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此明人書也。惜未識款,不知當日龍友此畫贈與何人?樊山(樊增祥)老人珍藏時,此簽尚粘于外,重裝后乃移入。 楊龍友崇禎乙亥(1635)三月為潭公歸玄作長卷,筆法蒼渾,似巨然,設(shè)淺絳色。當時董文敏(董其昌)題長跋,亦為潭公作。眉公(陳繼儒)亦有跋語。與此三才合一,堪稱伯仲。余曾獲觀于漁村(吳華源)處,是時余尚未獲此冊也。余于廿年前先見之卷,蓋摹本耳。湖帆又識。 甲戌(1934)臘八日,嘉興郭蘭枝觀于梅影書屋。 ![]() 送潭公歸玄墓圖 明·董其昌、陳繼儒題跋![]() 朱斿行部帶明霞,不是花源即若耶。頗憶故園梅信否?隨風吹向赤松家。其昌。
吳中山水澹冶,望之時有爽氣。余每拏舟上下,乘潮往來,信筆所之,皆有此致,佛家所謂“薰修”也。![]() 嘉樹森梢一百章,藤陰蒙翳午生涼。只因較勘高僧傳,又誤松窗鶴夢長。其昌。 山半忽云生,樹杪飛匹練。其昌。 往時坐小龍湫下,看白云飛度與水光相蕩,山色送晴,樹影若失,恍不知其在人世矣。偶成此冊,又動我玉女峰前之想。![]() 入寺又聞鐘,窗懸前后峰。夕陽千佛嶺,秋雨六朝松。其昌。 古木高賢。其昌題。 趙文敏(趙孟頫)有此幅,今在婁水。戲仿一過,自覺形穢。![]() 山居幽賞入秋多,處處丹楓映黛螺。欲寫江南好風景,霅川一派出維摩。董其昌。
![]() 余昔作《贈云詩》有“倦則臥其腰,傲而踞乎首。客愁重如山,請君過谷口”之句。顛生云山,嘗有此景,因戲作斯意。丙子(1624)春三月,舟中畫并題。楊文驄。 據(jù)陸存齋(陸心源)《三續(xù)疑年錄》,楊龍友萬歷廿五年丁酉生,是冊崇禎丙子,時年四十歲。
![]() 題楊龍友畫冊,用坡公《煙江疊嶂圖》韻。臥閣忽見江南山,窈若九點齊州煙。風柳搖村翠如織,溪桃映水紅欲然。壽藤喬木閟光景,下有澄潭演漾菖蒲泉。人家雞犬宛可數(shù),或是麻源三谷或輞川。畫中九友愛龍友,割取蓬萊左股置我前。董陳好事恣評泊,想見吳船細雨清明天(龍友自跋丙子三月舟中作)。朱斿行部玩煙水(用華亭詩意),巖花檣燕交清妍。摘茶爭買本山樹,分秧已綠公家田。對茲灑墨清意足,猶是神皇極盛年。后來投袂赴國難,摩笄墜樓何必非嬋娟。金箱什襲逾十載,松窗展讀夜失眠。煮茶論畫事如昨,惜哉不見黃石仙(謂黃子壽師)。更開董畫較疏密,一龕聊結(jié)丹青緣(昨又得董畫山水小幅)。休論馬阮前朝事,且讀南華第一逍遙篇(結(jié))。光緒丁亥(1887)得此冊于長安,越十年,丁酉(1897)正月廿八日題詩冠首。樊山樊增祥識于渭南。
余既得宋鄭所南(鄭思肖)《國香圖》卷之后,又見此《萬歷三才冊》,皆樊山(樊增祥)家劇跡也。辛未(1931)秋,吳湖帆觀。 ![]() 龍友為潭公作長卷,真本在吳漁村(吳華源)處。摹本有二卷。一藏上海陳氏,一藏北方,余皆見之。 雁蕩八景圖
四賢山水合卷·楊文驄水村圖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