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今天是家庭日,我們家和小姑家和婆婆一起泡溫泉度假。 驅(qū)車前往,停車,繳費,拿到柜子鑰匙。 柔柔看到我手上的鑰匙,她說她也要戴著。我深知,這鑰匙一旦到她手上一定會掉。孩子手細(xì),鑰匙是橡皮圈狀,帶著大人手上還是寬松,若是在孩子手上,泡溫泉的過程中,掉下來也不會知道。 這種場景即使還沒發(fā)生已經(jīng)預(yù)想到結(jié)果。 我開口:“你拿著會掉的?!?/span> “媽媽,不會掉的,我會好好保管的。媽媽,你就給我吧。” 
 “讓你不要拿,你非要拿,你看你,現(xiàn)在不見了,怎么弄?” 隨即一巴掌打在孩子身上,那孩子約莫是10歲左右的樣子,驚慌失措,沒想到媽媽會在這里打她,嚇得話也不敢說,當(dāng)時在更衣室還有很多的客人在更衣。 此時,我和柔柔四目相對。繼續(xù)觀望。 那中年婦女,只得和工作人員講解原因,“鑰匙掉了,麻煩幫忙打開柜子?!?/span> “確定柜子是你的嗎?” “是的,剛才我讓她不要拿,她非要拿鑰匙,這不剛過一會兒,鑰匙就不見了。” 工作人員只得在一旁把柜子打開。 此時,我就在旁邊看,“我就看看,學(xué)習(xí)別人的媽媽怎么教育孩子的。”我對柔柔說, “不要看了,媽媽,我們?nèi)Q衣服?!比崛徇呎f邊拉著我去更衣室。 “那鑰匙要不要給你,給你也可以的。” “不要了,你戴著?!?/span> 說再多,還不如親眼看一次別人。 
 之前在咪蒙文中看到,很多人急著闖紅燈,急忙忙闖到紅燈對面,慢悠悠的邊走邊玩手機(jī)。 在教育孩子方面,我們總是催促,快點。 換做是以前,對于柔柔要拿鑰匙這事,我很不耐煩的告訴她,“給你拿你一定會掉的?!比缓髲?qiáng)硬的自己戴著,而她就帶著不好的情緒來玩。 是的,我們總可以預(yù)見結(jié)果。 記得在火車上,我明明可以先扯下一小部分紙巾,而我非得要把一卷紙巾給柔柔拿著。給她的時候我還說了一句;“你可別掉下來。”話音剛落,遞給她,紙巾就掉下來了。 這種就是一種心理暗示。會掉下來,會掉下來,會掉下來。 之前看新聞報道,孩子外出,媽媽千叮囑萬叮囑,不要被車撞了,最后孩子就是被車撞了。就是一種心理暗示。 如我所愿,紙巾掉下來了。 我一氣,用手打了她手掌一下,打了之后我又很后悔,但我后悔的是,明明自己可以預(yù)見結(jié)果,卻依然讓事情發(fā)生。我完全可以換一種方式,我扯下一小部分紙巾,其他的放進(jìn)我的背包,孩子就在洗手間里頭等我。一切都沒有發(fā)生。 是我,促使了整個事件的發(fā)生。 而今天,我還在想我該如何去和她解釋不要給她拿,我們可以慢一點,慢一點,不需要那么著急。正好,可以作為旁觀者,看別人是怎么做的。 在溫泉區(qū)發(fā)生這樣的事情實在是太多了。 等我們泡溫泉回來,又一個媽媽在打孩子,聽媽媽訓(xùn)孩子的原因,不外乎是“XX掉了。” 再怎么樣,好好說話,冷靜,總比大聲大罵會好一點,或者停下來,看看別人是怎么做的。畢竟很多事,我們都是和別人一樣的復(fù)制的生活。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