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媽媽在知乎提問說常會聽到「佛系養(yǎng)娃」、「佛系帶娃」,似乎輕松便可擁有優(yōu)秀之娃,而自己卻需要與孩子斗智斗勇,故而納悶佛系帶娃為何會是育兒新策略。 作為育兒咨詢師,安水如覺得,佛系帶娃并不屬于育兒新策略,而是對自己沒法心悅誠服地與孩子實現(xiàn)合作的一種無奈放縱,及破罐子破摔的擺爛之舉。
「佛系養(yǎng)娃」、「佛系帶娃」的概念,很早就興起來了,不知是誰制造出來的網(wǎng)絡詞匯。本意是對當今時代的疲娃累媽的育兒策略的一種無聲控訴。純屬調(diào)侃。 這是因為,很多人壓根就沒有真正意義地理解「佛」的概念,也不清楚「佛法」是神圣的,是高深莫測的,是世間最不容易攀登的一座精神高峰。 換言之,實際上,真正意義的佛法教育 是比當今時代的普通教育要嚴肅得多的,更是要辛苦不知多少萬倍的,屬于人世間的「苦中之苦」。
前段時間,安水如有讀一本由生在僧侶世家,且是從小就被家人送去寺院接受極其嚴格的僧侶教育的活佛寫出來的書,從而了解了孩子在寺廟的學習生活。 在書中,作者有提到說自己是在十歲的時候就被送到寺廟去剃度為僧,每天都要學習教法,且是在能夠將前一晚所做之夢講給上師聽后,上師才會因此決定是否要對學生進行傳法。 在那三年的學習期間,作者有過多次的集體閉關禪修經(jīng)驗,也曾獨自進行過多次的閉關。后在寺院的經(jīng)辯學院學習語法、梵文、詩學、星相學、藝術、宇宙論、知識論等諸多學科。 經(jīng)過多年的刻苦學習,成績優(yōu)異的作者獲得了「格西學位」這個在西藏寺院教育里頭的最高學位。后應邀出國,并在里茲大學從事科研工作。
其實,早在十多年前的時候,因為「宗教學」這個必修課程,安水如就曾有去過寺廟,并在那見著了里頭的寺廟學院,及藏書頗豐的寺廟圖書館。 這讓安水如頗為震驚。因為,在安水如的認知里頭,出家人是不需要像學生那樣進行勤懇學習,或待在寺院認真上課的。 離開學校幾年后,在一個不經(jīng)意之間,安水如讀到了一份關于東華禪寺的萬行方丈是如何成為方丈的資料,就更加吃驚的了。 因為,萬行方丈在成為一代方丈之前,他在石洞閉關時不僅是只穿著褲衩,還差點死在了那,后去西藏接受了極其嚴格的專門訓練。 而同樣是曾接受西藏佛法教育的東方生命科學院院長則說經(jīng)由十來年的辛苦終在拉薩明心見性的時候,他的全心身都處于極度空靈的狀態(tài)。身體很是虛弱,需要他人的照顧。 后來,曾賣血買書的東方生命科學院院長就只身一人地去了印度訪學,住在電線老化的危房里,以廢舊木板為床,炎熱到一天都需要洗好多次澡。多年后回國成為東方生命科學院院長。 就安水如而言,雖說安水如并不是僧人,但在過去的近十年里頭,那也是接受過相當嚴格的心身訓練的。感受便是一路承受著被扒皮和被抽筋之苦。故而對外說這才是人世間最大的苦呀。 有一個證道者就曾跟我們說「別想著自己會被手下留情」。因為,真正意義的佛法教育是對生命的一種喚醒。而喚醒他人的生命,那是需要指導員、師傅等操作員不能有任何的心慈手軟的。
其次,真正意義的佛法教育其實也不是順其自然,更不是對孩子的放縱或放手。對孩子撒手不管或任由孩子自生自滅的教育,并不是真正意義的佛法教育。 真正意義的佛法教育是一種對天然玉石的精雕細琢,以讓天然玉石在脫胎換骨中看清世界、看清自己,從而獲得高貴又清透的清醒人生,與從容姿態(tài)。 不僅如此,真正意義的佛法教育是能夠把一個眾人唾棄的無用頑石給打磨成受人敬仰的人上人,如東方生命科學院院長就曾是個學渣,東華禪寺的方丈也只是個初中畢業(yè)生。 可這打磨者并不是所有人都能勝任的。并不是說天下的所有父母都是能夠具備資格的。雖說安水如曾接受多年的心身淬煉,但也是遠遠不夠格的,故而對這佛法教育,不生貪戀。 在安水如看來,孩子能夠在普通學校接受教育,并由此掌握自食其力的技巧,具備保護自己的能力,懂得在內(nèi)求中安頓自心,知道要如何來去善待他人,怎樣來去減少對資源的過度消耗,就已是很好的了。 作為母親,安水如并不盼著自家孩子能夠成為那個受人敬仰,乃至于名流千古的人上人。成為人上人是很苦的,是要被扒掉很多的皮層,被抽掉很多的筋骨,乃至于在那伸手不見五指的屋子里頭獨自度過數(shù)以萬計的漫長黑夜的。
此外便是,佛法用于帶娃,那是需要父母自己先去做到的。因為佛法的教育是一種「行不言之教」的教育。是寂靜又無聲,但卻又神圣到容不得任何懈怠與慵懶的。 其中,「行不言之教」并不是簡單的做好表率的示范與榜樣作用,而是一種以心傳心的心靈教育。是教育者對孩子的一種不施加任何的言語鞭笞,但卻能夠讓孩子有所成才的圣人之教。 然而,在這人世間,絕大多數(shù)的我們都不過就是極其普通的父母,是仍舊在磕碰中探索心靈成長,于迷茫里琢磨如何來去內(nèi)求活清透的生命個體。 若有不信,那父母就可以對自家孩子進行不施言語的陪伴,并在實驗的過程中去觀察孩子是不是能夠有所成才,或學有所成。 作為一個育兒咨詢師,在這點上,安水如就是不夠自信的。亦是不認為自己已是掌握了對自家孩子施行以心傳心的心靈教育的真本事的呢。 而一個不曾有掌握相應的施教能力的母親,那自是沒法對自家孩子施加如此神圣的佛法教育,亦是不敢對外宣稱自己是在佛系帶娃、佛系養(yǎng)娃的呀。 故而在日常生活里頭,安水如總會苦口婆心地教導孩子要如何來去學習觀察,怎樣來去做人做事。并會騰出時間來在內(nèi)求中去實現(xiàn)自我教育和自我成長的呢。 不僅如此,安水如還會想方設法地去探索自己要如何來去呵護孩子的內(nèi)驅力,怎樣來去讓孩子能夠心悅誠服地與自己合作,以讓自己的帶娃時光能夠多一些的順暢自如,少一些的雞飛狗跳。 而為了做到這,在平日里頭,安水如不僅努力閱讀,認真上課,還會用心觀察,專注思考,并在一點點的行動中去提升自己的各方面能力,以讓自己能夠在孩子跟前多一些的靜定平和,少一些的氣急敗壞。
總之,佛系帶娃并不新潮,而帶娃也不需要父母去調(diào)侃,但需要父母去用心地進行自我教育,并在勤懇學習中去學習如何更好地實現(xiàn)與孩子的友好合作,以讓孩子內(nèi)驅力飽滿地自行奔跑的。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