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閱讀下面的文言文,完成 11~15 題。(23 分) (一) 羲之雅好服食養(yǎng)性, 不樂在京師, 初渡浙江, 便有終焉之志。會稽有佳山水,名士多居之, 謝安未仕時亦居焉。孫綽、李充、許詢、支遁等皆以文義冠世, 并筑室東土, 與羲之同好。嘗與同志宴集于會稽山陰之蘭亭, 羲之自為之序以申其志, 曰: 夫人之相與,俯仰一世?;蛉≈T懷抱, 悟言一室之內(nèi);或因寄所托, 放浪形骸之外。雖 趣舍萬殊, 靜躁不同, 當其欣于所遇, 暫得于己, 快然自足, 不知老之將至;及其所之既倦, 情隨事遷, 感慨系之矣。向之所欣, 俯仰之間, 已為陳跡,猶不能不以之興懷,況修短隨化, 終期于盡!古人云:“死生亦大矣?!?豈不痛哉! 每覽昔人興感之由,若合一契,未嘗不臨文嗟悼,不能喻之于懷。固知一死生為虛誕, 齊彭殤為妄作。后之視今, 亦猶今之視昔, 悲夫! 故列敘時人, 錄其所述, 雖世殊事異,所 以興懷,其致一也。后之覽者,亦將有感于斯文。 羲之既去官, 與東土人士盡山水之游, 弋釣為娛。 又與道士許邁共修服食采藥石不遠千里遍游東中諸郡窮諸名山泛滄海嘆曰我卒當以樂死謝安嘗謂羲之曰:“中年以來,傷于哀樂,與親友別,輒作數(shù)日惡。”羲之曰:“年在桑榆,自然至此。頃正賴絲竹陶寫,恒恐兒輩覺,損其歡樂之趣?!背⒁云涫目?,亦不復(fù)征之。 (選自《晉書 · 王羲之傳》) (二) 小知不及大知, 小年不及大年。奚以知其然也?朝菌不知晦朔,蟪蛄不知春秋, 此小年也。楚之南有冥靈者, 以五百歲為春, 五百歲為秋;上古有大椿者, 以八千歲為春, 八千歲 為秋。而彭祖乃今以久特聞, 眾人匹之,不亦悲乎! 湯之問棘也是已。窮發(fā)之北有冥海者, 天池也。有魚焉,其廣數(shù)千里,未有知其修者,其名為鯤。有鳥焉,其名為鵬, 背若太山,翼若垂天之云, 摶扶搖羊角而上者九萬里, 絕云氣,負青天,然后圖南,且適南冥也。斥雞笑之曰:“彼且奧適也?我騰躍而上,不過數(shù)伊 而下,翱翔蓬蒿之間,此亦飛之至也。而彼且奚適也?”此小大之辯也。 (選自《莊子·逍遙游》) 11.下列對文中畫波浪線部分的斷句,正確的一項是(3分) A.又與道士許邁共修服食/采藥石/不遠千里/遍游東中諸郡/窮諸名山泛滄海/嘆曰/我 卒當以樂死 B.又與道士許邁共修/服食采藥石不遠千里/遍游東中/諸郡窮諸名山/泛滄海/嘆曰/我 卒當以樂死 C.又與道士許邁共修服食/采藥石不遠千里/遍游東中諸郡/窮諸名山/泛滄海/嘆曰/我 卒當以樂死 D.又與道士許邁共修/服食采藥石/不遠千里/遍游東中/諸郡窮諸名山泛滄海/嘆曰/我 卒當以樂死 12.下列對文中加點詞語的相關(guān)內(nèi)容的解說, 不正確的一項是(3 分) A.山陰: 紹興古縣名, 秦代始設(shè),會稽郡二十六縣之一。縣址在會稽山的南邊, 故名。 B.絲竹:絲,指弦樂器;竹, 指管樂器。文中“絲竹陶寫”,意思是用音樂來陶冶性情。 C.晦朔:晦是陰歷每月月末日,朔是陰歷每月首日?!俺恢匏贰?,言其生命短暫。 D.羊角: 羊的角?!皳环鰮u羊角而上者”中“羊角”借指一種回旋向上如羊角狀的旋風。 13.下列對原文有關(guān)內(nèi)容的概述分析, 不正確的一項是(3 分) A.王羲之不喜歡在京城居住,初到浙東,便產(chǎn)生了終身長住的念頭,會稽諸多名士與他志趣相投。 B.王羲之棄官后,以游山玩水、射鳥釣魚為樂,與謝安交好,二人共同拒絕了朝廷又 一次征辟任用。 C.斥鴳騰躍 “數(shù)仞而下”,卻嘲笑展翅“九萬里”的大鵬,莊子以此說明 “小”是無法 理解“大”的。 D.莊子說理善用譬喻, 如選文(二) 中或借“朝菌”等生活常識類比,或用“湯之問 棘”等寓言作比。 14.把文中畫橫線的句子翻譯成現(xiàn)代漢語。(10 分) (1)向之所欣,俯仰之間,已為陳跡, 猶不能不以之興懷(5 分) (2)絕云氣,負青天,然后圖南,且適南冥也(5 分) 15.兩篇文字都提到 “彭祖”,各有什么作用? (4 分) 11.C (3 分。 又與道士許邁共修服食,采藥石不遠千里, 遍游東中諸郡,窮諸名山,泛 滄海,嘆曰:“我卒當以樂死?!? 12.A (3 分。 陰,山北水南) 13.B (3 分。 是王羲之拒絕了朝廷的征辟任用) 14.(1) 過去喜歡的東西,轉(zhuǎn)瞬之間,已成為舊跡,尚且不能不因此而引發(fā)感觸。(5 分。“向”“俯仰”“陳跡”“興懷”、句子通暢各 1 分) (2)超越云層,背負青天,然后向南飛翔, 將要去往南方的大海。(5 分。“絕”“負”“圖”“適”、句子通暢各 1 分) 15.王羲之用彭祖借代長壽,莊子是為了證明“小知不及大知,小年不及大年”。(4 分。 每點 2 分)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