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1837年,美國人莫爾斯發(fā)明和使用電報后,隨著西方勢力的入侵,電報也隨之傳到了中國。
反映中國清朝末年架設電報線場面的明信片 1877年,清政府在津滬間試設同城電報,并相繼建成上海行轅至制造局電報線及天津督轅至機器局電報線,這是我國自辦電報業(yè)務的開端。 清朝開通電報之初,迅速被官商運用。但當時發(fā)送電報,按字論價,費用十分昂貴。因此,節(jié)約電報的用字顯得非常重要,人們可謂到了“惜字如金”的程度。
這份1939年3月的“交通部電報局報費收據”顯示,46個字的電文,需要18.40元。(圖片源于網絡) 在電報中,發(fā)出的月份日期就占了好幾個字。于是,利用傳統(tǒng)的《平水韻》,以韻目代替日期的一種新的紀日辦法,就應運而生。 據說,發(fā)明“韻目代日”的是晚清一代奇人——外交家洪鈞(1839——1893),字陶士,號文卿,同治七年的狀元,曾任駐俄、德、奧、荷大臣;主要撰著有《元史譯文證補》30卷。
洪鈞畫像 洪鈞一生以恣肆狂放而著稱。他50那年,渾然不顧輿論壓力,在已有一妻一妾、而且自己處于父喪期間,納了一個14歲的歌伎為妾,并以出使四國大臣之尊,帶著這小妾周游歐洲列國,一時各國轟傳這位“東方美人”。 洪鈞于光緒十九年(1893)八月病逝,其小妾脫離洪家,重操青樓舊業(yè),改了個名字,即后來大名鼎鼎的——賽金花。一時艷絕十里洋場,從此還有了一部名作《孽?;ā?。
網上誤傳甚廣的所謂“洪鈞與賽金花結婚照”,從男式衣著即可判斷,照片拍攝的時間已是民國時期;而洪鈞早于1893年去世。這張照片是1918年6月,賽金花與江西民政廳長魏斯炅(1873~1921)在上海結婚,改名魏趙靈飛。婚后僅三年,魏斯炅因病去世。 十九世紀八十年代,洪鈞發(fā)明了中文電報中的月日代碼,其內容包括兩個部分: 一是以十二地支——“子丑寅卯辰巳午未申酉戌亥”,逐次代表一至十二月(古人也有此紀月法,卻是以十一月為子始)或十二個時辰;這可以說是傳承古法。 二是“韻目代日”,以金代編修的《平水韻》的韻目來代替日期,這則是一種創(chuàng)新。
韻目代日表(點擊可看大圖)
現(xiàn)代漢語的音韻是13轍或18韻;所以,當代的大多數人對《廣韻》或《平水韻》都十分的陌生。 因此,對于諸如“艷電”、“皓電”、“銑電”,以及“馬日事變”、“文夕大火”等,現(xiàn)代人看了不知所云,甚至有一頭霧水之感。
《大阪每日新聞》(號外)刊登汪精衛(wèi)發(fā)表的“艷電”(圖片源于網絡) 但是,對于晚清民國那時候的傳統(tǒng)文人而言,《平水韻》是起碼的基本功課,爛熟于心,張口便來。這些歷史上的專有名詞,他們基本是望眼即知,即時對日。 因此,當時不僅在電文中,甚至在文人書生的日記里,也以韻目代日,甚至成為一時的風雅。 為了進一步了解這種電報日期的替代方法,現(xiàn)將“韻目代日”的具體情況,分列如下: 1-15日的前十五天,用的是韻目上平聲的全部:1日(東)、2日(冬)、3日(江)、4日(支) 、5日(微)、6日(魚)、7日(虞)、8日(齊)、9日(佳)、10日(灰)、11日(真)、12日(文)、13日(元)、14日(寒)、15日(刪); 此后16-25日的十天,用的是韻目上聲的十個:16日(銑)、17日(篠)、18日(巧)、19日(皓)、20日(哿)、21日(馬)、22日(養(yǎng))、23日(梗)、24日(迥)、25日(有); 再后面26-30日五天,是韻目去聲的五個:26日(宥)、27日(沁)、28日(勘)、29日(艷)、30日(陷); 最后是使用公歷后的:31日(世、引)。
這份發(fā)自27日的電報,即以“感”代替“二十七日”;說明當時在使用上,也未必嚴格遵守以去聲的“沁”代替。(圖片源于網絡) 有意思的是,原來按規(guī)則“30日”該用“陷”,但是人們忌其不吉利,特別是在軍事上更是大忌,所以遂以傳統(tǒng)常用的“卅”字代替“三十日”。后來,引入了公歷三十一日,人們便用“世”或“引”字來代替,“世”字是“卅一”的合寫,“引”字則形似阿拉伯數字31,這兩個都是以形似而作為替代的字。 以下是民國歷史上幾個著名的“韻目代日”的電報或事件—— ?1938年12月29日,汪精衛(wèi)那封給蔣介石的著名叛逃電報,由于是29日(艷),即稱為“艷電”。 ?1938年11月12日,蔣介石下令火燒長沙,因是在12日(文)晚上(夕),就稱之為“文夕大火”。 ?1947年12月24日,白崇禧從漢口發(fā)出呼吁蔣介石停戰(zhàn)電報,12月(亥)24日(敬),史稱“亥敬電”等。
除了地支代月、韻目代日外,還有地支代時辰的,其目的都是為了精簡電文。 ?1937年9月平型關戰(zhàn)役中朱德、彭德懷給林彪的作戰(zhàn)電文,落款是漾(23日)巳(10時)。 在中國的電報領域,這種方法從晚清延用到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初期,前后使用了70余年。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