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吉林省多地區(qū)遭遇嚴重暴雨洪澇災害,洪水過后,災區(qū)可能面臨多種傳染病的潛在流行威脅,吉林省已迅速啟動應急預案,進行必要的應急衛(wèi)生防疫工作。
那么,對于普通災區(qū)群眾而言,洪澇災區(qū)居民怎樣做好災后防病工作?可以采取哪些措施保障自身健康安全?中國吉林網記者對話了吉林省疾病預防控制中心應急辦公室副主任翟前前,就災后防疫等工作進行了詳實解答。
翟前前介紹,洪澇災害后,由于衛(wèi)生狀況惡化、環(huán)境污染、病媒生物孳生等因素的影響,會導致各種傳染病的發(fā)生,尤其腸道傳染病、自然疫源性疾病、皮膚病等。其中腸道傳染病是洪澇災害后最常見的疾病。暴雨洪水期間,雨水會淹沒一些污染區(qū)域,造成和腹瀉相關的病原體隨著水流四處擴散。同時,大量降水也會污染飲用水源和基礎衛(wèi)生設施,進一步加大了疫情隨著水源傳播的可能。
“一般來說,自然疫源性疾病的傳染源都是野生動物,疾病也在野生動物之間傳播,然而在特定條件下也可以感染人類。比如暴雨洪水時,降水淹沒了鼠洞和家畜的飼養(yǎng)地,動物糞便中的病原體便隨著水流一起傳播?!彼f,暴雨還會造成大量鼠類逃出洞穴,增大了鼠類和人類接觸的概率。再者,暴雨洪水過后,還會孳生大量的蚊蟲,導致一些以蚊蟲為載體的蟲媒傳染病得以傳播。
那么,災區(qū)群眾該如何保護自己呢?
翟前前提醒,一要注意飲水衛(wèi)生。盡量喝包裝沒有破損、未開封的瓶裝水。絕對不要喝生水及地下水,沒有瓶裝水的條件下可以喝燒開的水。裝水的容器一定要定期清潔,以防污染。不得已飲用井水等臨時水源時,要保證水井周圍不能有諸如廁所或者豬圈之類的污染源,同時按比例投放二氧化氯片劑消毒后,再煮沸飲用。水源地周圍出現腸道傳染病時須立刻停止使用該水源。煮飯、漱口、洗手等日常用水也必須使用瓶裝水或煮沸的開水。
二要注意食品安全。做好手部衛(wèi)生,勤洗手,用洗手液或者肥皂認真清洗手部。不吃腐敗變質的食物,不吃淹死或病死的動物。不吃被洪水浸泡過的食物,洪水泡過的食物一律扔掉。不要用未清潔的水源清洗食物和餐具,餐具要清潔煮沸消毒。不吃生食,包括水果蔬菜,所有食物都須經烹飪熟透后再食用,且盡量選用燉煮等耗時長的烹飪方式,盡量不吃剩飯剩菜。
三要做好防蚊滅蠅、防鼠滅鼠工作。可以用蚊香或者蚊帳來減少蚊蟲的叮咬。使用抗凝血殺鼠劑滅鼠,滅鼠后及時搜尋死鼠,不要密切接觸老鼠,老鼠碰觸過的食物要丟棄。盡量穿長衣長褲,減少野外露宿,不要直接坐在草叢中休息。感覺身體不適時,特別是出現了發(fā)熱和腹瀉等癥狀,一定要及時就醫(yī),以防止病情加重。
中國吉林網 吉刻APP記者 越明
來源: 中國吉林網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