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Tu Si Zi 菟 絲 子 每日學藥 ![]() ![]() 名稱 ![]() 菟絲子 ![]() 別名:菟絲實,吐絲子,黃藤子,蘿絲子,纏龍子,豆須子,豆寄生,無根草,黃絲,無娘藤,金黃絲子等 ![]() ![]() 來源 ![]() ![]() ![]() 本品首載于《神農本草經》。為旋花科植物南方菟絲子 Cuscuta australis R. Br. 或菟絲子 Cus-cuta chinensis Lam. 的成熟種子。我國大部分地區(qū)均產。秋季采收。 ![]() ![]() ![]() 性味歸經、功效 ![]() ![]() 【性味歸經】辛、甘,平。歸肝、腎、脾經。 【基本功效】補益肝腎,固精縮尿,安胎,明目,止瀉,外用消風祛斑。 【用法用量】煎服,6~12g 外用適量。 【使用注意】陰虛火旺、大便燥結、小便短赤者不宜服。 ![]() ![]() 適應癥 ![]() 本品味甘性平,主入腎經。既能補腎陽,又能益腎陰,〝為腎虛平補良藥〞。(《藥性切用》)。兼“除精氣之走泄”(《藥鑒》),有固精、縮尿之效,活用于腎虛陽痿、遺精尿頻等。 入肝經,能補益肝腎而明目、安胎,適用于肝腎不足之目暗不明、沖任不固之胎動不安。 入脾經,能補脾益腎而止污,適用于脾腎兩虛之便溏泄污。 ![]() ![]() ![]() 臨床應用 ![]() 1.腎氣不固證 治腎虛陽痿遺精;治小便過多或失禁:治腎虛不固之遺精、帶下、尿濁。 2.胎漏,胎動不安 治腎處胎元不固,胎漏,胎動不安:治氣血不足,腎氣不固所致的胎漏、胎動不安。 3.目暗不明 治肝腎不足所致的目暗耳鳴、眼睛干澀不舒、 視物模糊。 4.脾腎虛污 治脾虛便溏;治脾腎兩虛之泄污。 此外,治白癜風,可單用浸酒外涂。 ![]() ![]() 編輯:涂晨展 責編:林蘇穎 指導:尤偉靜 許皖 技術:寧衛(wèi)本草社新媒體部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