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心然簡介:陳艷萍,湖北天門人,現(xiàn)居武漢。從生命的原香出發(fā),與美同行,抒寫生活,鄉(xiāng)愁,詩情以及遠方。已出版散文集《故鄉(xiāng)的女兒》。
重慶是一個大迷宮。 出了火車站,進入地鐵站。那張密密麻麻的路線圖,把我驚住了。 我的城市也有地鐵,卻怎么也看不懂重慶的這張路線圖? 揉揉眼睛,睜大一點,走近一點,再看,還是迷糊。 慢慢的,看懂了,十號線轉(zhuǎn)三號線轉(zhuǎn)一號線。旁邊有位保安說,你其實可以乘坐十號線轉(zhuǎn)六號線轉(zhuǎn)一號線,這樣近很多。再一看,果真,“條條大路通羅馬”,是縱橫交錯的秘密所在。 一買票,果真有直轄市的風范。票價比其他城市便宜。轉(zhuǎn)三趟車,十來個站,三元錢。不知道是不是這個喜悅的沖擊,讓我看地鐵上的重慶本地人,也有了異樣。直轄市的陶冶,臉上都有氣定神閑之美,也或優(yōu)越感。 我剛從成都過來,成都人掙旅游錢,是沒有這份從容的。 不愧是山城,地鐵里轉(zhuǎn)線,也有蜿蜒的爬山的感覺。 出了地鐵,我又慌了,這么多出口,該從哪里出去呢?不是ABCDE口,而是12345678口,且每一個口,又有分類。我不管了,隨便找個口,出去再說。 出了地鐵,真實的重慶展現(xiàn)在眼前。城市格局,用七上八下形容,最恰當不過。也有主干道,但不是筆直。環(huán)狀,有時上坡,有時下坡,有時一個急轉(zhuǎn),看不見了。那些高大的樓房,依著山勢和馬路而建,如同積木,有頑皮的意味。 怪不得重慶人不騎自行車,這樣的路況,自行車難以駕馭。 重慶有霧,我是知道的??蛇@會已兩三點,還有霧。只是不好看,沒有小學課本里那篇文章描述的好。 可見,濃稠的霧好看,如紗巾。要散未散盡,不成氣候,就不好看了。 一陣壓抑感襲來,幸虧有“積木”,不至于郁悶。 還是不舒服,仿佛吃藕,總被絲纏住。仿佛眼睛被布蒙住,剛剛揭開。也或者眼睛里有異物,睜不開。 走到洪崖洞附近,想打個車去酒店。問路,小伙子說,重慶的出租車便宜,起步價兩元,四公里,就十來元錢。 好不容易打到車,鉆進去,司機七彎八拐,越走越熟悉,這不是剛才站在洪崖洞那地方看見的一座橋嗎?司機說,對呀,四公里路,只是從坡上走到了坡下。我們重慶就是這樣的,圍著山轉(zhuǎn),圍著水轉(zhuǎn),走了很遠,其實沒多遠。也就是那句“睜眼看得見,抬腿走半天”的意境。 司機這樣說時,一臉驕傲。 過去橋梁沒有這么發(fā)達時,重慶人的出行離不得船。老人們對船有感情,以為外地人也喜歡??次冶持欣睿夏棠虇?,坐游船嗎?我?guī)闳ィ逶?/span> 十五元,是向?qū)зM。這么大年紀了,還這么有生意頭腦。 果真,外地人游重慶,是喜歡坐游船的。華燈初上時,游客們從四面八方往朝天門附近集結。江邊,打扮得金碧輝煌的郵輪已準備就緒,等著游客一步跨入。 郵輪的大廳,是一個餐廳。游輪上,人們不是坐著看風景,而是吃著看。飯食溢出的香味,站在另一條船上看風景的人也可以聞到。 我在武漢生活,擁有兩江四岸,可我們的郵輪游,沒有這樣的火爆。我們的城市格局,相比重慶,是差了些特色。 重慶的城門多,重慶的碼頭多。碼頭上有棒棒,走近了,才知道,他們手里拿的是一根圓形棒子,怪不得叫棒棒呢?不過,這是猜的,真實的原因,我不知道。 想起故鄉(xiāng)人用的扁擔,竹片也或木頭,都扁扁的,稍寬。受力面寬,挑在肩膀上,彈簧一般輕輕起伏,比較省力。這種圓形的,受力面小,比較堅硬,挑在肩上,會不會累上加累? 如果這個說法對,扁形省力,這里的人為什么不學過來? 住宿有點貴,我們拖著行李箱一直走,一直找。沿岸,很多家郵輪旅游公司。想著在重慶玩幾天后坐船到宜昌轉(zhuǎn)動車回家,便走進去問問游船的事,心理上好有個準備。結果一問,就徹底改變了行程。 工作人員說,四天三晚的郵輪,一般情況下,豪華的兩千三百左右,簡單的一千八百左右,但是今天有一班船,是特價,一千三百元。你們考慮一下,最后兩個床位,過了這個村就沒有這個店。 今天走?我們才來,怎么樣也得認真地看看重慶才走?。?/span> “重慶市內(nèi),沒什么好耍的。”女工作人員和顏悅色地勸說道。 “你在這里生活,當然不覺得好耍!”我心里想,但是沒有說出來。 身邊的他,特別鐘情郵輪游。也或,想快快回家。對于重慶,反倒沒有興致。 洪崖洞看了,朝天門看了,街道風景看了,小蘿卜頭還沒看呢?磁器口古鎮(zhèn)也沒看呢?梁先生的雅舍呢?還有想去的武??? 說起梁先生的雅舍。其中有幾個句子,詮釋了重慶特色。“客來則先爬幾十級的土階,進得屋來仍須上坡,因為屋內(nèi)陸板乃依山勢而鋪,一面高,一面低,坡度甚大。” 還沒去領略,就要走?心如亂麻。這樣倉促離去,是會后悔的。 “哎呀,以后還可以再來嘛?”女工作人員適時地加了一句。 這么遠的路程,再來,可能性不大。船上游也是游,但卻不是重慶??? 一頓飯還沒吃。重慶的小面?重慶的火鍋?多么辣,也準備品嘗一次的。 臨到要上船出發(fā)了,想起什么禮物也沒帶。朝天門一帶也沒有大超市,只得走進一家小店。 問了方便面的價格后,我就知道,老板是規(guī)矩的生意人。碼頭附近,他其實可以賣高點。 小店小,卻有重慶特產(chǎn)。重慶八怪,掂起來有些份量,買了三盒。 小店的對面,是一家小熟食攤,一小碗煎土豆,十元錢。老板一邊收我給他的錢,一邊朝對面努努嘴:“你看他,一碗土豆賣十元,太貴了。” 平時,我沒這么機靈。這次,卻急中生智地說,愛人腿不好,不方便爬樓。服務員也就停止游說,給我安排了二樓的房間。 我其實并沒有騙她。 重慶,三千多萬人口,峽江山谷之間聳立著,著實有特色。重慶,城門幾丈高,著實很壯觀。重慶,我就這樣離開了。 總聽人說奇葩事。我覺得,我的重慶游,也稱得上奇葩。 這奇葩的重慶游,我的性格,他的性格,盡在其中。 作為一個在長江岸邊生活的人,一生中,怎么也得有一次,乘坐游輪,看看長江水是怎樣匯聚,流向哪里。且觀看鬼城豐都,李白眼里的白帝城,看神女峰,三峽等等自然景觀,領略母親河一路的奇異風光。想象早期巴人在峽谷山林間生活的艱辛,和所發(fā)展的文化。 船停靠豐都縣城時,又來了一艘大船,滿載著上海的游客。這條船,和我所在的船緊緊并在一起,彼此看得見對方的房間。一對老年夫妻,阿拉上海人,特地坐火車到重慶,然后乘船到宜昌再回上海。 豐都鬼城,已是一座移民新城。舊城,淹沒在長江之中。昔日懸崖峭壁間盤旋的老房子,只能靠想象,才可以有點眉目在眼前晃蕩。繞是如此,也是風情萬種。真是可惜,為豐都人,為老房子,也為那些沉進長江里的風土人情。 這里的人,較其他地方相信鬼神的存在。他們有一句俗語:早晨人趕場,下午鬼趕場。不像我們平常以為的,鬼是在黑夜時分才出來。 懸崖峭壁上,居然還有兩間瓦房。如果不是房子旁邊的蔬菜長勢正好,很難相信還能住人。聽說是舍不得離開故土的人,沒有出行的道路,只能靠自家的筏子過江。而山崖旁,并無小船。 這一定是老人,只有他們才能忍受和外界隔離的生活。 巫山縣城,是一座移民城市。地勢的原因,城市橫向發(fā)展,錯落無致,很有風情。重慶沒有成立直轄市時,它屬于川東,現(xiàn)屬于重慶,和湖北搭界。 神女峰到了,神女峰到了。 有一位老人,七十多歲,拿著手機不停拍照,還給家人打電話,說自己正在巫峽。她的神色,一看就是常年居住在鄉(xiāng)村的老人。生活條件好了,老人出來旅游,欣賞長江沿途的風景。她聽說過神女峰,現(xiàn)在親眼看見,很興奮。 大自然的鬼斧神工面前,我沒有拍照。只是看,看群山峻嶺。只是想,想余秋雨寫的三峽,想舒婷寫給神女的詩,想毛主席說的:“高峽出平湖,神女應無恙,當今世界殊。”我還在想,山水的意義。 到了三峽,宜昌就到了。 一路游來,從岷江源頭,到都江堰,到樂山大佛,到重慶,然后順流而下,來到三峽。對于山水,除了風景的意義外,還是人類的發(fā)展之路。是山勢,攏住水源,使它源遠流長。人們逐流而居,被大山阻隔,水流又以自己的方向指引人們走出大山。 夜晚的長江上,大船在航行,翻起朵朵浪花。岸上的崇山峻嶺中,星星點點的燈火閃爍著人間溫情。 我在船上,他們在家中。 陳艷萍,筆名心然,湖北天門人,現(xiàn)居武漢,國家二級心理咨詢師,自由寫作者,出版了散文集《故鄉(xiāng)的女兒》,有個人自媒體公眾號《心然的原香》。一味寫文章,也需謀生計。朋友們,需要寫文章,需要寫文案,需要寫傳記,需要心理咨詢,需要購買《故鄉(xiāng)的女兒》,可聯(lián)系我。有合適的事情,可邀我合作。有很多文字,想要出版,愿意幫忙的朋友,請聯(lián)系我。謝謝。電話:17762570121。微信號:心然,15818820884。 《故鄉(xiāng)的女兒》是一本散文集,非常適合孩子閱讀。既在孩子心里根植鄉(xiāng)愁,也可作為寫作文的素材。 全書分六個篇章:《日暮鄉(xiāng)關何處是》、《拂水飄綿送行色》、《田園瓜蔬新米粥》、《回望更覺滋味長》、《一片冰心在玉壺》、《月掛青天是我心》,全九十三篇文字。 我用談家常式的行文風格,說故鄉(xiāng)的風俗、風景、風物、食物、人情、地理。其實也沒有分開,每一篇描寫物的文字里都有人,每一篇描寫人的文字里都有景 ,而情,那更是必須的,旋流在我的每一個文字里。 誰不念兒時?誰不憶故鄉(xiāng)?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