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漢朝由劉邦在公元前202年建立,于公元220年被曹魏取代,前后420年。 實際上,漢朝不只是存在了420年,而是存在了多達800年! 為什么這么說呢? ![]() 劉邦 劉邦是農(nóng)民出身,知道百姓對秦朝制度深惡痛絕。所以,盡管漢朝在很多方面繼承了秦朝,比如郡縣制等,但在社會資源配置方面漢朝進行了革新。 資源配置制度是所有制度中最重要的一個制度! 簡單來講,漢朝不再讓社會資源掌握在朝廷幾個人的手里,而是讓更多人分配到社會資源,享受到制度紅利。 一方面,劉邦在郡縣制的基礎(chǔ)上,實行分封制,讓功臣宗室享受制度紅利。享受到這些紅利的功臣宗室就會認(rèn)為,攻擊、推倒?jié)h朝,就是搶他們的飯碗,這些功臣宗室就成為漢朝的擁護者。 第二,實行察舉制和征辟制,讓不是功臣宗室的人,也能享受到制度紅利。這些人一般是中下層知識分子,能享受制度紅利,在秦朝之前,他們想都不敢想。他們也是漢朝最堅定的擁護者! 察舉制征辟制發(fā)展到后來,變成世族制。 正是爭取到這些人的支持擁護,劉氏漢朝維持了420年的歷史。 雖然曹魏在公元220年取代了漢朝,取士制度采用九品中正制,但只不過是改良了察舉制世族制來進行社會資源配置。 這個資源配置制度在南北朝時期,無論是北朝,還是南朝,也是主要的選士制度。 直到隋朝隋文帝! ![]() 隋文帝楊堅 現(xiàn)在一般認(rèn)為科舉制產(chǎn)生于隋朝隋文帝時期。 在科舉制度下,越來越多的寒門子弟可以通過讀書考取功名,社會資源不再掌握在幾個世家的手里,資源配置趨于合理。 也就是在這個時候,漢朝才真正滅亡。 很多人認(rèn)為,一個朝代的滅亡就是看它改不改姓。 其實不然! 中國歷史上,有好幾個皇帝出身不明,血統(tǒng)不正!比如漢惠帝死后,繼承皇帝的人并不是漢惠帝的兒子,甚至沒有一點劉家的血統(tǒng),難道能說西漢滅亡了嗎? 漢朝發(fā)展到西漢漢平帝時期,劉邦的后人多達十幾萬!血統(tǒng)還重要嗎? 劉備自稱是中山靖王之后,但誰能證明?有些歷史學(xué)家對劉備的血統(tǒng)還曾經(jīng)提出過質(zhì)疑。 所以,是不是姓劉,是不是劉邦之后不應(yīng)該成為漢朝滅亡還是存在的依據(jù),而是看它所創(chuàng)立的社會資源配置制度。 按照社會資源配置制度分,西周到秦朝一個階段,西漢到隋朝一個階段,隋朝到清朝一個階段,在這三個階段里面的所謂朝代更迭,有點像現(xiàn)在西方國家的選舉,哪個總統(tǒng)管理不好國家,就被彈劾下臺。 同樣道理,李唐、趙宋、朱明等,在資源配置制度不變的情況下,管理國家不善,被老百姓彈劾下臺。 朝代更迭,其實換湯不換藥!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