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搭瓜棚可不僅僅嘴巴說說這么輕松——但自認為是一把好手了。
前幾天媽媽一直催我去把絲瓜棚搭好,且隨著絲瓜苗的日益見長而催促更甚,其還一再強調(diào)這是男子漢的事情。于是我“高度重視,周密部署,精心籌備”,今天一回到家,就拉開架勢——準備大干一場!
在自己家里尋找好了搭瓜棚所需的兩根杉樹木、短的樹樁、鋤頭、柴刀、捆綁所需的繩子......一股腦兒裝在三輪車尾箱,呼上以益平為首的搖喊吶威組,以金霞為首的攝影后勤組——出發(fā)。
到達現(xiàn)場,首先是勘察地形,確定好下腳立樁的位置,掄開膀子用鋤頭深挖出個大坑,拿柴刀把杉木頭部削尖,雙手握住杉木腰部,用力抬起,迅疾用力插下,抬起,插下,確定杉木穩(wěn)定的豎在所挖坑洞底部,用土回填夯實;另外一個樹樁也是如此這般施法。 緊接著,找來了一根比較長的竹竿,盡身高的橫在兩根杉木樁上,用繩子捆扎結(jié)實,形成一個簡單的“晾衣”架子。 再接著,找來了很多的“竹尾巴”立著靠在架子上,并用繩子把竹尾巴和橫著的竹竿捆扎好,這樣一個絲瓜棚已初具雛形。順便把已經(jīng)長了幾扭的絲瓜藤扭在了竹尾巴上,讓其恣意生長。 俗話說的好,“一個好漢三個幫,一個籬笆三個樁?!钡浆F(xiàn)在,我們要對那兩個豎著的杉樹樁,在它背風的位置立兩個撐樁。這是很有道理的,因為絲瓜藤在其悄無聲息的生長中會把整個架子爬滿,而夏天雨多風大,它風雨中佇立——壓力大,負荷重,因此在它來風的下方向用兩個扎實的撐樁給其頂住就顯得尤為重要。

以后就是等著摘絲瓜了 好這一步后,搭瓜棚的步驟就算基本完成了。但相比于小時候那些大人們搭的南瓜棚、冬瓜棚,區(qū)區(qū)絲瓜棚那簡直就是皮毛了。那時候在村口水塘的西角,大伯父必定會搭出一個簡單而不浮夸的南瓜棚,南瓜在西角塘面瓜棚上點滴排開;而在水塘的北角,周叔家必定會搭出一個低調(diào)而不奢華的冬瓜棚,冬瓜在北角塘面瓜棚下灑落低垂;這樣兩個瓜棚每天要撐得住十幾、幾十斤這么多的東南瓜,這更是考驗搭棚人的技術(shù)了。 也正因如此,現(xiàn)在的人也懶了許多,南瓜藤、冬瓜藤會讓其在地上游走生長,到了瓜藤變老的時候,就去順藤摸瓜好了。每年下來,我們家的東南瓜結(jié)的也不少,只是少部分瓜可能在地上被水泡過,就壞了或更容易壞了。只要家里的絲瓜棚搭好,剩下的苦瓜棚、黃瓜棚、豆角柳子等等這些在閑情逸致的時候隨便去插幾根就可。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