性作品,在于勸誡貴族子弟不要過分沉溺于安逸享樂,表達了作者對貴族集團腐朽縱欲的不滿。

4. 東方朔(公元前154年-公元前93年),本姓張,字曼倩,西漢辭賦家?!洞鹂碗y》以主客問答形式,說生在漢武帝大一統(tǒng)時代,“賢不肖”沒有什么區(qū)別,雖有才能也無從施展,有詼諧的特點,發(fā)泄了他懷才不遇的牢騷。

5. 司馬相如(約前179年—前118年),字長卿,西漢辭賦家,中國文化史文學史上杰出的代表,其作品是漢賦的頂峰,代表作《子虛賦》、《上林賦》。

6. 揚雄(公元前53年—公元18年),字子云,西漢文學家,哲學家,作品《甘泉賦》《羽獵賦》,是仿《子虛》、《上林》而作。

7. 張衡(78年—139年),字平子,東漢著名科學家、文學家,代表作《二京賦》、《歸田賦》?!抖┵x》,包括《西京賦》、《東京賦》兩篇。二京,指漢的西京長安與東京洛陽?!稓w田賦》,散體抒情小賦的先驅,是中國文學史上第一篇描寫田園隱居樂趣的作品。

(三)樂府詩歌

兩漢詩歌以樂府詩和五言詩成就最為顯著。這些樂章、歌辭后來就叫“樂府詩”,成為繼《詩經(jīng)》、《楚辭》而興起的一種新詩體。

1.樂府

樂府,本是政府的音樂機構。西漢立國以后,沿襲秦朝體制,也設有專門的樂府機構。武帝時,樂府機構的規(guī)模和職能被大大擴大,其中“采詩”是樂府最引人注目的一項職能。漢樂府民歌的主要藝術特色是以敘事為主,具有“感于哀樂,緣事而發(fā)”的現(xiàn)實主義精神。漢樂府民歌的形式多種多樣,有三言、四言、五言、六言及雜言種種,其中最常用的是新興的雜言和五言詩。

《樂府詩集》:樂府詩總集名,南朝宋郭茂倩編寫。輯錄了漢魏至唐五代的樂府歌辭,兼及先秦至唐末歌謠。代表作《孔雀東南飛》最早見于南朝徐陵編纂的《玉臺新詠》,是第一部長篇敘事詩,也是中國古代最長的一部敘事詩?!犊兹笘|南飛》與北朝《木蘭詩》并稱“樂府雙璧”。又與《木蘭詩》,韋莊的《秦婦吟》并稱為“樂府三絕”。

2.《古詩十九首》

《古詩十九首》是文人五言詩中最杰出的代表,標志著中國文人五言詩的成熟,被劉勰稱為“五言之冠冕”。東漢末年涌現(xiàn)出一大批文人五言詩,其作者不明,后人泛稱為“古詩”。這類作品中的十九首,至梁代被蕭統(tǒng)選編入《文選》,后人遂以“古詩十九首”稱呼它們。

圖片

2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圖片

魏晉南北朝是中國文學發(fā)展史上一個充滿活力的創(chuàng)新期,詩、賦、小說等體裁,在這一時期都出現(xiàn)了新的時代特點,并奠定了它們在此后的發(fā)展方向。從思想文化的角度來看,魏晉南北朝文學出現(xiàn)的這些“新變”,與佛教在中土的傳播有著極為密切的關系。文學史上所說的魏晉南北朝時期,始于東漢建安年代,迄于隋統(tǒng)一,歷時約四百年,這一時期的歷史情況比較復雜。

圖片

魏晉南北朝文學

一、三國時期的文學集團與文人

1.“三曹”:曹操、 曹丕、 曹植

(1)曹操(155年—220年),字孟德,中國古代杰出的政治家、軍事家、文學家、書法家、詩人,代表作有《觀滄?!?、《龜雖壽》、《蒿里行》、《短歌行》、《對酒》等。

(2)曹丕(187年—226年),字子桓,三國時期政治家、文學家,其所著的《燕歌行》是中國現(xiàn)存最早的文人七言詩。曹丕的《典論論文》是文學史上第一篇文學批評論文,第一次論述了文學的獨立地位。

(3)曹植(192年-232年),字子建,其作品收錄在《曹子建集》中,代表作有《七哀詩》、《白馬篇》、《贈白馬王彪》、《門有萬里客》、《洛神賦》、《歸思賦》和《七步詩》等。鐘嶸《詩品》稱曹植“骨氣奇高,詞采華茂, 情兼雅怨,體被文質”。

2.“建安七子”:孔融、陳琳、王粲、徐干、阮瑀、應玚、劉楨。

“三曹”、“建安七子”和蔡琰等人的文學風格多反映戰(zhàn)亂社會現(xiàn)實,表達統(tǒng)一天下的愿望和對理想生活的追求,所以后來者將其概括為“建安風骨”,劉勰在《文心雕龍》稱其為“志深筆長,梗概多氣“。

3.“竹林七賢”:阮籍、稽康、山濤、劉伶、王戎、向秀、阮咸。

4. 蔡琰,我國第一位杰出女詩人,作有《悲憤詩》等。

5.諸葛亮《出師表》、范曄《后漢書》、陳壽《三國志》等都很有名。西漢史學家司馬遷的《史記》、漢朝東漢史學家班固的《漢書》、南朝宋史學家范曄的《后漢書》、晉朝西晉史學家陳壽的《三國志》并稱“前四史”。

二、魏晉南北朝的小說

1.志怪小說

在魏晉南北朝動蕩的時代背景下,佛道方術思想盛行,由此發(fā)展而形成了以記述有關神仙鬼怪的民間故事和傳說為主的文學作品,稱之為志怪小說。唐傳奇就是在它的基礎上發(fā)展而來的,中國小說史上,說狐道鬼這一流派的形成,就肇造于這時的志怪小說。志怪小說以干寶的《搜神記》和劉義慶的《幽冥錄》為代表。

2.志人小說

志人小說(軼事小說)是指魏晉六朝流行的一種專記人物言行和記載歷史人物的傳聞軼事的雜錄體小說,又被稱做清談小說、軼事小說。數(shù)量上僅次于志怪小說。是在當時品藻人物的社會風氣影響之下形成的。著名的有邯鄲淳的《笑林》和劉義慶的《世說新語》。

三、南北朝文學

1.三張二陸兩潘一左

三張:張載、張協(xié)、張亢三兄弟

兩陸:陸機、陸云兄弟

兩潘:潘岳(潘安)、潘尼叔侄

一左:左思是西晉最杰出的詩人,開創(chuàng)了詠史詩借詠史以詠懷的新路,成為后世效仿的范例。左思的辭賦,名氣最大的是《三都賦》,“洛陽紙貴”一詞正出于此篇。代表作《詠史詩》八首,風格剛健,氣勢雄健,人稱左思風力。

2.王羲之(303年—361年),字逸少,有“書圣”之稱。代表作《蘭亭序》被譽為“天下第一行書”,在書法史上,他與其子王獻之合稱為“二王”。

3.鐘嶸(約468年—約518年),字仲偉,南朝文學批評家,其所著《詩品》是我國第一部系統(tǒng)評論詩歌的專著。

4.劉勰(約465年—卒年不詳),字彥和,南朝文學理論家、文學批評家,其所著《文心雕龍》最杰出的文藝理論專著。

5.酈道元(約466-527年),字善長,北魏地理學家,中國游記文學的開創(chuàng)者,《水經(jīng)注》對后世游記散文的發(fā)展影響頗大。

6.蕭統(tǒng)(501年―531年),字德施,南朝文學家,其所著《昭明文選》是我國第一部文學作品選集。

7.陶淵明(約365—427年)字元亮(晚年更名潛),字淵明,別號五柳先生,世稱靖節(jié)先生,被譽為“隱逸詩人之宗”、“田園詩派之鼻祖”,文學史第一個大量寫飲酒詩的詩人,作品語言平淡。陶淵明傳世作品共有詩125首,文12篇,被后人編為《陶淵明集》,代表作有《飲酒》、《歸園田居》、《歸去來兮辭》、《桃花源記》、《五柳先生傳》等等。

陶淵明的田園詩數(shù)量最多,成就最高。這類詩充分表現(xiàn)了詩人鄙夷功名利祿的高遠   志趣和守志不阿的高尚節(jié)操;充分表現(xiàn)了詩人對黑暗官場的極端憎惡和徹底決裂;充分表現(xiàn)了詩人對淳樸的田園生活的熱愛,對勞動的認識和對勞動人民的友好感情;充分表現(xiàn)了詩人對理想世界的追求和向往。

陶淵明在散文創(chuàng)作上的地位和影響,實不下于他的詩歌。代表作有《五柳先生傳》《桃花源記》《歸去來兮辭》。如《五柳先生傳》在一百多字的篇幅中,以極其簡潔的筆墨表達了不同流俗的性格,清楚地劃出   一條與世俗的界限,從而塑造了一個清高灑脫,怡然自得,安貧樂道的隱士形象。五柳先生遂成為寄托中國古代士大夫理想的人物形象。

8.山水詩:描寫山水風光,謝靈運是鼻祖。陶淵明和謝靈運并稱陶謝。

謝靈運(385年-433年),字靈運,,東晉佛學家、旅行家,山水詩派鼻祖,代表作《謝康樂集》。陶淵明和謝靈運并稱“陶謝”,謝靈運和謝朓并稱“大小謝”,大謝是謝靈運,謝朓被世稱“小謝”。

9.玄言詩:在玄學的影響下,部分詩人的以談論老莊玄理為主,少數(shù)兼顧佛理的表述,代表人物孫綽和許詢。

10.游仙詩:在玄言詩的基礎上,郭璞等人將老莊思想和道教神仙之說相混合,寄托仕途不順,恐懼禍亂的苦悶情緒。代表作:《游仙詩》十四首。

11.元嘉三大家:宋文帝時期,謝靈運,顏延之和鮑照并稱三大家。

12.宮體詩:描寫女性的詩,代表人物:蕭綱,徐陵,庾信父子。代表集《玉臺新詠》。

13.北地三才:溫子升,刑邵,魏收

14.南北朝民歌的風格:南朝樂府民歌分吳歌和西曲兩類,大多產(chǎn)生于長江流域,其地山川秀美,詩中描繪了江南的清麗秀美,如《西洲曲》;北朝樂府多反映任命的亂離之苦,和勇敢剛毅的尚武精神,如《木蘭詩》《敕勒川》;同寫情愛,南北情調也大異其趣,南朝樂府往往纏綿悱惻,委婉蘊籍,北朝樂府則多爽快直露,干脆利落。

15.《古詩十九首》

中國古代文人五言詩選輯,由南朝蕭統(tǒng)從傳世無名氏古詩中選錄十九首編入《文選》而成。這十九首詩習慣上以句首標題,依次為:《行行重行行》《青青河畔草》《青青陵上柏》《今日良宴會》《西北有高樓》《涉江采芙蓉》《明月皎夜光》《冉冉孤生竹》《庭中有奇樹》《迢迢牽牛星》《回車駕言邁》《東城高且長》《驅車上東門》《去者日以疏》《生年不滿百》《凜凜歲云暮》《孟冬寒氣至》《客從遠方來》和《明月何皎皎》。

《古詩十九首》是樂府古詩文人化的顯著標志,深刻地再現(xiàn)了文人在漢末社會思想大轉變時期,追求的幻滅與沉淪、心靈的覺醒與痛苦,抒發(fā)了人生最基本、最普遍的幾種情感和思緒。全詩語言樸素自然,描寫生動真切,具有天然渾成的藝術風格,處處表現(xiàn)了道家與儒家的哲學意境,被劉勰稱為“五言之冠冕”(《文心雕龍》)。

16.葛洪(公元284—364年),東晉道教學者、著名煉丹家、醫(yī)藥學家。字稚川,自號抱樸子,代表作《抱樸子》。

17.顧愷之(348年—409年),字長康,杰出畫家、繪畫理論家、詩人。顧愷之博學多才,擅詩賦、書法,尤善繪畫。精于人像、佛像、禽獸、山水等,時人稱之為三絕:畫絕、文絕和癡絕。

四、文學評價

陸機《文賦》是我國文學批評史上第一篇完整的系統(tǒng)性文學理論作品。

齊末梁初劉勰的文論巨著《文心雕龍》,力圖用儒家思想觀點來指導魏晉以來離開經(jīng)典本原,追逐浮靡文風的文學思潮主流,它是中國文學理論批評史上第一部有嚴密體系的文學理論專著。

鐘嶸的《詩品》是中國文學批評史上第一部詩論專著。

曹丕《典論·論文》是我國探討文學問題最早的文學批評論著。

圖片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