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男孩‘自慰网亚洲一区二区,亚洲一级在线播放毛片,亚洲中文字幕av每天更新,黄aⅴ永久免费无码,91成人午夜在线精品,色网站免费在线观看,亚洲欧洲wwwww在线观看

分享

【院感應知應會09】手術相關感染的預防控制措施

 板橋胡同37號 2023-08-28 發(fā)布于天津
圖片

圖片

診斷外科手術部位感染的標準是什么?

(一)切口淺部組織感染。

手術后30天以內發(fā)生的僅累及切口皮膚或者皮下組織的感染,并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1. 切口淺部組織有化性液體。

2. 從切口淺部組織的液體或者組織中培養(yǎng)出病原體

3.具有感染的癥狀者體征,包括局部發(fā)紅、腫脹、發(fā)熱、疼痛和觸痛,外科醫(yī)師開放的切口淺層組織。

下列情形不屬于切口淺部組織感染:

1.針眼處膿點(僅限于縫線通過處的輕微炎癥和少許分泌物)。

2.外陰切開術或包皮環(huán)切術部位或肛門周圍手術部位感染。

3.感染的燒傷創(chuàng)面,及溶痂的Ⅱ、Ⅲ度燒傷創(chuàng)面。

(二)切口深部組織感染。

無植入物者手術后30天以內、有植入物者手術后1年以內發(fā)生的累及深部軟組織(如筋膜和肌層)的感染,并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1.從切口深部引流或穿刺出膿液,但膿液不是來自器官/腔隙部分。

2.切口深部組織自行裂開或者由外科醫(yī)師開放的切口。同時,患者具有感染的癥狀或者體征,包括局部發(fā)熱,腫脹及疼痛。

3.經(jīng)直接檢查、再次手術探查、病理學或者影像學檢查,發(fā)現(xiàn)切口深部組織膿腫或者其他感染證據(jù)。

同時累及切口淺部組織和深部組織的感染歸為切口深部組織感染;經(jīng)切口引流所致器官/腔隙感染,無須再次手術歸為深部組織感染。

(三)器官/腔隙感染。

無植入物者手術后30天以內、有植入物者手術后1年以內發(fā)生的累及術中解剖部位(如器官或者腔隙)的感染,符合下列條件之一:

1. 器官或者腔隙穿刺引流或穿刺出膿液。

2.從器官或者腔隙的分泌物或組織中培養(yǎng)分離出致病菌

3.經(jīng)直接檢查、再次手術、病理學或者影像學檢查,發(fā)現(xiàn)器官或者腔隙膿腫或者其他器官或者腔隙感染的證據(jù)。

圖片

如何預防外科手術部位感染?

(一)感染預防要點

1.手術前

1)盡量縮短患者術前住院時間。擇期手術患者應當盡可能待手術部位以外感染治愈后再行手術。

2)有效控制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

3)正確準備手術部位皮膚,徹底清除手術切口部位和周圍皮膚的污染。術前備皮應當在手術當日進行,確需去除手術部位毛發(fā)時,應當使用不損傷皮膚的方法,避免使用刀片刮除毛發(fā)。

4消毒前要徹底清除手術切口和周圍皮膚的污染,采用衛(wèi)生行政部門批準的合適的消毒劑以適當?shù)姆绞较臼中g部位皮膚,皮膚消毒范圍應當符合手術要求,如需延長切口、做新切口或放置引流時,應當擴大消毒范圍。

5)如需預防用抗菌藥物時,手術患者皮膚切開前30分鐘—2小時(2015版指導原則要求術前30分鐘-1小時)內或麻醉誘導期給予合理種類和合理劑量的抗菌藥物。需要做腸道準備的患者,還需術前一天分次、足劑量給予非吸收性口服抗菌藥物。

6)有明顯皮膚感染或者患感冒、流感等呼吸道疾病,以及攜帶或感染多重耐藥菌的醫(yī)務人員,在未治愈前不應當參加手術。

7)手術人員要嚴格按照《醫(yī)務人員手衛(wèi)生規(guī)范》進行外科手消毒。

8)重視術前患者的抵抗力,糾正水電解質的不平衡、貧血、低蛋白血癥等。

2.手術中

1)保證手術室門關閉,盡量保持手術室正壓通氣,環(huán)境表面清潔,最大限度減少人員數(shù)量和流動。

2)保證使用的手術器械、器具及物品等達到滅菌水平。

3)手術中醫(yī)務人員要嚴格遵循無菌技術原則和手衛(wèi)生規(guī)范。

4)若手術時間超過3小時,或者手術時間長于所用抗菌藥物半衰期的,或者失血量大于1500毫升的,手術中當對患者追加合理劑量的抗菌藥物。

5)手術人員盡量輕柔地接觸組織,保持有效地止血,最大限度地減少組織損傷,徹底去除手術部位的壞死組織,避免形成死腔。

6)術中保持患者體溫正常,防止低體溫。需要局部降溫的特殊手術執(zhí)行具體專業(yè)要求。

7沖洗手術部位時,應當使用溫度為37℃的無菌生理鹽水等液體。

8)對于需要引流的手術切口,術中應當首選密閉負壓引流,并盡量選擇遠離手術切口、位置合適的部位進行置管引流,確保引流充分。

3.手術后

1)醫(yī)務人員接觸患者手術部位或者更換手術切口敷料前后應當進行手衛(wèi)生。

2)為患者更換切口敷料時,要嚴格遵守無菌技術操作原則及換藥流程。

3)術后保持引流通暢,根據(jù)病情盡早為患者拔除引流管。

4)外科醫(yī)師、護士要定時觀察患者手術部位切口情況,出現(xiàn)分泌物時應當進行微生物培養(yǎng),結合微生物報告及患者手術情況,對外科手術部位感染及時診斷、治療和監(jiān)測。

參考下面鏈接

外科手術部位感染預防和控制技術指南(試行)-衛(wèi)辦醫(yī)政發(fā)〔2010〕187號

圖片

更多感控資料可下載

https://www.doc88.com/b431608fd61327fe66ec09a091606385

    本站是提供個人知識管理的網(wǎng)絡存儲空間,所有內容均由用戶發(fā)布,不代表本站觀點。請注意甄別內容中的聯(lián)系方式、誘導購買等信息,謹防詐騙。如發(fā)現(xiàn)有害或侵權內容,請點擊一鍵舉報。
    轉藏 分享 獻花(0

    0條評論

    發(fā)表

    請遵守用戶 評論公約

    類似文章 更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