內(nèi)容簡介原文:山右王宗岳太極拳論 太極者,無極而生,動靜之機(1),陰陽之母也。動之則分,靜之則合。無過不及,隨曲就伸。人剛我柔謂之走,我順人背謂之粘(2)。動急則急應(yīng),動緩則緩隨。雖變化萬端,而理唯一貫。由著(3)熟而漸悟懂勁,由懂勁而階及神明。然非用力之久不能豁然貫通焉。 虛領(lǐng)(4)頂勁,氣沉丹田,不偏不倚,忽隱忽現(xiàn)。左重則左虛,右重則右杳。仰之則彌高,俯之則彌深。進之則愈長,退之則愈促。一羽不能加,蠅蟲不能落。人不知我,我獨知人。英雄所向無敵,蓋皆由此而及也! 斯技旁門甚多,雖勢有區(qū)別,概不外“壯欺弱”、“慢讓快”耳,有力打無力,手慢讓手快,是皆先天自然之能,非關(guān)學(xué)力(5)而有也。察四兩撥千斤之句,顯非力勝!觀耄耋御眾之形,快何能為? 立如枰(6)凖(7),活似車輪,偏沈(8)則隨,雙重則滯。每見數(shù)年純功不能運化者,率皆自為人制,雙重之病未悟耳。欲避此病,須知陰陽,粘即是走,走即是粘,陽不離陰,陰不離陽,陰陽相濟,方為懂勁。懂勁后愈練愈精,默識揣摩,漸至從心所欲。 本是舍已從人,多誤舍近求遠,所謂差之毫厘,謬之千里,學(xué)者不可不詳辨焉!是為論。 詳解說明:細讀郝和先生本《王宗岳太極拳論》會發(fā)現(xiàn),市面上的許多版本總是存在由于各種原因造成的增減刪改,正如拳論中所說:“差之毫厘,謬之千里,學(xué)者不可不詳辨焉!”對于這篇字數(shù)不多又彌足珍貴的拳論來講,一字之差,同樣足以謬之千里,這正是今天的學(xué)者們不可不詳辯的!因此根據(jù)郝和先生珍藏本的照片校對了《王宗岳太極拳論》原文,使之一字不差的呈現(xiàn)出來,為的是把第一手的解釋權(quán)留給讀者自己。簡單標注了一些多音、多義、通假字和詞,同時也根據(jù)原文語義的延續(xù)和語氣的起伏重點了標點。由于學(xué)識有限,如有不當之處還望方家批評指正?!咦呗i喪执?/span> 注解: 1:郝和本無“動靜之機”四字。之所以保留的原因,一是很多版本都有,然而最主要的是此為通家所留,與原義相輔相成,留之有助于讀者理解和把握太極本義。 2:粘:讀作nián時,詞性是形容詞,形聲字,本義是具有粘性。讀作zhān時,詞性是動詞,指粘(nián)的東西互相連接或附著在別的東西上。此論中粘字應(yīng)作動詞講讀:zhān。 3:拼音:“著”在此讀:zhāo。它是“著”的本字。意思是“下棋時下一子或走一步”。拳論中其義做今天的“招”字講。 4:注意,郝和本此處為“領(lǐng)”而非“靈”。 5:學(xué)力:①.學(xué)問上的造詣,學(xué)問達到的程度。前蜀貫休《覽皎然渠南鄉(xiāng)集》詩:“學(xué)力不相敵,清還彷佛同?!彼?/span>范成大《送劉唐卿戶曹擢第西歸》詩之三:“學(xué)力根深方蒂固,功名水到自渠成。”宋陳亮《又祭呂東萊文》:“學(xué)力之深,心事之偉,無一不具?!痹廖姆俊短撇抛觽鳌ね踟懓住罚骸皩W(xué)力精贍,篤志於詩?!薄秲号⑿蹅鳌返谌兀骸八卸啻髮W(xué)力福命,敢說這等狂的滿話?!卑徒稹都摇范澹骸拔覀儗W(xué)堂上也招收有同等學(xué)力的學(xué)生?!雹?學(xué)習(xí)的精力。宋王令《寄洪與權(quán)》詩:“貧知身責重,病覺學(xué)力怠。”③.謂努力學(xué)習(xí)。清袁枚《隨園詩話補遺》卷四:“惜年未三十,兩耳不聰,想亦學(xué)力苦思之故耶?!?/span> 7:凖:同準字?!墩f文解字》:平也?!墩f文解字注》:平也。謂水之平也。天下莫平於水。水平謂之準。因之制平物之器亦謂之準。漢志。繩直生準。準者、所以揆平取正是也。因之凡平均皆謂之準??脊び洔手会崃恐⒁紫缔o易與天地準是也。與“平”同義,在此指立身中正。[1] 8:沈:chén同沉。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