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俗話說:“父母在,人生即有來處;父母去,人生只剩歸途?!?/p> 當我們六十歲的時候,父母還在嗎? 多數的人,已經失去了父母,余生也聽不到母親呼喚乳名了,父親的樣子,也開始模糊。 沒有了父母的我們,以后的每一步,都是歸途。 有驚無寵過余生,才是最好的安排。 01 回歸自己,做真實的自己。 人到中年,真的很容易迷失自己。太多的時候,我們是身不由己的,總是被社會、周圍的人,推著走。 最難受的是,我們被生活逼著走,去做自己最討厭的工作,活成了自己都很厭惡的樣子。 清朝末年的溥儀,從小就被當成皇帝來養(yǎng),被太后、太師們調教。每天都學習如何處理公務,絲毫不要顧及柴米油鹽,連洗衣服做飯之類的事情,都不知道。 清朝垮塌之后,溥儀很長時間,仍舊住在紫禁城,不知道外面的普通人是怎么活的。 直到上世紀五十年代,他去了撫順戰(zhàn)犯管理所,過平凡人的生活,才開始學習如何做飯、洗衣服、疊被子...... 他感慨道:“現(xiàn)在能好好吃飯,以前的失明癥也沒有了,躺下來就能睡?!?/p> 是的,做普通人,心里太踏實,不會戰(zhàn)戰(zhàn)兢兢。人在高處,被人仰視,但是“高處不勝寒”啊。 從職場走出去,回歸到普通人,你會發(fā)現(xiàn)自己無事一身輕。沒有了職場的約束,沒有了賺錢的壓力,也沒有了地位的追求,真好。 02 回歸家庭,過好日子。
是的,很多夫妻,吵架之后,就摔門而出。過了一會兒,不再生氣了,又回來了。 夫妻就這樣,鬧了不離婚,吵了不記仇,日子還得過下去。 當我們到了六十歲,基本上不會摔門了,因為家比什么都重要,身邊的老伴,是最能依靠的人。 老年人的幸福,無非是“一屋兩人,三餐四季”。看起來很簡單,做起來卻很難??傆幸恍┓蚱蓿瑳]有固定的房子,也沒有穩(wěn)定的收入。 或者,夫妻有房子,讓給了兒女;夫妻有存款,送給了兒女;夫妻有退休金,也給了兒女。這是不值得推崇的。 人過六十,一定是自己過好的基礎上,再去幫助兒女,顧及其他家庭成員。 回歸家庭,關鍵是老夫妻要珍惜緣分,一起精打細算過日子,享受退休的幸福,提升家庭的煙火氣。 若是夫妻都退休了,還能去外面看看風景,感受不同的煙火氣;身體健康的時候,去幫忙帶孫,多做幾頓團圓飯。 03 回歸孤獨,習慣不合群的生活。
職場上,我們要接受“人走茶涼”,別以為自己退休了,還能持續(xù)和老同事保持良好的關系;別求老同事幫忙做什么。 閑著的時候,也盡量不去原單位,避免打擾其他同事的工作。要是同事們冷落你,就是自討沒趣了。 朋友圈里,我們要選擇性社交,不要總是去吃吃喝喝的對方,不要帶著任何功利心去結交誰。 若是朋友和你不在一座城市生活,就應該慢慢疏遠。別總是牽扯,大家的生活方向,已經發(fā)生了改變。 對于之前的利益之交,放手就好了。畢竟,六十歲之后,談利益,顯然不現(xiàn)實。 親戚之間,你已經變成了長輩了,但是不要所有的紅白喜事,你都到場。有的親戚,長期不交往,或者住在異鄉(xiāng),應該是斷交為好。 一些曾經瞧不起你的親戚,不要去串門,眼不見心不煩。 平時生活中,跳廣場舞、打麻將,因人而異,你不喜歡的話,就拒絕好了。 學會獨處,并且發(fā)展自己的愛好,孤獨之中,你也會有孤芳自賞的喜悅。你也可以享受孤獨的時光,養(yǎng)神、讀書,都可以。 04 回歸自然,健康活著,向死而生。 任何一個人,都離不開生老病死的自然規(guī)律。 與其擔心自己的生命不太長,不如享受當下的每一天。 在“世界長壽市”廣西賀州,活了一百多歲的胡月英,總結了自己的人生——人生如飲茶,先苦后甜。 她在人生路上,遭遇了兄弟姐妹、丈夫離世,還看到了兒子過世,女兒夭折。痛苦就像影子一樣,無法擺脫。 還好,她坦然活著,能夠管一管孫輩,去開荒種地,靠勞動創(chuàng)造收入。 把生死看淡了,人生才會真正好起來。平時多鍛煉身體,至于病痛什么時候來,就不要擔憂了;壽命有多長,隨意就好了。 關鍵是,人生不要虛度,總得去做點什么,才能對得起自己。 六十歲之后,你進入了老年,那么你不要開始頹廢,而是開始謀劃新的生活。讓人生的價值,繼續(xù)提升,用正能量去影響身邊的人。 05
人老了,也是人,是人就得精神點,別總是嘆息,別一直嘮叨。 一切都將一去不返,但是我們能記住美好的畫面,享受當下的生活,讓心境變得曼妙。 小時候,盼望長高;中年時,希望存款增長;人老了,慢慢回落,心在低處,人在家庭,生活在變得簡單。 人生百年,不過是一來一回——不得不來到世上,又不得不離開。 錯過了昨天,別再錯過今天。 作者:布衣粗食。 關注我的文字,走進你的心靈。 文中配圖來源于網絡。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