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哈嘍,喜歡漢字的朋友們好。本篇是關(guān)于漢字“恒”的學(xué)習(xí)筆記,很常見的一個字,也只是一個高頻取名用字。 甲骨文當中并沒有“恒”這個字,它在甲骨文當中是寫作“亙”的,如圖: 恒字的讀音是【héng】,含義如下: ①會意字,從心,從月,從二,本義為“永久、永恒”。 《說文》中寫到:恒,常也。如圖:
《易·序卦傳》恒者,久也。這段話出自《易經(jīng)》的《序卦傳》上篇,是對《恒》卦的解釋?!逗恪坟允窍笳鞣驄D之道的卦,表示夫婦之間應(yīng)該恒久相愛,不可輕易分離。這個注釋的意思是:恒是久的意思,表示持久不變。 ②做形容詞,表示尋常、普通的意思。 《三國志·吳主傳》中寫到:形貌奇?zhèn)?,骨體不恒。這段話出自《三國志·吳書·吳主傳》,是陳壽對孫權(quán)的生平事跡的記載。其中,形貌奇?zhèn)?,骨體不恒,是指孫權(quán)的外貌和身材有異于常人的地方,顯示出他的不凡氣質(zhì)和命運。具體來說: 形貌奇?zhèn)ィ褐笇O權(quán)的面容和神態(tài)非常英俊威武,有著超乎尋常的氣概和風采。據(jù)《三國志注·江表傳》記載,孫權(quán)“方頤大口,目有精光”,即他的下巴方正,嘴巴大而有力,眼睛明亮有神。這些特征都表現(xiàn)出他的剛毅果斷和英明睿智。 骨體不恒:指孫權(quán)的骨骼和身材與一般人不同,有著特殊的標志和變化。據(jù)《三國志注·志林》記載,孫權(quán)“生得方頤大口,碧眼紫鬢”,即他的眼睛呈青色,頭發(fā)帶紫色。這些都是古代認為是帝王之相的特征。另外,《三國志注·江表傳》還記載,孫權(quán)“年四十馀,鬢發(fā)盡白”,即他在四十多歲時就滿頭白發(fā)。這也是一種不常見的現(xiàn)象,可能與他的憂思勞累或者遺傳因素有關(guān)。 這段話是用來贊美孫權(quán)的非凡才能和氣運,暗示他有著成就霸業(yè)的潛質(zhì)和命運。同時也反映了古代人對于君主形象的理想化和神化的傾向。 ③作名詞,表示“恒心”。 ④名詞,表示“規(guī)則、法律”。 ⑤名詞,古山名,在今河北省曲陽西北與山西接壤處,五岳中的北岳。 ⑥副詞,表示“經(jīng)常、常?!钡阮l率含義。 《孟子·告子下》中寫到:人恒過。這是出自《孟子·告子下》中的一句,前后的全文是“人恒過,然后能改;困于心,衡于慮,而后作;征于色,發(fā)于聲,而后喻。”意思是:人總是會犯錯誤,但只有在犯了錯誤之后才能改正;只有在內(nèi)心困惑,思想阻礙的時候才能行動;只有在表情和聲音上顯露出來才能被人理解。 三國魏· 邯鄲淳《笑林》中寫到:恒答言見。這實際上說的是一個笑話,大概是這么回事:從前,有一個窮人,他看了一本書,書上說有一種神奇的樹葉可以讓人變得看不見。他想用這種樹葉來做壞事,就去找了一片。他回到家里,拿著樹葉擋住自己,問老婆能不能看見他。老婆一開始說能看見,后來被他煩死了,就騙他說看不見。他高興地以為自己真的隱形了,就拿著樹葉跑到市場上去偷東西??墒莿e人都能看見他,把他抓起來送到官府里去。官員聽了他的理由,覺得太可笑了,就沒懲罰他,讓他走了。 恒字還是一個高頻的取名用字,五行屬水。取名寓意如下: ①寓意“永恒”。能夠孩子擁有永恒的幸福、健康和美好,也希望他們能夠珍惜永恒的友情、愛情和親情,像鉆石一樣長存,不受時間和空間的影響,永遠快樂。 ②寓意“恒心”。希望孩子能夠擁有恒心,即不斷努力、不斷進步的精神,對自己的夢想和目標有一份堅持不懈的追求,不輕言放棄,不畏懼失敗,勇敢地迎接每一個新的機會和挑戰(zhàn),成就一番事業(yè)。對愛人、家庭也是忠貞不二,全力投入。 ③寓意“價值”。希望孩子能夠創(chuàng)造恒久的價值和貢獻,無論是在學(xué)習(xí)、工作還是生活中,都能夠發(fā)揮自己的優(yōu)勢和潛力,為社會、為國家、為人類做出自己的一份力量,讓自己的存在有意義。 ④寓意“非凡”。希望孩子能夠在智力和才干方面有著高于常人的水準,洞察真相,不拘于世俗條框,擁有常人無法企及的成就,敢于活出真我。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