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有人說過,無論是友情,還是親情,我們應(yīng)該重視的,不是數(shù)量,而是質(zhì)量。 朋友再多,可沒有一個是真心的,那虛偽的友情又有什么意義呢?親人再多,可沒有一個是真情實意的,那低質(zhì)量的親情又有什么價值呢? 在這個年頭,只要我們愿意,街上的人都能成為我們的朋友,家族中的各類親戚,也都能成為我們的親人。當(dāng)然,他們不會對我們真心。 為什么“高質(zhì)量”的友情和親情,會如此稀少呢?只能說,這是一個重視錢財名利,而忽視精神感情的物質(zhì)世界,人們自然就活得冷漠且現(xiàn)實了。 高質(zhì)量的親情,既能讓人活得幸福,也能讓家庭凝聚實力。反之,低質(zhì)量的親情,不僅會讓人活得不幸,還會禍及家庭。 拖垮家庭的,是這4種低質(zhì)量的親情,要留心了。
一、爭名奪利的親情,很要命。 太史公有言:“天下熙熙皆為利來,天下攘攘皆為利往。” 這天下之人,永遠(yuǎn)都為了利益而來,也為了利益而往。他們不在乎什么感情和關(guān)系,只在乎自己有沒有錢財、名利、家產(chǎn)和資源。 以往,人們都沒有這種“利益至上”的觀念。如今,這種“利益至上”的觀念越來越嚴(yán)重了,以至于人們對感情不屑一顧。 一個家庭里面有三兄弟,大哥希望擁有父母的資源,二弟希望擁有父母的存款,三弟希望奪取父母的房子。這各懷鬼胎的三兄弟,就會明爭暗斗起來。 他們選擇照顧父母,也不見得是真心實意的。如果父母沒有什么“油水”,那孩子早就變得不孝了。 有兩句話說得很現(xiàn)實:“久病床前無孝子,久貧家中無賢妻。”“親兄弟,明算賬。”
二、逢場作戲的親情,不靠譜。 網(wǎng)絡(luò)上有這么一句話:“原來每個人都在演戲,都在逢場作戲,都在欺騙著彼此?!?/span> 你是一個老實人,內(nèi)心善良,就對別人特別好。原以為,自己的一片真心能夠換來他人的同等對待。殊不知,你的好,會被人當(dāng)成“天真可笑”。 這個社會是一個大染缸,每一個身處其中的人,都會不可避免地變得虛偽起來。一部分人封閉了自己的內(nèi)心,一部分人掩飾了自己的感情。 職場中,同事們會戴著面具,相互說一些虛偽的話。在家族當(dāng)中,同姓的親戚也會戴著面具,說一些不真實的套話。 人們原以為,在這個世界上,最懂得偽裝的,是變色龍。可實際上,人類才是偽裝界的鼻祖。你騙騙我,我騙騙你,成為了如今的常態(tài)。 親人一場,還是真實一點比較好。親情,如果變得虛偽,那不過是惡心自己,也惡心別人罷了。
三、見不得人好的親情,很可怕。 民間有這么一句話:“笑人無,恨人有,見不得人好。” 你沒有錢,落魄了,貧窮了,別人就會笑話你。你有錢了,發(fā)家致富了,別人就會怨恨你,不希望你過得好。 網(wǎng)絡(luò)上有這么一個段子:親朋好友打電話來詢問你,到底過得如何,并不是關(guān)心你,也不是想知道你過得有多好,而是想知道你沒有他們過得好。 你有100萬,親朋好友有200萬,那別人不會針對你。你有200萬,親朋好友只有100萬,那他們就會希望你快點倒霉,快點破產(chǎn)。 人們都很疑惑,自己有多少錢,跟他們又有什么關(guān)系呢,為什么他們會有這般扭曲的心態(tài)呢?只能說,“就近攀比”的心態(tài),這是不可改變的人之本性。 正如《增廣賢文》所言:無錢休入眾,遭難莫尋親。這番話,細(xì)細(xì)讀來,才發(fā)現(xiàn)真實的情況,的確如此。
四、拜高踩低的親情,很殘酷。 有道是“有茶有酒多兄弟,急難何曾見一人?人情似紙張張薄,世事如棋局局新?!?/span> 有錢有勢了,身邊的親人和兄弟,才會越來越多。等你需要幫忙了,又有誰會伸出援助之手呢?也許,別人不落井下石,就不錯了。 人情這種東西,就跟薄紙一樣,一戳就破,我們就不要當(dāng)真了。這人世間之事兒,仿佛一個棋局,時刻在變化,沒有誰能保證,人心一直不變。 正如王志文所言,人是一個多變的函數(shù)。今天,他有可能成為你的盟友。明天,他就有可能成為你的敵人。 讓盟友變成敵人的原因,只有一個,那就是“強弱”的變化。你強大了,別人都會尊重你,把你當(dāng)成座上賓。你弱小了,就算坐一起,別人也不會給你敬酒。 人性當(dāng)中的“拜高踩低”,那是很可怕的。什么感情,什么關(guān)系,在現(xiàn)實的人性面前,都顯得特別幼稚,不堪一擊。現(xiàn)實,如此而已。 文/舒山有鹿 |
|
|
來自: 舒山有鹿 > 《百態(tài)/人生》