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小薊 【藥性】 甘、苦,涼。歸心、肝經(jīng)。 【藥性說(shuō)明】 性涼濡潤(rùn),善入血分,能清血分之熱,又能清熱解毒,散瘀消腫。 【功效】 涼血止血 散瘀解毒 消癰 【應(yīng)用】 1.血熱出血證 2.熱毒癰腫 【用法用量】 煎服,10~15g,鮮品加倍。外用適量,搗敷患處。 【要點(diǎn)】 小薊血淋要藥 大薊 【藥性】 甘、苦,涼。歸心、肝經(jīng)。 【藥性說(shuō)明】 性涼入心肝血分,清熱涼血以止血,味苦開(kāi)泄以消腫散結(jié),為血熱出血及熱毒瘡瘍之要藥。 【功效】 涼血止血 散瘀解毒 消癰 【應(yīng)用】 1.血熱出血證 2.熱毒癰腫 【用法用量】 煎服,10~15g。鮮品可用30~60g。外用適量,搗敷患處。 【鑒別用藥】 大薊與小薊功效異同 同: 二者均能涼血止血,散瘀解毒消癰,廣泛用治血熱出血諸證及熱毒瘡瘍,常相須而用。此外兩藥均具清肝降壓之功,可治肝炎、高血壓。 異: 大薊止血作用廣泛,以治吐血、咯血及崩漏下血尤為適宜,散瘀解毒消癰力強(qiáng); 小薊兼能利尿通淋,以治尿血、血淋為優(yōu)。 |
|
|
來(lái)自: 子孫滿堂康復(fù)師 > 《中醫(yī)內(nèi)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