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友人邱文金先生,“旅拍人像邱SIR”,2023年7月12日,環(huán)疆旅行的第11站,從克拉瑪依繼續(xù)經(jīng)G217國道抵達布爾津縣,7月13日游覽著名的五彩灘和喀納斯湖。 布爾津縣,隸屬新疆阿勒泰地區(qū),北部及東北部分別與哈薩克斯坦、俄羅斯、蒙古國接壤,被譽為童話般的邊境小城。 晚上漫步于街頭,仿佛置身于西域童話世界,各種美食,既開眼界,也飽口福。
“布爾津”,源于衛(wèi)拉特蒙古語,意為牧放3歲公駱駝。 相傳很久以前有位老人在河邊以牧駝為生,他的駝群以3歲公駱駝居多,因而稱此河為“布爾津”河,布爾津縣因濱臨布爾津河而得名。 一路而來,準噶爾盆地沿途寬廣的戈壁灘,開闊遼遠,竟然能長出城市來,這都得益于布爾津河的潤育。
布爾津河發(fā)源于阿爾泰山脈的友誼峰,上游的喀納斯湖,是富有神秘色彩的“變色湖”,因喀納斯水怪而聞名世界。
布爾津河匯入額爾齊斯河,向西流去,匯入齋桑泊湖,折向北流,注入北冰洋。 中國境內(nèi),唯一往北注入北冰洋的河流,就是額爾齊斯河。 流域內(nèi)的齋桑泊湖,面積為1800平方公里,原屬于中國蒙古準噶爾部。 公元1860年11月,《中俄北京條件》簽訂,烏蘇里江以東約40萬方平方公里的中國領(lǐng)土,劃屬俄國。 公元1864年10月,《中俄勘分西北界約記》,將巴爾喀什湖以東以南和齋桑泊湖南北44萬平方公里土地割走。 包括齋桑泊湖在內(nèi)的額爾齊斯河流域的大片領(lǐng)土,從此隸屬異國他鄉(xiāng)。 1991年,蘇聯(lián)解體后,齋桑泊湖變成了哈薩克斯坦領(lǐng)土。
新疆境內(nèi)還有一條流入異國他鄉(xiāng)的河,名叫伊犁河,發(fā)源于新疆伊犁州新源縣那拉提草原的三面雪山。 流經(jīng)那拉提草原的河流名叫鞏乃斯河,與特克斯河相匯為伊犁河,再與喀什河相匯,向西流入哈薩克斯坦境內(nèi)的巴爾喀什湖。 巴爾喀什湖面積1.82萬平方公里,是湖水只進不出的內(nèi)陸湖,自漢代開始是中國與俄國的界湖,中國一側(cè)原屬伊犁管轄。 和額爾齊斯河流域的齋桑泊湖一樣,公元1864年以后劃屬俄國,如今在哈薩克斯坦境內(nèi)。 常說“一江春水向東流”,新疆境內(nèi)的伊犁河和額爾齊斯河,卻向西流入異國他鄉(xiāng),是中國地理的特例。
額爾齊斯河北岸的五彩灘,是布爾津縣內(nèi)的精華景點,門票45元。 由于長年累月的流河和狂風侵蝕切割,巖層的抗風化能力強弱不一,形成了參差不齊的雅丹地貌,巖石含有不同的礦物質(zhì)成分,在多樣的沉積環(huán)境之下,形成了以紅色為主,間以綠、紫、黃、白、黑多種色彩,色彩斑斕,因此得名“五彩灘”。 如同干旱地區(qū)的一道彩虹,鋪展在西北大地上,成為了一道靚麗的風景。
每天傍晚落日時分,斜陽灑在五彩灘上,奇形怪狀的巖石,顏色多變,色彩更玄幻,出彩更動人。 如果能夠在雨后到此,色彩更鮮艷,宛如上帝打翻了調(diào)色盤。 每當刮風的時候,溝壑里、巖石下,到處都會發(fā)出長短不一、高低不同的風力怪叫聲,增添了魔幻色彩,因此也被稱為阿勒泰境內(nèi)的魔鬼城。
五彩灘是巖石裸露的雅丹地貌,寸草不生,濃墨重彩,身臨其中,像是五彩畫布的攝影基地。 對岸則是蔥郁青翠的河谷風光,平緩綠洲,郁郁蔥蔥,寧靜自然,特別是那一片胡楊林,如果秋季前往,又是另一番七彩絢爛的景致。 一河相隔,風光迥異。 “一河隔兩岸,自有兩重天”。
布爾津街頭的石頭,稱為布丁石,歲月之結(jié)晶,五彩斑斕,石皮溫潤,紋理清晰,石質(zhì)堅硬,乃玉石之原石,可以作為紀念物收藏。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