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古詩詞賞析 ![]() 看久了會寫詩的 你有多久沒拆過信封了?還記得上次撕開信封時的那一份悸動嗎? 今天,讓我們在清代才女顧春的《江城梅花引》中,一同回味那種久違的感覺。 ![]() 江城梅花引·雨中接云姜信 故人千里寄書來。 快些開,慢些開,不知書中安否費疑猜。 別后炎涼時序改, 江南北,動離愁,自徘徊。 徘徊,徘徊,渺予懷。 天一涯,水一涯。 夢也夢也,夢不見,當日裙釵。 誰念西風翹首寸心灰? 明歲君歸重見我, 應不似,別離時,舊形骸。 注:“誰念西風翹首寸心灰”句,被況周頤改為“誰念碧云凝佇費腸回”。 ——清代·顧春 解析 顧春,即顧太清,善詩詞書畫,文學造詣尤以詞的水平最高,被譽為“清代的李易安”“清代第一女詞人”。她的詞與納蘭性德齊名,在當時有“男中成容若,女中太清春”一說。 與一般的閨秀詞人不同,顧太清自視頗高,認為自己本是“瑤臺種”,所以在經(jīng)歷了人間苦難之后,仍“不作可憐紅”。她還大膽走出閨閣,與當時京師的滿漢才女沈善寶、項屏山、許云姜、許云林等人結集秋紅吟社,在詩詞酬唱和創(chuàng)作過程中結下了深厚的友誼。 顧太清與許云姜的初見,是在1835年北京法源寺的海棠花會上,二人一見如故,十分投緣。許云姜把自己的團扇送給顧太清作禮物,顧太清見扇上墨梅與題詩正好與自己的表字“梅光”相應,不由得大悅,隨即畫了一幅紅梅圖并題詩以作答謝。 離別次日,顧太清即作《暗香·謝云姜妹畫梅團扇次姜白石韻》,言“感昨日、團扇題詩,寄我伴吟席”,以表達對云姜的思念之情。不久,她還專門作了墨梔子團扇寄給云姜,稱“青羅團扇寫冰姿,何勞膩粉施”,“碧天如水影遲遲,清芬晚更宜”,詠梔子花的同時,更是對云姜品貌的盛贊。 后來,她們一起相約賞荷、看牡丹、品荔枝,度過了很多快樂時光??上?,許云姜因染疾不得不離開北京,南下?lián)P州。聽到這個消息,顧太清同云林、紉蘭、佩吉等準備在珊枝齋中為云姜餞行,那天黃昏,顧太清喝得大醉,直到“弦月上,影懸冰”時,她才酒醒,歸城途中,她口占《思佳客》,稱“澆愁且盡杯中物,日暮君歸我進城”。 真正的離別發(fā)生在正月初七人日,顧太清在觀音院為云姜餞別,這一次她再也控制不住情緒,以至“淚隨聲墮”,她對云姜的要求只有一個:“報平安兩字寄書頻,君休惰”。別后半月有余,顧太清“相思一日似三秋”,她掰著指頭計算行程,猜到好友應該快到揚州,可不見來信報平安,她依舊憂心忡忡。 不知又盼了多久,終于在一個雨天收到了云姜的來信。此刻,她竟然猶疑起來,恨不得一把撕開信封,卻又擔心看到云姜病情不穩(wěn),看不見她渴盼的“平安”二字……歡欣與憂慮交織,矛盾中她寫下這首《江城梅花引·雨中接云姜信》。 ![]() “故人千里寄書來。快些開,慢些開,不知書中安否費疑猜”,開篇幾句將人物在特定環(huán)境下的復雜、矛盾心理刻畫得十分真實、深刻?!皠e后炎涼時序改,江南北,動離愁,自徘徊”接著幾句述懷?!皠e后炎涼時序改”,既寫時序更替,離別之久;又寓意世事變幻莫測,更加重“費疑猜”的焦慮不安情緒。 過片連疊“徘徊”二字,且與歇拍處的“自徘徊”相連,形成回環(huán)往復,使全詞音節(jié)流美飄逸,韻律感極強。此外,“渺予懷”用屈原“帝子降兮北渚,目眇眇兮愁予”或蘇軾“渺渺兮予懷,望美人兮天一方”句意,意境幽美,寫盡對友人的相思之深、眺望之苦。接著“夢也,夢也,夢不見、當日裙釵”,又疊用“夢”字,有一唱三嘆之效。最后以想象語作結,“明歲君歸重見我,應不似,別離時,舊形骸”,設想第二年重聚時的情景:明年你回來再見我時,我已不再是當初離別的舊模樣。這里言外之意是,“碧云凝佇”的等待與煎熬讓我憔悴,令我蒼老,有種“思君令人老,軒車來何遲”(《古詩十九首·冉冉孤生竹》)的怨嗟。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