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明目,下氣,行血,止痛,散風(fēng),平肝熄風(fēng)。 刺蒺藜的功效與作用1.平抑肝陽(yáng)(頭暈?zāi)垦WC)用治肝陽(yáng)上亢,頭暈?zāi)垦5劝Y,常與鉤藤、珍珠母等同用。 刺蒺藜的功效與作用2.疏肝解郁(胸脅脹痛,乳閉脹痛證)用治肝郁氣滯,胸脅脹痛癥,可與柴胡、香附等同用;若肝郁乳汁不通,乳房作痛,可單取本品研末服或與穿山甲、王不留行等配伍為用。 刺蒺藜的功效與作用3.祛風(fēng)明目(風(fēng)熱上攻,目赤翳障證)用治風(fēng)熱目赤腫痛或翳膜遮睛等,多與菊花、決明子等同用。為祛風(fēng)明目之要藥。 刺蒺藜的功效與作用4.祛風(fēng)止癢(風(fēng)疹瘙癢,白癜風(fēng))用治風(fēng)疹瘙癢,常與防風(fēng)、荊芥等配伍為用;用治白癜風(fēng),可單取本品研末沖服。 刺蒺藜圖片
刺蒺藜圖片 刺蒺藜主治用于頭痛眩暈、胸脅及乳房脹痛、乳汁不通、乳癰、目赤翳障、風(fēng)疹瘙癢等?,F(xiàn)代用于治療高血壓、冠心病、白癜風(fēng)、贅疣、癤腫、小兒秋季腹瀉等。 刺蒺藜現(xiàn)代藥理研究1.刺蒺藜水提取物有抗炎作用。 刺蒺藜成分主含山柰酚、山柰酸-3-葡萄糖苷、山柰酚-3-蕓香糖苷、刺蒺藜苷、過氧化物酶以及脂肪油、揮發(fā)油、鞣質(zhì)、樹脂、甾醇、鉀鹽、微量生物堿等。具有降壓、利尿、抗菌等作用。 刺蒺藜用法用量日常用量:一般用量5~9g,可煎服或入丸、入散,外用適量。 刺蒺藜禁忌血虛氣弱及孕婦慎服。 刺蒺藜選方1、治眼疾:刺蒺藜100g(帶刺炒),玉竹70g。將刺蒺藜和玉竹研成細(xì)末。每服8g,飯后白湯送服。 2、治通身浮腫:刺蒺藜適量。水煎去渣,取汁,用藥汁清洗身體。每天1次。 3、治牙齒疼痛:刺蒺藜15g,將刺蒺藜研成細(xì)末,放入半碗溫水,加入少許鹽,攪拌均勻,漱口數(shù)次。 4、治風(fēng)疹瘙癢:刺蒺藜120g,胡麻仁60g,玉竹90g,金銀花30g。將以上4味中藥研成細(xì)末。煉蜜為丸。早、晚各服9g,白湯送服。 5、冶胸脅脹痛:刺蒺藜500g。炒黃,研成細(xì)末。早、中、晚各服12g,白湯送服。 刺蒺藜藥用部位為蒺藜科植物蒺藜的果實(shí)。 刺蒺藜選購(gòu)保存以顆粒均勻、飽滿堅(jiān)實(shí)、色灰白者為佳。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