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在中藥中,有兩個叫“茱萸”的藥材,一個是山茱萸,一個是吳茱萸。 山茱萸味道酸澀,是滋補肝腎的,大名鼎鼎的六味地黃丸中就有山茱萸。 所以,山茱萸是給中老年準(zhǔn)備的,尤其是覺得自己腎虧的,沒事泡點藥酒喝喝,也是不錯的養(yǎng)生方法。 而吳茱萸大辛大熱,能溫中散寒,是兒科虛寒性疾病不能缺少的一味藥物,把吳茱萸研碎成末貼敷腳心和肚臍,能治好幾種兒科疾病,可以大大緩解媽媽們的焦慮,再也不用著急跑醫(yī)院了。  吳茱萸研末敷貼肚臍,可以溫中散寒,治療嬰幼兒寒性腹瀉。 嬰幼兒腹瀉很常見,尤其是嬰兒腸道菌群沒有實現(xiàn)完全的平衡,受涼或者吃點涼性水果很容易腹瀉拉肚子。 醫(yī)生檢查后告訴你是輪狀病毒感染,很多家長聽到后很著急,甚至可以說是焦頭爛額,四處求醫(yī)。 其實,治療嬰幼兒寒性腹瀉(特征是糞便不臭),用吳茱萸研末,和熱的大米飯混合成餅狀,候溫后用膠布敷貼在肚臍及其周圍,固定10個小時左右,嬰幼兒腹瀉大部分可以止住。 曾治療嬰幼兒腹瀉35例,其中28例外敷一次即可治愈?!緮?shù)據(jù)來源:《中級醫(yī)刊》,1988,(9):55】   吳茱萸研末敷貼足心,可以引火下行,治療幼兒口瘡。 小孩口瘡問題也很常見,而治療口瘡最簡單的方法莫過于吳茱萸研末貼敷腳心。中醫(yī)認為,口瘡時有火,而吳茱萸可以把火引到下面。 李時珍《本草綱目》早就記載本品能夠治療“喉舌口瘡”,還說“用吳茱萸末醋調(diào),貼兩足心,一夜便愈”?,F(xiàn)代用于臨床,的確證明山茱萸治療口瘡有效。 用法:用吳茱萸研成粉末,用陳醋調(diào)和,揉成小團,貼在足心的涌泉穴上,蓋以塑料薄膜,貼上膠布,24小時以后取下。 治療口腔潰瘍110例,結(jié)果痊愈103例,好轉(zhuǎn)4例,無效3例?!緮?shù)據(jù)來源《上海針灸雜志》1990,9(4):15】   吳茱萸粉末能燥濕止癢,和豬板油外敷,可以治療嬰幼兒濕疹 吳茱萸味苦,苦能燥濕,可以用于治療濕疹。《古今錄驗方》中記載本品能夠治療陰部濕疹。 現(xiàn)代應(yīng)用,用吳茱萸,烏賊骨,硫磺,研成細末,用蓖麻油或者豬板油化開調(diào)抹,紗布包扎,可以治療濕疹。 【數(shù)據(jù)來源《中草藥通訊》,1971,(3):46】 吳茱萸研末貼足心涌泉穴,可以治療小兒流涎。 幼兒流涎問題主要是脾虛,民間經(jīng)常用豬尾巴治療小兒流涎。 除了吃豬尾巴,用吳茱萸研末貼在足心,也能起到良好的治療作用。 用法:茱萸、膽南星,研為細末,以陳米醋調(diào)成糊狀,敷貼涌泉穴12小時,經(jīng)用3~4次。[數(shù)據(jù)來源:《新中醫(yī)》,1980,(6):29]。   吳茱萸貼敷足心,可以治療兒童腮腺炎。 腮腺炎,就是痄腮,常見兒童面部腫大,有腮腺病毒感染引起。 治療腮腺炎用吳茱萸,浙貝母、大黃,膽南星,共研細末,醋調(diào),外敷足心,患左敷右,患右敷左,雙側(cè)患病則左右都敷,每日換藥1次。 治本病100多例,療效滿意,單用敷藥1~3天,痊愈者約占2/3,因病情重合用板藍根及退熱藥者約占1/3[數(shù)據(jù)來源:《新中醫(yī)》,1984,(8):30]。 吳茱萸可以輔助治療小兒支氣管肺炎。 小兒肺部發(fā)育不完善,感冒嚴重可以引起支氣管肺炎,出現(xiàn)發(fā)燒、憋喘等癥狀。 在治療時,可以采取吳茱萸研末貼敷足心的方法輔助治療,能促進痊愈。 用法:取吳茱萸研成細末,食醋調(diào)成糊狀,貼雙腳心,用紗布包好,每24小時換1次,連用3天。[數(shù)據(jù)來源《陜西中醫(yī)》,1989,10(2):78]。   吳茱萸研末敷貼可以輔助治療小兒哮喘。 隨著環(huán)境的變化,越來越多的青少年患哮喘,哮喘的發(fā)病率逐年上升。 治療哮喘,一般用糖皮質(zhì)激素,沙丁胺醇、特布他林等擴張支氣管,用色甘酸鈉穩(wěn)定肥大細胞,但是有一定副作用。 而吳茱萸可以輔助治療小兒哮喘。 本品研極細末,醋調(diào)敷雙足涌泉穴,外用棉布包好,48小時除去,5~6天后發(fā)生療效,呼吸通暢,喘鳴消失。[新中醫(yī),1980,(5):29]。 以上就是吳茱萸在兒科疾病方面的七大應(yīng)用,寶媽們可以珍藏一下,等到需要的時候拿出來用,說不定可以幫您省一筆大錢。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