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月初,李伯祥先生在濟南和北京接連舉辦了兩場個人從藝八十周年的紀念演出。無論參演嘉賓陣容,亦或是節(jié)目安排都頗具看點。180元至780元的票價雖說算不上親民,但也足以讓前來捧場的觀眾值回票價了。86歲高齡的李伯祥先生,10天之內連演兩場依然神采熠熠,其精神狀態(tài)、言語力氣和舞臺表現都完全不像個耄耋老人。反觀他身邊74歲的捧哏搭檔王佩元先生,則顯得老邁年高。這也讓熱愛相聲的觀眾不禁唏噓,當今相聲界首屈一指的大量活真的老了!自從2014年杜國芝病逝后,李伯祥先生便很少登臺。即便有演出,捧哏搭檔也一直是師弟許秀林。而佩元先生在常貴田去世后,經常給魏文亮捧哏。此次紀念專場演出上,李伯祥邀請王佩元搭檔,著實讓很多觀眾出乎意料。當然意外的同時,更多還是期待,因為兩位老先生年輕時都是以腦子活、反應快著稱。這兩位的合作,堪稱棋逢對手,將遇良才。然而更意外的是,專場演出上,比李伯祥小了將近一輪的王佩元,在臺上已是老態(tài)龍鐘,失誤頻出。當年給常貴田捧哏時,他可是完全主導,要說領著搭檔演也毫不為過。而現如今的這一幕,讓愛戴這位老先生的觀眾滿眼盡是心酸和心疼。復盤一下兩場演出,不難發(fā)現佩元先生的這些低級失誤,倒退三年都絕不可能在他身上發(fā)生。紀念專場濟南站和北京站,李伯祥都使了同一塊活——《周游世界》。前面用學外語當墊話,后面接地名趟子找底。前后兩場,86歲高齡的李伯祥都保托范準,基本聽不出毛病。而佩元先生一上臺就出錯了。老觀眾都熟悉,以前怹開場習慣說這么幾句,“我的老恩師常寶霆先生教導我,一個演員站在舞臺上永遠是觀眾的學生。我重新更正一下,學徒王佩元上臺鞠躬”。每每說到此處,臺下觀眾必然要“起尖兒”。但在北京民族宮的舞臺上,不知道老先生是不是晃范,說成了“永遠是觀眾的朋友......學徒王佩元上臺鞠躬”。這就前言不搭后語了,既然是朋友,何談師生呢?但當時觀眾仍報以熱烈的掌聲。到“底”李伯祥背地名趟子時,佩元先生又吃栗子了。原本是逗哏的說“我到過歐洲的阿爾巴尼亞,去過它的兩個城市斯庫臺、地拉那”。捧哏的得重復一下,“哦,斯庫臺和地拉那”,結果佩元先生愣是說成了“斯庫臺和地那拉”,而且兩場演出在都同一個地方出錯了。接下來李伯祥繼續(xù)背,“我還到過亞洲河內、平壤、老撾康開、黎巴嫩的貝魯特”,佩元先生縫了一句“4個了”。實際加上開頭的兩個,逗哏的已經說了6個地名。除此之外,開場墊話也有兩三處“重綱”了。當年兒時伙伴趙偉洲口中的“大頭”;當年站在桌子里面滴水不漏的大量活,當年那個在臺上舉手投足都透徹機靈勁的王珮元,真的已經漸漸老去......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