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轉自 蕓夢君 蕓夢之境 “天青色等煙雨,而我在等你。” 原本是出自周杰倫《青花瓷》里的一句歌詞,然而天青色的瓷器卻少之又少,這又是為何呢? 提到天青色的瓷器,就不得不說宋朝的汝窯,而汝窯又是宋代五大名窯之一,因產(chǎn)于汝州而得名,在中國陶瓷史上有“汝窯為魁”之譽。專為宮廷燒造瓷器,即“汝官瓷”,簡稱汝瓷。  宋代宮廷用汝窯器物一般均采用滿釉支燒,為了避免窯爐內雜質的污染,需用匣缽裝好,并將器物用墊圈和支釘墊起,防止與匣缽粘連。翻開汝瓷底部可見細如芝麻狀的支釘,支釘一般都是單數(shù),如三、五、七個,很少有雙數(shù),也因此世上很少有大件汝瓷。  汝瓷的造型也多種多樣,有盤、碗、瓶、洗、尊等。其特點以古樸大方的造型而著稱,釉料使用名貴的瑪瑙,色澤獨特。其釉色可隨光線變幻,像是雨過天晴云破處一般。其土質細潤,坯體厚實如侗體,釉料厚而聲如馨,釉色明亮卻不刺眼。器表呈現(xiàn)出細小開片的蟬翼紋樣,具有梨皮、蟹爪、芝麻花等特點,被贊譽為“似玉、非玉、而勝玉”。當時深受宋朝皇室喜愛,因后世流傳稀少,各朝宮廷對汝瓷也青睞有加,被視為珍寶,多收藏于宮廷之中,少有流于市井,直到八國聯(lián)軍攻破清朝大門,收藏于宮廷之中的汝瓷部分流出宮廷,多數(shù)被洗劫一空。  都知道汝瓷釉基本色調是一種淡淡的天青色,可天青色又是如何得來的呢?據(jù)《五雜俎》卷12記載:“(柴窯瓷器)世傳柴世宗時燒造,所司請其色,御批云:'雨過天青云破處,這般顏色做將來?!蔽闹械牟袷雷诰褪呛笾苁雷诓駱s。相傳他命人燒造的一批瓷器,需仿照雨過天晴后的顏色“天青色”燒制,接到旨意的匠人們多次燒制未果,最終在雨天才燒制而成,故被稱為“天青色”。  那汝瓷為何要等煙雨天呢?瓷器界有種說法:汝瓷“十窯九不成”。只因天青色的瓷器需要等到下雨天氣才有可能燒制出來,是因為這種特殊的氣候條件能夠對瓷器進行一種稱為'聚合'的化學變化,使得瓷器表面呈現(xiàn)出天青色。  天青色的形成依賴于濕度和大氣中的顆粒物。在下雨天氣中,濕度較高,空氣中的微塵顆粒更多。這些微塵顆粒和瓷器表面的涂層相互作用,導致發(fā)生一系列化學反應后生成化合物,當這種化合物形成并沉積在瓷器表面時,就會呈現(xiàn)出天青色。 因此,只有在濕度較高、空氣中微塵顆粒較多的下雨天氣條件下,瓷器才能夠形成天青色。因為古代雖然燒瓷技術發(fā)達,但沒有控制濕度的辦法,這也是為什么等煙雨天氣是制作天青色瓷器的必要條件。  汝窯也是位居宋代“汝、官、哥、鈞、定”五大名窯之首,在中國陶瓷史上素有“汝窯為魁”之稱。然而,宋朝最初的宮廷貢瓷并非汝窯,早期南宋宋高宗時期一些窯口專為宮廷燒制的瓷器,供御撿退,在當時俗稱“官窯”。北宋中后期定窯開始燒造宮廷用瓷。到北宋晚期,朝廷命民窯清涼寺窯燒造貢瓷,繼而民窯清涼寺窯成為宮廷用瓷之窯,汝窯便由此誕生。  此后北宋朝廷“棄定用汝”。其因據(jù)南宋詩人陸游《老學庵筆記》記載:“故都時定器不入禁中,唯用汝器,以定器有芒也。”和葉寘著《坦齋筆衡》記載:“本朝以定州白瓷器有芒,不堪用,遂命汝州造青窯器,故河北唐、鄧、耀州悉有之,汝窯為魁?!眱烧哂涊d皆因“芒”(芒即為器物的口邊無釉)而棄定,但這并沒有說服力,只因瓷器有芒的話,皇帝大可命人生產(chǎn)無芒的瓷器即可,況且定窯一開始生產(chǎn)的瓷器就是無芒的,后來采用覆燒法,才造成瓷器口邊有芒。那宋徽宗又為何還要'棄定用汝“呢? 有學者認為,這可能跟宋徽宗的審美情趣和當時的政治環(huán)境有關。宋徽宗在位期間,是宋朝的至暗時刻,他重用蔡京等人(時人稱之【六賊】),打著紹述新法的旗號,無惡不作,搞得民不聊生,引起百姓極度不滿,致使方臘、宋江等人揭竿而起,國家內亂不斷,外部又有強敵虎視眈眈,不斷侵擾。內憂外患的局勢,宋徽宗和大臣們卻束手無策。  宋徽宗是道教狂熱崇信者,自稱“教主道君皇帝”。為震懾外敵,安定社會,緩和階級矛盾,在宋徽宗和蔡京、宦官及道士等人的共同策劃下,全國掀起了一場聲勢浩大的崇信道教熱潮,宋徽宗也因此成為史上最著名的“道君”之一。而道家追求自然、平淡、樸素的審美,“自然”和“樸素”當時被達官貴族、文人士大夫認為是最高境界的審美觀。老子教世人要:見素抱樸,少私寡欲。認為精心的雕琢破壞了事物的原貌,只有事物本身的原貌才能體現(xiàn)自然和諧的樸素之美,也因此深受信奉道教的宋徽宗和大臣們的青睞。故此,北宋朝廷在宮廷用瓷上“棄定用汝”的解釋才較為合理。但都為推論,無法證實。  聊完了棄定用汝的原因,接下來聊聊汝瓷的價值。天青色是汝瓷的代表,素有“家財萬貫,不如汝瓷一片”的說法。金滅北宋后,汝窯也隨之消亡。其開窯時間前后只有二十年,由于燒造時間短暫,傳世不多,在南宋時,汝窯瓷器已經(jīng)非常稀有。流傳至今的真品已不足百件。都說物以稀為貴,但你很難想象它會那么貴。  2012年4月4日,香港蘇富比舉行“中國瓷器及工藝品”拍賣會上,一件有900年歷史的“北宋汝窯天青釉葵花洗”經(jīng)34口叫價后,以天價2.0786億港元成交,較拍賣前估值底價高出3倍,刷新宋瓷世界拍賣紀錄,當之無愧為宋汝瓷“拍賣之魁”之稱。  當我們還在震驚它的價格之外,汝瓷的藝術價值也是令人嘆為觀止的。汝瓷以其獨特的天青色釉聞名于世,而這種釉色是無法復制的。它的美妙和瑰麗來自于燒制過程中濕氣的作用,使得釉面形成了層次分明的斑駁紋理,給人以難以言喻的視覺享受。  此外,汝瓷所承載的歷史意義和文化內涵是無法用金錢估量的價值。汝窯瓷器出產(chǎn)于北宋時期,正值中國歷史上至暗時期。汝瓷不僅是瓷器制作技術的高峰,更是中國古代審美觀念和文化精髓的結晶。從汝瓷中,我們可以感受到宋代古人對自然之美的至高追求。  因此,汝瓷的藝術價值不僅僅體現(xiàn)在其稀有性和價格上,更在于它所代表的獨特的審美理念和工藝精湛。它是中國陶瓷藝術的瑰寶之一,也是世界藝術史上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通過欣賞和研究汝瓷,我們能夠更好地了解我國傳統(tǒng)文化,并把傳統(tǒng)文化的精髓一直傳承下去。 (文中的圖片多數(shù)來自故宮博物院,圖文詳細資料可移步故宮博物院) 好了,本期的文章就到此結束,感謝各位的觀看,我們下期見!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