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去國藩故居是第二次了,收獲還是有的。 上一次去那里是和栗山的幾個朋友,轉(zhuǎn)眼他們大都去更好的地方發(fā)展,哈哈,除了我應(yīng)該都受了曾國藩的熏陶神助吧。
其實初中從歷史書上,就聽說過他的威名:其訓練出嗷嗷叫的湘軍一支,硬是憑著頑強的精神打退了不可一世的太平天國起義軍,讓清朝的江山推遲了幾十上百年的滅亡。再后來我慢慢的通過文學方面的了解:時不時被他家訓里面的意義深刻句子所浸染,受用匪淺。甚還初中從圖書館里借過一本《曾國藩家訓》,當作寶貝似的揣回家,在自己的那本硬紙殼筆記本里,把自己看得懂的很多句子摘抄下來背誦,可惜的是那筆記本不知淪落何處。
 不過回想起曾國藩家訓里提到的一段:八本(讀書以訓詁為本,詩文以聲調(diào)為本,事親以得歡心為本,養(yǎng)生以少惱怒為本,立身以不妄語為本,居家以不晏起為本,居官以不要錢為本,行軍以不擾民為本。);三致祥即:孝致祥,勤致祥,恕致祥;四字訣:勤儉孝友(勤勞儉樸持家,孝敬父母長輩,友好兄弟姐妹,團結(jié)左右鄰居)?,F(xiàn)在讀來,感同身受、覺得句句鞭辟入里。
對富厚堂、白玉堂參觀下來,覺得那時候存留下來這么多的前后院落形成的天井構(gòu)造,是非常佩服、羨慕。如果下雨天能拿條凳子坐著下面看書、看雨、聽音樂、聽雨聲,我覺得會別有一番風味吧;因為坐在屋檐下,采光特別好,又沒有風吹進來,天空的雨會像線兒一樣垂直掉下來,而屋檐垂落下來的水滴會如一道雨簾垂在眼前;地面是用麻石嵌鋪的空地,上面因潮濕長滿了綠色的青苔;四面屋檐的水都流進屋前大水塘方向的銅錢孔石板處——也叫做肥水不流外人田吧,百幾十年來這么多天井下水孔依然不堵塞,那時候的匠人真是設(shè)計巧妙啊。
 在故居富厚堂參觀的時候,稍微記憶了毛主席對曾國藩的評價:“愚于近人,獨服曾文正......”。而蔣介石對他更是頂禮膜拜,認為曾國藩為人之道,“......足為吾人之師資”。作為新中國成立之前的兩位梟雄,而對曾國藩的評價均如此之高,由此可見一斑。
去曾國藩夢開始的地方——白玉堂,也讓人不由得一嘆——真是個出人才的好地方啊。這環(huán)境非常適合于成長、養(yǎng)生、學習。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