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讓篆刻初學者有不走冤枉路,我們特別整理了這篇文章,以供初學者們參考。我們認為篆刻初學至少需要配備以下幾種工具或材料。 一、練習石
二、篆刻刀
三、印泥
四、印床
五、砂紙或磨盤
六、工具書和教材
七、筆墨紙 毛筆可以選用小楷毛筆,有彈性,好使就行。篆刻寫稿用的墨建議用一得閣墨汁或者自己用墨條研磨出來的墨。寫印稿建議用連史紙,金石印坊手工連史紙散頁,幅面不大,使用方便。
八、其它雜件 漢印的特點及臨摹注意事項 漢白文印的特點 1、就整體章法布局而言,朱白空間基本均勻,章法穩(wěn)定平衡,沒有特別突兀的視覺感。比如四字印,四字各占地四分之一,每字所占空間相當,這種均衡的構圖手法,是漢印最基本的章法構圖樣式。 3、印文筆畫與筆畫間的空隙大致相等。當然,這是基本的規(guī)律,在此前提下,筆畫少的字,筆畫空隙略大.筆畫多的字,筆畫空隙略小。這樣,自然而然地在印面上就產生了一定的疏密關系。 4、印文中筆畫的轉折處以方為主,但不是生硬的直角,而是或大或小,略帶圓意,自然順和。
一、選印 (1)起首臨摹應選字數(shù)較少的漢印為范本,以兩字或四字的印為宜,隨著對印章整體把握能力的提高,可逐漸選多字印進行臨攀。 (3)避免選擇線條板滯、筆畫模糊、殘損過多、結構狂怪和字形乖張的印。 (4)印面大小適宜。太大不易掌控全印,太小則不易運刀,以印面邊長2.5CM左右的印章為宜。 (5)先選臨中粗筆畫的印,其次粗筆畫(滿白文》、細筆畫的印,最后臨線條綜合變化的印。
二、摹寫 也稱“渡稿”。以薄綿料紙覆于欲臨幕的印蛻上,用濃墨依樣在輪廓內描出印文摹寫,也稱渡稿,以薄綿料紙或拷貝紙覆于欲臨摹的印蛻上,用濃墨依樣在輪廓內描出印文(正文),待略干后,剪下,反扣于石面上,用干凈小毛筆浸少許清水,在稿上輕輕濕潤,再覆上幾層生宣,覆蓋于墨稿之上,左手固定,用右手拇指指甲或圓頭的筆桿,往返壓磨勻揉,輕揭印稿紙.印文即渡于印石之上。若石面筆畫不夠清楚,再用小毛筆描摹完善。
稿來。 (1)先取一塊比印石稍大一些的宣紙覆蓋到印石上,用手指將印面向四周輕壓。
(1)將所要臨刻的印章用鏡子看著進行反臨。
章法分布50例 “虛”與“實”是章法分類的總綱,綱舉才能目張。鄧散木在《篆刻學》中將章法分為14種,后又有人將章法分為25種,但在“虛實”這個準則下,14種乃至25種方法都只是謀求虛實效果的手段而已。這里所談章法分布50例,每—種方法都不是孤立的、單一的,在一方印章的構思布白中,可以由多種布局方法綜合而成。
7.虛角法
9.虛實相間法
永字牌各系列篆刻刀對比
最明顯的區(qū)別就是包裝的不同了。
其次是刻刀本身,刀桿的顏色和形狀,所纏皮條顏色上都有很明顯的區(qū)別,詳見圖片所示。 如何選擇篆刻刀?
鎢鋼刀鈍了到底還能不能用?硬質合金刀崩了一個口怎么辦?篆刻刀應該怎么磨?用什么工具磨比較好?這是很多篆刻初學者的疑惑,我們特別整理了幾個常見問題,希望對篆刻愛好者有所幫助。 (1)鎢鋼刀和硬質合金刀有什么區(qū)別?碳鋼刀好用嗎? 答:硬質合金刀俗稱鎢鋼刀,兩種名稱指的是同一種刀。碳鋼刀是比較普通的一種篆刻刀,硬度較低,一般適合學生使用,有一定的基礎還是建議用白鋼刀或者鎢鋼刀。 (2)鎢鋼刀鈍了到底能不能磨? (3)一般用多久需要磨一次刀? 答:不一定,要看篆刻刀使用的頻繁度,一般感覺比較鈍了,影響到篆刻,則可以考慮進行修磨,當然,對于習慣使用鈍刀的朋友則別當別論了。 (4)是鎢鋼刀好還是白鋼刀好? (5)有沒有手工刻玉的篆刻刀? 答案:目前還沒有,一般玉的硬度高于6,手工篆刻刀是很難刻動的,除非是慢慢的鑿出,但非常傷刀。翡翠、紅寶石、藍寶石為8度,金剛石、水晶、海藍寶石為7—7.5度,和田玉為6-6.5,瑪瑙為7。目前市面上能刻硬質材料的一般是用電動的雕刻機或噴砂工藝完成。 (6)篆刻刀應該怎么保養(yǎng)? 1、篆刻刀只宜刻制石章(青田、壽山、昌化、巴林)有機玻璃等印材,切勿用于玉、瓷、水晶等堅硬材質。 為了保證刀鋒的平正,一般磨的方向是與篆刻刀的方向相同,往前或往后進行平磨。 印稿上石方法講解 印稿上石有兩種方法,第一種是反寫法,另外一種是水印上石法;
日式網(wǎng)格砂紙是指由日本人開發(fā)的一種研磨砂紙,此種砂紙為網(wǎng)狀結構,具有超強的搞阻塞效果,干濕兩用,研磨效果和使用壽命是普通砂紙的3-5倍,所以開發(fā)出來后一直受到日本篆刻印人的喜愛。 網(wǎng)格砂紙研磨印石之技巧和注意事項 (1)研磨印石印面或表面請遵循先粗后細的順序,即先粗磨后精磨,如60#→150#→240#→320#; (2)研磨印石前先在砂紙下方墊一塊厚玻璃,以保證印面研磨后的平整; (4)研磨印石時,即可用干磨,也可以加水濕磨,濕磨完成后,請將砂紙表面的水瀝干并將其放置在干燥的地方,如此可以延長砂紙的使用壽命。
研磨前在砂紙底部墊一塊厚玻璃
研磨印面時,為了使印面與印身垂直和印石的方正,請務必階段性的變換印石的方向,如磨前面兩圈時,獸鈕朝西,磨下兩圈時,獸鈕朝北,而后朝東,再朝南……如此循環(huán)往復,可以保持印石的方正,避免某一個方向持續(xù)用力導致印石變斜的情況。
此款砂紙搞阻塞效果非常好,印石磨完后可以清楚的看見石粉均落在了玻璃上,而不會淤積在砂紙表面,影響二次使用。
未經(jīng)打磨的印石表面有切割過的痕跡,棱角比較突出,手模上去有粗糙感;
將金剛石磨盤澆濕后擺放在平整的桌面或玻璃上,持印石在磨盤上來回平磨;
經(jīng)過500粒度磨盤粗磨過的印石已經(jīng)平滑了許多,但表面仍有一些絲痕,還需進一步精磨;
經(jīng)過3000粒度水砂紙精磨過的印石已經(jīng)非常光滑了,看不出絲痕了;
輪到熱風槍上場了,先把印石放在平面上,接上熱風槍電源,將熱風槍頭對著印石的表面來回加熱,不要對著一個面拼命加熱,應該翻滾石頭,或移動熱風槍,對不同表面進行均勻加熱,石頭受熱均勻,就不易產生裂紋,一直加熱到臘抹上去剛好能溶化,就是合適的溫度,這時候就可以熱風槍頭離遠一些,保持溫度即可。
持蜂蠟塊在加熱后的印石表面涂抹,然后再用拿小刷子或毛筆在表面輕輕涂刷,保持石面上蠟跡均勻;
等石頭溫度降低后,用絲綢或棉布擦拭,要各個角度均勻擦拭,去掉多余的臘,就能見到效果了。
綢布擦拭后,石頭表面就變得平滑光亮,拿在手上十分滑順,石頭內部的紋理也顯現(xiàn)出來,與未經(jīng)打磨時的樣子判若兩石。印石打磨上蠟雖然程序有點小復雜,但看到自己辛苦打磨后的作品,相信您一定會很有成就感。趕快試試吧??!
入缸 盛裝于細瓷、瑪瑙、玉等不吸油的帶蓋印泥盒內(亦稱印泥缸)。金屬的盒子不可用,因為會與朱砂產生緩慢的化合反應,導致顏色改變。 上朱 養(yǎng)泥 常溫下密閉保存。不可裸置存放,避免陽光直射。應經(jīng)常進翻動以使印泥內部組織均勻。如使用頻繁,泥質干澀,可加專用印泥油、朱砂以助復原。 方式一:將印章果斷放置在紙上(或絹、布),用手在印章頂部用力下壓,使印面受力均勻,然后迅速輕拿開印章。白文印宜厚墊,朱文印宜薄墊,最好使用印規(guī),以便有露白時進行迭印。 方式二:上朱后將印章印面朝上放置,覆紙于上,用指甲、印泥盒蓋等在紙背勻力勒壓,然后揭取印蛻。每次用畢,須以軟紙揩凈印章上殘留印泥以防粘灰成垢。方式三:用拓包或手指薄蘸印泥渡于印面,均勻后落紙。無論何法,每次用畢,須以軟紙揩凈印章上殘留印泥以防粘灰成垢。
問:緬茄刀感怎么樣?用什么刀能刻? 答:緬茄的刀感近似牛角,普通的篆刻刀都能刻動。但與石材不同的是,刻緬茄印時不宜直沖,因為它沒有石材那樣的崩感,用刀一般以削刀或斜刀為主,只要用刀技法得當,刻出來的印一樣可以達到很好的金石味。 問:緬茄買回來需要再磨一下嗎?怎么磨比較好?需要用什么工具? 問:緬茄印章作為禮品有什么特別之處? 答:據(jù)講,緬茄可驅魔避邪,鎮(zhèn)宅護身,給主人帶來幸運的力量和長命富貴,歷來為收藏家所珍愛。緬茄所治的印章,小巧玲瓏,攜帶方便,不易破損,不僅既有藝術性,也具有很強的實用性;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