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年秋天看紅葉,我去了沒有人的藍田峙峪,就留下了一個念想:溝里進了,但是沒進佛山寺。 秦嶺山里的廟很多,但是像佛山寺這樣殿堂依山而上、填坑打夯、石柱懸梁、鏤空銜接建設(shè)的,卻是不多。
現(xiàn)在終于沒有疫情因素,今天過去看看,如何? 從峙峪溝進入,冬天的景色和秋天又不一樣,冬山如睡,安靜祥和。
通往佛山寺的水泥路雖然兩邊雪很厚,但是路面并沒有殘雪。 看著兩邊山色,車慢慢行,心慢慢靜。
這次把車停到上面的停車場。 大門開著,進去先給地藏王菩薩合十,這座菩薩像高大祥和,神情慈悲。
院子里有幾個過年來幫忙的義工,個個和藹可親,打著招呼。
按常理,應(yīng)該從山門參拜,但是正門沒有開,又沒有路直通山門里。沿著路上坡走,就到了大雄寶殿。
寶殿雕梁畫棟,先進去先合十敬禮。退出后環(huán)顧四周。
大雄寶殿前有個小小的平臺(多說一句,這座寺廟地方有限,布局就像陜北的窯洞,一個大殿的屋頂上面卻是另一個大殿前的平臺)。
就在這個平臺上,還有一尊高大的立佛。禮拜完畢,卻發(fā)現(xiàn)大雄寶殿后面還有一個“天涯古洞”,過去拜拜。 洞也不算是很深,秦嶺山里這樣的古洞很多。
立佛前平臺僧人和幾個人,正在商量一個物什的制作。合十敬禮,僧人說是寺廟關(guān)了好長時間了,開放了,就有人氣了。
大殿旁邊有條小路,通往一個觀景亭,我們決定先去旁邊的亭子看看。
上了幾十個臺階,途經(jīng)一座塔,再往下,就到了亭子前。 亭子名“觀音亭”,有對聯(lián):“清凈地常來坐坐,太平時早去修修?!?/p>
這句話很有意思,不做作不張揚,平平淡淡的文字才耐人。
這里是一個山口。 往峪口里看,佛山寺層層樓閣,金瓦黃墻銀雪,遠處青山藹藹,殘雪點點,一片清然之氣,讓人神情一蕩。
往山外看,來路隱隱,草木漠漠,確實一個觀景好地方。上次我們在路上遠望亭子,紅葉掩映,這次在亭子上看路,青山隱隱。
看山脊上的小塔,再往上,依稀還有小路,今天就不上去了。
返回到大雄寶殿前,沿著臺階向下,依次拜三圣殿、天王殿。
殿里的塑像塑造的不同凡俗,手藝精湛,不過還沒有彩塑,寺廟還在建設(shè)中。
從這里看寺廟的建筑布局,確實巧妙,方寸之地處處相連,高低錯落,卻不顯的亂。
設(shè)計者有巧心,施工者有巧手。整個建筑群大氣凜然,讓人肅然起敬。
山門沒有開,左右兩碑,刻有文字,曰“佛日增輝”,曰“正法永駐”。 一側(cè)就是地藏殿,法相莊嚴。
一路再往上去,上面還有觀音殿、念佛堂。這些建筑都密密在這一處,看著地方不大,但是功能齊全。 真是:螺螄殼里做道場,方寸之間做騰挪。 僧人的住房也不少,一位比丘正在用抹布靜靜的把樓上扶手慢慢的擦。
佛山寺地方確實比較小,山門前平整的十幾平米,也是搭建在溪流之上的。這里本來就是在深坑里面,坑內(nèi)是亂石洼。 現(xiàn)在的寺院建筑填坑打夯、縷空銜接,整體建筑順級而上、依次遞進,建設(shè)確實不易,這簡直是微縮版的布達拉宮。
仰視山門前壁"佛"字,心中贊嘆:信仰的力量真是偉大。 據(jù)說1995年住持釋證石法師與其弟子釋悟海,從山西五臺山策杖來到終南山,在此山洞主修凈土宗,不畏條件艱辛,堅持清修,被信眾稱為苦行僧。在十方善男信女及一些大德居士發(fā)心捐助下,于2004年修建了三圣殿,2006年修建了大雄寶殿,于2008年7月由西安居土發(fā)心請來觀音菩薩,2009年修建了天王殿以及鐘、鼓樓,2011年修建了六方觀音亭。
“佛山寺”每年3月16日的廟會活動,到了那個時候,這里就熱鬧了。 合十贊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